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从模拟开始的诡异复苏 > 第11章 玉清观

第11章 玉清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滴滴滴滴滴滴”

    10月14日,清晨手机一如往常的吵醒了睡梦中的王哲。

    打了个哈欠,王哲揉揉了眼眶,将手机的铃声关闭,伸了个懒腰就起床洗漱。

    在知道22号的诡异复苏后他就不去上班了,现在起床的这么早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奔波。

    几次的模拟,王哲掌握了不少诡异复苏后的信息,那种紧迫感也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王哲也想过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报告给官方,但谁会信他呢?

    昨天晚上的模拟让王哲意识到,想要在诡异复苏的世界生存,凭自己现在的状态根本不可能活下去。

    囤积再多的物资在整个城市系统性崩溃的背景下也只能延续他几天的生命,想要对抗诡异只有依靠诡异。

    因此王哲不由得想到了“万清眼”,虽然那次的模拟有着致命的疲惫病,但这是王哲唯一可以对抗的诡异的未来。

    所以本来打算上午再去一次三清观,但就在刚刚刷牙时,他闭着眼睛思考时,脑海中猛然想起昨天那个导游所说的话所说的话语。

    王哲记得在导游的描述中,1600年前万清皇帝建造这所三清观的原因是因为瘟疫袭来。

    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想到了求神拜佛的,单从这一点来说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王哲知道,1600年前哪有什么瘟疫,明明是诡异复苏,“女娲十肠”侵袭的赵朝大地,万清皇帝为了对抗诡异才建立了三清观。

    那么瘟疫的说辞必然是为了掩盖诡异复苏的事实,但这又是为什么?这些历史的真相为何要被掩盖?

    想到这个王哲就感觉他似乎抓住了一条线索,他知道历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被人为修改,但那一件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蛛丝马迹。

    同时期的各个地方的史书和地理、气候都会成为历史的证人,所以真正的历史可以在多方考证的情况下被复原。

    而诡异杀人与瘟疫杀人绝对不是简简单单修改历史描述就能掩盖的,同时期的人口变化、人口迁徙、粮食产量以及文学作品描述不会作假。

    江午市作为当时的首都1600年前发生了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又为何兴建三清观?

    这些问题的答案理应在史书或文学作品上有所记载,即便是有所掩盖也必然漏洞重重,王哲作为知晓真相的人当即想到了这些。

    现在去图书馆查查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万清皇帝的事迹,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于是王哲把口中的牙膏泡沫吐出,毛巾蘸着自来水擦了擦脸也关心头发乱糟糟的翘了起来。

    背上挎包,就向着图书馆出发。

    公寓距离市图书馆并不远,骑小黄车也就10分钟的路程。

    到达图书馆,环视一圈,虽然才上午8点30,馆内就已经有很多人的在里面安安静静的坐着看书了。

    王哲这次来图书馆的目的就是寻找与三清观、万清皇帝相关的历史书籍,找到指示牌,根据指示快步走到了历史区。

    当走到赵国历史那一块时,虽然还未翻看书籍,但王哲心中有一种感觉确信他确实应该看一看赵国历史。

    看了一眼书架上书籍,王哲遵循着身体本能拿起一本厚厚的《赵史》时,那种“我做了正确选择的”的感觉就愈发明显。

    于是就近找了个座位坐下,和其他读者一样安安静静的看起书来。

    “沙沙沙沙”

    一时间,王哲就沉浸入了书本中,随着一页一页纸张翻过,时间也在悄然流去。

    接受填鸭教育长大的王哲,第一次如此主动投入的看一本书,心无杂念的投入到阅读中,他集中精力,不放过文字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当历史随着纸张一页页的翻过,王哲翻到了他最关心的那段历史,手指的动作一顿,仔细的看着书本上的文字。

    “在赵神宗退位太上皇后,让嫡长子李世清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世称为赵玄宗的万清皇帝,在他即位前赵朝遭遇一场席卷全国的瘟疫,由于赵神宗一心只求长生,整日求神拜佛,天灾人祸连年不断,最终导致十室九空,若非赵玄宗力挽狂澜,赵朝绝无可能前后延续500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

    读到这,王哲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段正史的记载王哲看不出太多的问题,但和他的认知有着巨大出入,这一段历史被遗忘篡改了。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赵玄宗究竟做了什么能够封印“女娲十肠”?是否与他自称万清皇帝有关?“万清眼”是否与他有关?

    而他的父亲,赵神宗所谓的不理朝政一心求神拜佛,虽然在史书上一笔带过,但在了解真正的历史后王哲不得不思考,他拜的真的是神佛吗?

    一连串的问题,不断地在心中出现。

    思考一番,王哲将这一页的内容用手机拍下,然后继续阅读下去。

    “登基后,赵玄宗展示了他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强大的执行力,他清点了全国上下剩余的人口,将所有人迁移至当时的赵朝首都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江午市,当时瘟疫肆虐,迁徙和聚集过程中多次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导致赵朝实控城市仅剩首都,但这也为后来的长治盛世打下了基础。”

    “只剩下了首都了吗…”看着书页上的文字,王哲轻轻读了出来。

    这段历史,有太多的疑点了,早在公元前祖国的人们就发现了瘟疫的传染现象。

    赵玄宗还毅然决然的迁移全部人口进入江午市,历史上赵玄宗被称为中兴之帝,不可能蠢到顶着瘟疫还集中迁移人口进入首都。

    而且赵朝的疆域如此广阔,居然到了只剩下首都一个实控城市还没有灭亡?

    因为死的太多了导致内部的政治、经济矛盾也都消失了吗?周围的蛮夷没有乘虚而入,也都感染“瘟疫”了吗?

    书本上给出的批注是赵玄宗发现了治疗瘟疫的药草,但只在首都附近生长,由于保鲜技术落后,难以运输所以才有了全国性的大迁徙。

    但这个回答王哲只能摇摇头,他根本不相信,江午市附近能产出什么特殊作物?

    在封建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虽然不知道当时还剩余多少人,但这恐怕是祖国历史上最接近灭亡的时刻了。

    “赵玄宗应该是发现了什么,也正是完成了人口迁徙后才改国号为万清,并修建了三清观,而后镇压‘女娲十肠’,那么当时的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是如何度过这次诡异复苏?”

    想到这,王哲起身走到世界史书架,分别挑选了欧洲、中东的相关历史书籍,翻到相同时期的有关记载。

    却毫无所获,那个时期的历史几乎都寥寥几语一笔带过,甚至直接没有记载。

    摇了摇头,王哲只得继续翻看《赵史》,后续便是关于赵朝如何完成中兴,人口在短短两百年暴涨数倍,再次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

    快速略过无关紧要的内容,王哲沉浸在书本的思绪重新回到现实。

    虽然知道当时的诡异复苏被掩盖为瘟疫,但并没有得到他最想要的内容,将书本放回原位后,王哲继续在书架前寻找。

    很快,一本名为《江午市三清观建筑简析》的书本映入眼帘。

    本来一眼扫过,王哲都走开了,但在脑海中突然出现一种“我应该看看它”的提醒下,他便意识到这本书有着重要信息。

    重新回到座位上,翻开《江午市三清观建筑简析》。

    书本的第一页就是一张三清观地理位置的航拍俯视照片。

    看到这张图,王哲眼神一凝,而后确认般的仔细看了一遍,瞬间霍然站了起来。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看了眼四周,幸好坐在角落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动作。

    这张照片上的三清殿,坐落在一座山峰的山腰处,而在它旁边还有两座相距不远且差不多高的山峰,三座山前横卧着流淌而过的河流。

    远看去,竟然与三清殿内的三清神像有几分相似。

    王哲拿出手机,查看自己在三清殿拍的照片与航拍图对比,如果把三座山比作三清,那么三清殿的位置就在中间玉清像手中托着混元珠的位置。

    书中也对这个有趣的巧合啧啧称奇,但这让王哲浮想联翩,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他的心头猛然一震。

    “难道…”

    一个不可抑制的猜想涌上心头,王哲不得不怀疑,玉清手中的混元珠会不会就是“万清眼”!

    玉清像手中的混元珠如果是“万清眼”,那么太清、上清手中是不是也应当持有和“万清眼”一样的诡物?

    但王哲拍摄的照片清楚的显示这三个神像只有玉清手中持有混元珠,太清与上清空有姿势却无实物。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三清手中应当各自持有自己的法宝,三清观作为国内知名的道观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思来想去王哲只能猜测是在某次动乱中被抢走,暗自叹息了一声,快速略过关于三清观建筑艺术的鉴赏描写。

    知道书页即将见底,一段话让王哲手指停下了翻动。

    “…三清观虽然建设于赵朝国力衰弱之时,但其中的艺术价值与人民的智慧是无法简单衡量的,传说当初万清皇帝就是想以三座山分别代表三清,在三座山腰分别建造‘上清观’、‘玉清观’、‘太清观’但最终并未施行…”

    看完这段话,王哲豁然开朗,他突然想到道书对于三清殿中的三座神像的名称也是【玉清像】。

    这么看来,所谓的三清观就是“玉清观”,虽然供奉有三座神像,但实际上镇压诡异的只有【玉清像】。

    在另外两座山上必然还有【太清像】与【上清像】,三像分于三座山中,共同镇压“女娲十肠”千年之久

    那么理应还有“太清观”与“上清观”的存在,这三观共同构成了真正的“三清观”。

    可在如今,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还有其他道观的消息。

    想到这,王哲眼睛眯起,抬头看向南方,仿佛看到了三座笼罩在层层白雾中的高山。

    “看来,这三清观必须再走一趟了,要找到真正的“三清观”,这三座山掩藏的秘密很多啊”王哲在心中暗暗想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