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崇祯中兴实录 > 第二十七章第章 种子

第二十七章第章 种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张顶头写着“绝密”二字的电报在众人手里传了一遍,最后又交还给崇祯。

    电文很短,却让众人又惊又喜。

    “绝密:依照九五所给图纸,遵化铁厂新建新式平炉、转炉测试出钢,品质九级,凡交代诸如蘑菇式断隔螺纹炮闩、包覆式与弹簧式炮筒,及照畜力车床改造之新式车床已全部试制完毕,依样组装试射,如九五所列角度,前者射程十里半,后者射程二十里有余。依制图样所建厂房15间,所用水泥诸新物强度不及青石,却近城砖,其厂所出圆钢管,以新式车床而制膛线,日产合格枪管两百四十根,用于燧发鸟铳上,射程五百至六百米,造价每根半两,用新式开花弹,五丈之内人马俱碎。手雷单用三丈之内,人马虽活,生不如死;集束用,六丈内无物不死,破九层重甲。单兵火铳式一,近射一里能透三副铁甲,一里半能透三副棉甲、一铁二棉甲,二里能犹能穿棉甲一,三里外仍能碎敌首级。单兵集群火箭远射可达17里,一炮而死四丈内活物。”

    这下大家知道皇帝他为啥之前敢许诺给蒙古人那些凶猛火器了,原来还有更猛的在后头啊!

    马光远捅了捅傅山,见傅山还在懵逼当中,只得拱手发问:“陛下,这等犀利火器,为何不早献国府,否则也不至于有这几十年败绩,百万死伤百姓。”

    崇祯划拉过来一张纸,边写边笑着发问:“是这些火器的问题吗?杨镐的兵力不多,火器不利吗?到底是兵器的问题,还是人、制度的问题?”写完后,吹了吹纸面,交给马光远,笑看着众人:“大家不妨想想,回师路上咱们讨论讨论。”

    马光远就着光,看着皇帝的电报内容,旁边几个人也抻着脖子、斜着身子在那偷瞟,谁都想知道小皇帝还有啥是他已经安排了的,而自己不知道的。

    电报是发给东厂都督李若琏的,开具了一系列问题。

    “近有皇太极托敖汉部都令剌麻稍信来京,说和谈事,人来否?赏赐绸缎、粮食备齐否?战前你应备下痘疮男女秽物是否备齐,与赏赐诸物混杂均匀?”

    “苏州造眼镜技师孙云球来京否?单双筒望远镜、望天镜、显微镜造否?有疑难悉数奏报,无需顾虑,造成有奖,不成不罚。”

    “遵化铁厂工匠吃饱穿暖否?衣服形制如前发图纸否?西山兵厂依旧否?损耗如何?”

    “清河船厂改造诸船进度如何?有疑难悉数奏报,无需顾虑,造成有奖,不成不罚。”

    “缝纫机、纺纱机进度如何?初必难,会屡有失败,宽慰匠人及鹿善继,身体为重,万不可求全责备。另,鹿卿与袁世振所著《全国盐法》增补条例调查如何?有何需朕助手之处?有不便处,立时上奏,朕居中与卿方便。”

    众人越往后看,越是挤到一起,心中都大大升起了几个问号。

    这都写的是啥?

    能看得出来,这里面涉及到了皇太极派人和谈、清河船厂改造船只、盐法增补,可能还涉及了纺纱和国营铁厂的事。只是这里面的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崇祯看着几个人看得热闹,冷不丁地嚎了一嗓子:“哎!还没看够呐?还不赶紧去发报!晚了,待会我可不管饭。”

    众人哄笑起来,知道皇帝没怪罪的意思。于是马光远出了大帐去发报,崇祯和剩下几位大叔商量如何减少赏赐给蒙古人的粮食、军火,又不至于让他们危害到自己的细节。

    最终决定,还是延续历史上崇祯的政策“计口授粮”。

    一来,防止有人暗中把粮食卖给女真,二来可以对各部进行摸底,为后续整编和编户做准备。

    于是一共留粮十万石,至于武器,每盟留机枪一挺、迫击炮一门,子弹炮弹共计五百发,漠南诸部赏银共30万两,能支撑他们过到来年开春。

    之后,崇祯又和三人商量起另外一件事来,后来又断断续续拉各路将领、中下层军官、普通大明士兵,乃至到最后崇祯又花了十几天,带着翻译去蒙古各部营盘里溜达,跟普通牧民、台吉、宰桑去聊天,最终在临行前又和漠南蒙古对天盟誓。

    约定自今年冬天开始,各部按照划定区域收集草原上的各类牛羊马驼乃至小型鸟兽的骨头、各牲畜粪便、羊毛、骆驼毛、马毛、牛羊马骆驼皮等物事,按照每张皮一分银子到一钱银子不等,每车毛一分银子到七分银子不等,骨头每车按银子七分算价,新鲜与否不论。

    而类似的命令,也通过电报发给了坐镇北京的英国公张惟贤,发动京津冀百姓将各类动物骨头收集起来,到指定榷场进行收购。

    崇祯打算今年冬天就进行骨粉肥、厩肥的小规模批量化试产。

    崇祯这里的野心也很大,想跟穿越前一样,利用简易设备,按照袁隆平的办法,采用了以煤炭、水、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最原始的化肥---氨水和碳酸氢氨(两者都可以做氮肥),而骨粉则是天然磷肥。

    这几人都是大明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思维活跃,不受传统迂腐成见束缚,在崇祯细细说明白了这些东西的用途以及这些产业能养活的百姓规模后,大家无不心思活络起来。

    其中更有人对崇祯在这些天内记录在册的名为“调查报告”的文章刨根问底起来,崇祯也不藏着,拉过这些天走访调查整理的信息,详细拆解了调查报告的写作方式和用途,并叮嘱让众人在日后工作里也采用这种办法。

    这边一连说到掌灯时分,众人还未尽兴,这时又有新电报送来。

    傅山眼睛一亮,腰一拧,把马光远撞了出去。马光远踉跄着抽出来要报给崇祯的电报,连忙扫了一眼,苦着脸揣到了傅山怀里。傅山冷笑几声,低头看着电报,可也扫了一眼,连忙拉住想夺走电报的魏光绪,快步把电报捧给崇祯。

    崇祯不明所以地看着他们,接过电报细细看了一遍,又看了看众人,见他们脸都臊得通红,贱兮兮地笑了起来。

    崇祯扬了扬手里的电报,笑着给众人解释:“各位不要误会。我交代了一些事给田贵妃,这事关系着在大灾之年天下百姓能不能吃上饭、吃饱饭。本来是想等徐光启到任后再做的,但一来大灾已经波及陕西,时不我待,二来我还算知道些农事,没光读圣人书,能为百姓做点事,田贵妃她自己又极擅园艺,侍弄庄稼也不在话下,能做的好。至于打情骂俏的话,那就是她想我了而已。诸位非礼勿视就行哈。”

    在崇祯出发九边时,就安排了擅长园艺的田贵妃带领同样精于此道的王敬妃、刘惠妃、方顺妃、沈康妃、王宁妃并一众能于此道助力的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三十多人,连同各宫服侍的宫女仆从与大小太监百余人在香河被抄家的宫内太监田产与房宅中架设明朝版温室大棚。

    崇祯下旨给香河县令沈惟炳从旁协助,予以便利,同时给他密旨,写信给他曾经的上级陕西泾阳举士、曾出任霸州兵备道的王豫立,特命征召为国出力。

    田贵妃发电报来,汇报了徐光启孙子徐尔爵、徐尔斗先行于徐光启、长孙徐尔觉抵达京城,以备安排在香河住下,至于甘薯、土豆已经在大棚里破土发芽,按照崇祯的种植手册出苗率达到了79。

    至于灌溉用的深层水井,利用自贡开凿卓筒井的工具、经验,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进行机械灌溉深井的开凿,已经开掘了45口,都是按照崇祯给的香河地下水分布图打的,且已经用管链水车汲水成功。

    仿黄河水车制作的核心部件已经在遵化铁厂铸造完成,已经运到香河2架,在组装。

    已经招募附近无地贫民和佃农疏浚沟渠,并招募到三百名窑工按照崇祯的图纸建造轮窑了。

    算上新制工匠服装、餐具费用,共计4752两。

    众人因开头有田贵妃些臊人的体己话,几乎没怎么看后面的内容,也就不知道除大棚外的其他事情。

    崇祯见事先安排的事情大体妥当,虽不及预料中的效率,但摆脱了核心官僚体系后,晚明活跃的商品经济效率也没自己想的那么低,到底还是自己低估了古人了。

    于是就把电报叠起,贴身放好,转头拿出三本薄薄的小册子,非常郑重地一一捧给几人,待众人接过后,崇祯就静立一旁,仔细且紧张地打量着众人的反应。

    几人接过册子,只见上面用俗体字写着“纲领”四个字。

    张任学、魏光绪惊惶地看了看崇祯,见崇祯只是笑着示意自己看下去,也就没做表态。傅山和马光远,一个摇着头微微一笑,一个冷着脸只顾翻看内容。

    只见“目录”二字下,列出了“救国总方针与战略问题”、“三大矛盾及其成因”、“崇祯十年内国内外建设规划纲要”、“对女真诸战略、策略与战术问题”、“从农村、农民建立新体制”等名目,细细看过去不足十万字的册子却让人汗津津浑身发紧。

    崇祯见所有人都逐渐眉头紧锁,搓脚、摸鼻头等小动作多了起来,知道这些人心里多半受到了冲击,得给他们点时间消化。

    连续几天折腾赏赐、安顿和后续羊毛诸物征收运输问题大体暂定后,临时又将战争期间俘获的林丹汗本用于马市的战马选了41000匹精壮出来,边牧边行,发往陕西三镇、宣大各一万匹,另选了两万匹战马随行,余下还有两万多匹战马分赐给杜尔麻兄弟和崇祯亲领的蒙古部众。

    之后崇祯更是挑选了些精良的蒙古獒犬、蒙古细犬将养着,回北京后散养在各宫里;招募了精壮的蒙古猎人、养马师傅、捕猎好手,随他一起南下,打算作为日后的人力储备资源。

    随后,崇祯带着随身亲卫捧着一个盒子,一边往南行军回京,一边深入汉军各营下层军士当中攀谈言笑。一开始那些领军将领和军官还很紧张,不知道皇帝是要做什么,生怕自己有什么尾巴被抓住,从西拉木伦河一连走到了大凌河上游与老哈河之间的河谷地区,见皇帝也没啥大动作,也就是“爱民如子”、“深入民间”,表演军民一家亲的戏码,也就放宽了心。

    而沿途听到崇祯大败林丹汗消息前来“请罪是假,摸底是真”的巴林部派了台吉沿途护送,往南到了敖汉部地界,一些本来迫于女真兵威内心其实不服的敖汉部各支小部族台吉前来盟约、暗地里投靠的络绎不绝。

    而在这个过程中,崇祯完成了对剩下近七千边军的深入调研,写了厚厚的一本调研报告,随身亲卫手里木盒里装的漠南战役纪念徽章、一二三级战斗英雄徽章和特殊的军人联合会徽章分发殆尽。

    虽说支部建在连上还不可行,但好歹知道了这些老兵对于官兵平等、军事民主、经济公开这三项举措的大体态度,后面怎么折腾,崇祯心里有点谱了。

    堪堪近了喀喇沁部地界时,作为前哨的马光远部派人禀报:前出80里,歼灭巴尔巴图鲁一部3617人,俘获马匹1500余匹,牛羊两万头。明军伤4人,死1人。

    得到信息的众人大喜过望,连忙聚马开会,研究乘胜追击事宜。

    这巴尔巴图鲁是附近阿喇克绰特部的台吉,几个月之前刚刚归附皇太极,附近几个部族都受到其鼓动影响。一战灭族,能震慑一阵子那些有歪心思的部族了;再加上自己亲领的部族和大将即将驻防在这附近,粮食也在起运的路上,大棒萝卜一顿蹂躏下,足够安稳过这个冬天了。

    众人商议之下决定留下六千匹战马给马光远,陈锦携俄尔哲图残部及40门迫击炮、32挺仿民二十四式马克沁重机枪,2374杆仿莫辛纳甘步枪,200支仿加兰德步枪,100根望远镜驻防热河(即承德)一带,余下半数枪炮连同正在修补的枪炮在内全部随人马转进。

    其中,崇祯率四将、20门迫击炮、一千配发仿莫辛纳甘步枪的骑马步兵和174个装配仿加兰德步枪的禁卫军作为前军先行。

    目标,兀良哈塔布囊!

    喀喇沁部的黄金家族成员——阿速特部、永谢布部,作为喀喇沁部的主力,在林丹汗西征后就被摧毁了一部分兵力,之后又在乌兰察布附近的归化城联合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族与林丹汗大战,主力几乎损失殆尽。

    好不容易这次随着崇祯皇帝屁股后面追亡逐北,打败了林丹汗本部,为死去的部众报了仇,但自身已经残留无几了,只有不到百户、近四百人而已了。

    而原本与其共同执掌喀喇沁部的兀良哈塔布囊势力虽然也受损,但没他们死的人多,现在反而成了部族的主体。本来他们的牧地在兴州也就是现在丰宁县内,林丹汗西征的时候他们避祸于承德宁城一带。

    现在他们原本的牧地被崇祯封给了陈锦统帅的林丹汗七福晋俄尔哲图残部,东边朝阳、北票一带被安置十苏木残部,西边被安置四大宰桑残部,这样东西南北都被隶属于崇祯的部族或者军师联盟给围住了,各部除了明确表示倒向大明,就只剩下死硬到底一条路了。

    但苏布地、鄂木布、庚格尔、善巴、杜棱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之前之所以骑墙在大明与爱新国(这是蒙古人对后金的称呼)之间,还不是两边都得罪不起,还能顺便捞点好处,现在崇祯在北、孙承宗的六百人在南,自己夹在中间属实难受。

    一开始还觉着,大明一如往常的软弱可欺,见到他们六百人过来,想着又可以发一笔财,结果打了三仗,先是杜稜兵败,后来杜稜、善巴、庚格尔三部联军兵败,最后干脆五部联军兵败,原本的近两万人,一下子死得还剩九千人。

    这谁能受得了,再死下去,兀良哈也该绝户了!

    至于之前就已经投靠爱新国的阿喇克绰特部的贝勒巴尔巴图鲁、诺门达赉、吹尔扎木苏是硬气,又说帮自己出兵,又向皇太极求援,可都在一天之内灰飞烟灭。崇祯灭了巴尔巴图鲁一系,分其部众给陈锦和贝勒图尔济伊尔登自领,剩下的部众则由崇祯带着奔热河而来。

    据传来的消息,原本爱新国贝勒德格类已经出兵五百出都尔鼻城(彰武)了,自己的人马不行,那加上爱新国的总可以吧?

    两个部族加起来一万多人,还打不过你区区五六千人。

    这优势,妥妥滴在我好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