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睁眼醒来我竟当上寨主 > 第30章 已然首肯

第30章 已然首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巨龙帝国即将迎来变革!”

    “高云翔倡议变革,龙王陛下已然首肯。”

    “龙王欲清除以赵秉正大人为首的反对派,那些顽固的法师与学者们。”

    “无为之道竟被视为违法!宫廷已对那些秉持无为之道的贤者施以刑罚。”

    “……”

    各式消息纷飞,虚实交织,令人眼花缭乱。

    无数人犹如被触怒的狮鹫,振翅咆哮,展现各自的立场。

    “不可,此乃乱世之令,悖逆之道!”

    “怎能变革,先知皆言无为而治,此道怎会有误。”

    “叛逆,叛逆即是叛逆,我们要以食粮酒水恭迎皇家大军,奏请大宋帝国收回失土,铲除叛贼。”

    “可恶,早知投降恶龙了!”

    “岂能欺我先知门徒,我有三尺神剑,七尺身躯,遇不公,必拔剑而起,守护儒术正宗。”

    “自古以来,明君从未因言论问罪,赵大人直言公正,却遭此斩首,何其不公,这逆贼魁首何其昏聩。”

    “我等应舍弃身躯,效忠朝廷,起兵讨伐叛逆,迎接皇家大军归来!”

    “没错,这叛逆不过草莽匹夫,岂配拥有万里江山,我们定要让他复归原形。”

    “……”

    ………………

    黎明时分,一万字完成! 头痛欲裂,不行了,得去休息了!

    ---------

    京都龙宫之内,陈言在玉书房召见温海生、高云翔、周立德和王渊四位。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各大州府推行变革,陈言对他们详加叮嘱。

    至于变革的具体内容,陈言与他们深入探讨,达成共识。

    首要任务是对地方官僚进行严查,清除不法之徒,形成权力真空。

    随后,训练有素的荡寇军退役士兵将作为基层官员,进驻各地,着手开展工作,力图将皇权渗透至每个村庄。

    待荡寇军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后。

    紧接着,便是陈言规划的各项改革方案!

    包括土地变革、税制改革、官制改革、科举改革、教育改革等各个方面。

    若对地方控制不足,陈言不会仓促推动详细改革。

    以防出现类似“青苗法”的局面。当年,王安石颁布“青苗法”旨在便利农夫,让他们在青黄不接时能向官府借贷进行春耕,收获后归还,利息相对民间高利贷来说相当公道。

    然而,由于对地方控制力不够,“青苗法”竟被贪腐官吏利用,变为害民之举。

    原本自愿借贷的原则,变为强制性借贷,损害了那些有能力自耕的农民。

    利息也被地方官员翻了几倍,比高利贷还高,他们相互勾结,利用朝廷政策作掩护,疯狂坑害百姓。

    结果可想而知,王安石的改革彻底失败,良善的改革措施被扭曲成害民之策。

    陈言吸取教训,不希望自己的改革重蹈覆辙,必须具备强大的控制力,确保对地方的绝对掌控!

    这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数年的积累,才能彻底完成。

    陈言预计,数年后大秦的改革完成,那时金国恐怕正准备南下侵宋。

    届时,整个大秦的力量都将由陈言集结,以横扫的姿态,平定天下!

    而这数年间,宋、金、秦三国之间,会维持一种脆弱的和平。

    金国刚灭辽国,国内动荡,需休养生息,掌控辽国势力,暂时无法南下。

    宋朝南方也不安宁,叛乱频发,宋朝需时间疗伤,无力对秦用兵。

    至于大秦?

    陈言准备变革,历史上每次成功的变革背后,都伴随着尸山血海!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他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大秦定会发生动荡!

    陈言决心全面改革,已做好大开杀戒的准备,荡寇军也要准备好镇压叛乱,无法对外扩张。

    于是,三国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在各自准备就绪前,或许会有小规模冲突,但大规模战争绝无可能!

    这正合陈言心意,使他能专心致志地筹备改革之事!

    然而,正当陈言激情澎湃,设想变革成功后横扫天下时,有人给他泼了盆冷水。

    “陛下,出大事了!大秦境内数千书生聚集在京兆府,他们正在朱雀大街上集结,似乎要请愿!”

    赵承安慌张地来到陈言面前,额头满是豆大的汗珠。

    请愿!

    这可是请愿啊!

    民众聚集皇宫门前,逼迫皇帝让步,此事极为严重!

    若碰到脾气暴躁的皇帝,一顶谋反的帽子便扣定了。

    而陈言呢?

    他的脾气并不好。

    赵承安心惊胆战,颤抖着说。

    陈言听完,好看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掠过一丝隐晦的光芒。

    “请愿?他们想做什么?”

    陈言语气严厉地问道。

    “陛……陛下,老奴不敢说!”

    赵承安颤抖着回答。

    “说吧,我不怪你。”

    陈言放下朱笔,起身背手走到赵承安面前。

    “是!”

    赵承安深呼吸,开口道:“他们要求陛下撤销命令,暂停变革。”

    陈言微点头,却没有预想中的愤怒。他早已猜到,书生们会说什么。

    有了心理准备,现在听到,自然不会有怒意。

    “派人遣散他们,别伤人。”

    陈言吩咐。

    “遵命!”

    赵承安领命离去。

    “等等,你亲自去一趟,安抚那些书生,多数是被奸人蒙蔽,孤不与他们计较。”

    陈言说道。

    历来最容易煽动的就是学生,他们热血冲动,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虽然陈言的改革会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受损的主要是大地主和豪绅。

    小地主其实不受影响,陈言的改革对他们并无妨碍。

    大多数书生背后,也只是小地主。出自大地主家族的,终究是少数。

    甚至,对于小地主家庭出身的书生,陈言的改革还有好处。

    天下的官职有限,而读书人的数量是官职的几倍。

    别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个萝卜一个坑也安排不下,这就是大宋冗官制度的根源。

    一旦有官位空缺,竞争将极其激烈,无数书生争相竞逐。

    而在同等能力下,被选中的往往是大地主家庭出身的书生,而非小地主家庭出身的。

    原因……嗯,大家都明白!

    就算两者对

    除非迫不得已,陈言不愿以武力压制这些充满激情的学者。在他看来,他的剑应该挥向顽固的守旧者,挥向侵犯我国土的异族恶魔,而非学士们!

    ……

    在京兆府,福客来酒馆内。

    福客来坐落在繁华街巷,装饰典雅宁静,来往宾客皆穿华丽,谈吐不凡。酒馆遥望,可见前唐皇城的雄伟大门,如今虽已残破,昔日荣光却仍令人感慨。

    人们叹息道,权位富贵终归尘土,所谓帝国霸业也只如浮云般短暂。

    此地常有富家子弟、豪商大贾和文坛巨擘出没,多数是为了遥望远处的前唐皇城。

    消费之高,令人咋舌!

    一壶茶水的价格,或许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而这仅是大厅的价格,二楼的雅室更是昂贵。

    寻常地主家是负担不起的。

    今天,在二楼靠街的雅室内,几位衣饰华美的学者围坐一起,讨论着重大之事。

    他们脸上掩盖不住的狡猾与得意!

    “哈哈哈!今日我们学士齐聚京兆府,定能让那昏君退让,撤销那荒谬的改革令。”

    一位大耳肥头的家伙高声道。

    “哈哈,没错,他这叛逆怎敢自称为君主?胆大包天,竟想动摇我们儒家的根本,哈哈,他算什么东西。”

    “对,没错,就算先祖再世,天崩地裂,也不能否定无为而治的正确。”

    “他若早日撤销命令,我们儒家学士也可给他几分颜面,让他这个君主得以继续。否则,哈哈……”

    “他将难逃粉身碎骨的命运!”

    “……”

    众人高谈阔论,仿佛他们都受到神灵庇佑,无所不能。

    “杜公子,不知贵府是否已有准备?”

    有人问坐在首位的锦衣公子。

    “哈哈,当然,杜家在兴元府扎根数百年,底蕴深厚,家里的兵器盔甲一应俱全,振臂一呼,可瞬间聚集数万大军。”

    “这叛贼若逼急了我们,我数万大军立即倒戈,领大宋朝廷大军来攻!不信内外夹击下,他还能逃脱。”

    杜公子洋洋得意地说,他们杜家自前唐时期便在兴元府立足,家族根基深不可测。

    即便是大宋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他又何必在意陈言这个在他眼中走了狗屎运的叛贼首领呢。

    “哈哈,陈家与凤翔府周边山林中的侠客也保持着良好关系,若有需要,加上家丁佃户,几千士兵不成问题。”

    又有人补充道。

    “一样,我家有三千兵勇。”

    “我家有七千。”

    “……”

    片刻之间,众人就凑出了数万大军,但这支大军的实力如何,有多少滥竽充数,无人知晓。

    “哈哈,接下来就看那昏君会做出何种选择!”

    有人朗声笑道。

    “哈哈哈,各位同庆,让我们谈笑间,看着叛贼灰飞烟灭。”

    “……”

    他们自豪至极。

    ……

    朱雀大街上,无数学士蜂拥而聚,向前唐皇城进发,口中喊着清除君侧的口号。

    荡虏军第七师接到消息,士兵们离开军营,守在朱雀大街两旁,以防暴乱扩散!

    在得到上级指令前,他们不会对这些学士采取行动,只会尽力维护秩序。

    “臭兵痞,滚开你的脏手。”

    “我是学士,你这臭兵痞竟敢拦我?你哪来的胆子,告诉我你的上司是谁,我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一个想闯入店铺的学士被荡虏军士兵拦下。

    学士对士兵破口大骂,满脸优越感。

    荡虏军士兵一言不发,任由学士辱骂,其他士兵也是如此,沉静如山。

    并非他们脾气好,而是荡虏军军纪规定,除非百姓首先攻击士兵,否则士兵不得出手对付百姓。

    而这些学士,也在百姓之列!

    在众多荡虏军士兵忍辱负重下,现场秩序暂时稳定。

    然而,学士们并未散去,反而聚集在玄武门前,似乎打算冲击皇城。

    只是,守卫皇城的荡虏军长刀闪着冷光,才让他们恢复理智,未做出出格之事。

    “请斩高云祥、温海生、周立德、王渊四贼以正视听!”

    “清除君侧,清除君侧!”

    “杀四贼!清除君侧!”

    “……”

    尽管如此,他们仍在疯狂叫嚣,喧闹声连身处后宫的陈言都能听见。

    吱呀~

    一声刺耳的开门声后,陈言身边的太监赵承安走出皇宫大门,手中拿着一卷明黄色的丝帛。

    “吾王有旨!”

    赵承安高声宣布。

    众多学士仍在吵闹,不断叫嚣,丝毫未察觉眼前的赵承安。

    然而,悄然间,学士们的口号多了句“杀宦官”!

    赵承安:“……”

    赵承安脸色铁青,觉得自己无辜,相当无辜,他出来只是宣读了吾王的旨意,怎么就成了宦官?!

    太监没有权利吗?!

    我要控告你们诽谤!

    “杀宦官,杀四贼,清除君侧!”

    “杀宦官,杀四贼,清除君侧!”

    “……”

    口号逐渐整齐,响彻一片。

    -------------

    赵承安面色一变。

    “肃静,都肃静!”

    “吾王有旨!”

    “……”

    无论赵承安说什么,世界只剩下学士们整齐的口号声。

    “杀宦官,杀四贼,清除君侧!”

    “我们要见王上!我们要见大王。”

    “……”

    赵承安脸颊抽搐,连忙返回皇宫后殿,去找陈言。

    来到陈言面前,赵承安将宫外发生的事详细禀报,陈言微微点头。

    皱眉道:

    “来人,更衣,孤去瞧瞧这些学士到底想干什么!”

    “诺!”

    ……

    陈言戴上儒冠,换上类似儒士的服饰,宽袍大袖,风度翩翩,书生气十足。

    径直走向皇城城墙!

    陈言刚出现在城墙上,下面的学士还在叫嚣口号,没注意到城墙上的人影。

    陈言表情怪异,瞥了眼身旁的赵承安。

    “承安啊,如果孤猜得不错,他们口中的宦官就是你吧?你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让这么多人要杀你?”

    陈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