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回 茶道
蝶儿一早就从庄子里回来了,玉儿从外面走进来悄悄的跟她说了。
蝶儿得知六姑娘追了出去,急问卫小娘:“小娘,这样成吗?六姑娘追出去别坏了名声。”
“可看见那贺公子拉到马车上的是谁?”卫小娘沉声问玉儿,煮茶的手暂时停了下来。
玉儿摇头,“奴婢没有看到,那女子戴着围帽的,捂得严严实实。”
卫小娘不慌不忙道,“没看到就别大惊小怪的。六姑娘长这么大,你们可有看到过她行事不妥吗?我信得过六姑娘,她做事自有她的道理,你们且别说出去就成。”
“是,奴婢记下了。”玉儿与蝶儿一同应答。
卫小娘堪堪做了一盏茶的功夫,玉儿就打听到了寿安堂的事,“小娘,听翠屏姐姐说,六姑娘回来了,在老太太那挨训呢。”
“知道了。”卫小娘浅尝了一口自己做的茶,“怎么还是这个味儿?”
蝶儿急道,“小娘你怎么不急?还有雅兴在这品茶呢,六姑娘都挨打了。听说老太太戒尺打人可疼了。”
“急有何用?难不成我能替她挨打吗?”卫小娘依旧淡淡的,“小孩子做错了事,就得挨打,要知道事情的利害关系。老太太这是在教六姑娘做人的道理,未免以后六姑娘出了阁,做了更大的错事,到时候可不是一顿手板子就能解决的。”
蝶儿似乎听懂了,愣在那里若有所思。倒是玉儿似懂非懂,急的不敢说话了。
“玉儿,你去拿出主君给的活血化瘀膏备着,等会六姑娘来了好用。”卫小娘吩咐完了,又重新做起了茶。
以前她不耐烦做茶,觉得费了半天劲,才喝几小口,没得浪费功夫,还不如直接一杯一杯的温水喝的过瘾。
可是一过了三十岁,她就改变了之前的看法,这做茶就像是做人,一步一步都得缓慢且认真。稍有差池,做出来的茶就苦涩难言,进口不甘。
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卫小娘不紧不慢的拿出一快茶饼,点燃了火烛,在一个窑瓷罐里炙起了茶叶。然后轻轻的用夹子把茶饼放在了石臼里捣碎,再用石碾碾成很细的细末,最后放回石墨再一次磨成粉,筛子筛了一遍就可以进行泡茶的工艺了。
烫过一个棕色陶瓷的杯盏,把粉末放进茶盏里轻轻地调成膏。
最后再注入汤水,茶少汤多,则云脚散;茶多汤少,则粥面聚。卫小娘仔细的把握着注入的量,汤量到了四分即止。
再运筅环回击拂,最后就呈现出了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的茶汤。
卫小娘这才呼出了一口气,终于做好了。她端起茶轻轻地尝了一口,“嗯,入口回甘,不涩不恹。”
“小娘,六姑娘来了。”玉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了,这会子又跑回来禀报。
玉儿的话刚落音,明兰就进了屋。
卫小娘欣喜的端起碗,“明儿快来尝尝看,阿娘的点茶功夫是不是进步了。”
明兰也不扫兴,坐下来轻轻啜了一口,缓慢的点头,“阿娘做的茶,确实越来越好了。”
卫小娘莞尔,“还是明儿教的好。”
明兰笑眯眯的,“更是孔嬷嬷教的好呢,女儿真的是从孔嬷嬷那学了不少东西。”
卫小娘叹了一口气,“既这么着,那今日怎么就沉不住气了呢?孔嬷嬷教你还没定亲就出去跟人家的小妾争个高低的吗?”
明兰很快委屈了起来,“阿娘,孔嬷嬷课堂上虽然没说这些话,但是私下里她也说了。女子本就不易,但是不能逆来顺受,该争就争,该为自己活就为自己活。不然这辈子就只有被别人拿捏欺负的命。阿娘,你说那弘文哥哥的表妹,追弘文哥哥都追到咱们府门口了,都欺负到我头上了,我还眼睁睁的看着,那我不是白活了?阿娘你是没瞧见,那表妹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现在装可怜,以后指不定多阴险呢。”
卫小娘虽然没说话,但是她想到了林噙霜那个前车之鉴,就不得不后怕了。她静静的听着明兰说,自己拿着药膏一点点的抹在明兰挨了戒尺的手心。
顿了顿,明兰叹了口气,又轻轻喝了一口茶。
卫小娘递过了一方帕子给明兰,明兰擦擦嘴才继续道:“老太太现在还没跟贺家定下,贺家也没来下小定。这个时候女儿是可以说的,跟弘文哥哥谈条件,也好解决。可女儿现在若不去跟弘文哥哥说个明白,那以后女儿进了贺家的门,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表妹被纳进了贺家,吃了这个哑巴亏。”
卫小娘知道明兰说的有道理,深以为然:“如今京城在国丧期,六品以上官宦,一年之内不得嫁娶,这一年咱们有的是时间,你的态度表明了,且看那贺家如何做吧。”
明兰点点头,拿起了卫小娘刚才磨好的茶末闻了闻,“阿娘,你这磨的很细,我也来点杯茶。”
晚些时候,明兰喝了一盏茶便回了暮苍斋。
卫小娘打点好物什,坐在灯下陪着长枍读文章。她拿出了厚厚的料子,给两个孩子做起了冬日的衣裳。
主君这个时候来了,站在门口掀了一点点帘子瞧见了屋里母慈子孝的画面,直接笑了出来,“我说怎么屋子里没声呢,原来是你们母子俩在各自用功呢!”
“爹爹。”小长枍放下书就跑到了盛老爹的怀里,“爹爹儿子在读书呢,正有一句不明,还请爹爹赐教。”
盛老爹抱着儿子笑着挪到了桌边,翻开书本的扉页,“原来枍儿在读《吕氏春秋》呐,这可不是你考科举要用的书呀!枍儿的《千字文》可读完了?”
“可这里面有大智慧,儿子读了受益匪浅呢。那《三字经》儿子早读完了,爹爹沐休的时候,我已然背会给爹爹听了呢。”
盛老爹想了一会子,才想了起来,点点头,“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那刚才枍儿说有一句不明,是哪一句?说来让爹爹参详参详。”
长枍从爹爹怀里钻了出来,卫小娘边做衣裳边看着儿子给主君指着书本里的那一页。长枍问,主君答,父子你来我往好不亲热。
她的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扬,烛火下,父慈子孝,夜暮中,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