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越国是如何复国的 > 第1章 外逃边城

第1章 外逃边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梁城外,夕阳如血,洒在一顶金碧辉煌的轿子上,轿子周围,两三个仆人低眉顺眼地跟随着,七八名武士虎背熊腰,气势凛然,他们一行踏着沉稳的步伐,踱至一座气势磅礴的别院前。别院上方,一块牌匾高悬,其上“岳氏兰亭别院”四字金光闪闪,格外醒目。

    这时,轿帘被一只略显肥胖的手轻轻掀开,一个体型壮硕的胖子喘着粗气,艰难地钻出轿子。一个奴仆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说:“少爷,岳家大小姐正是在此等候您的到来。”他又低声提醒道:“公子,这毕竟是私会,您带着这么多人,恐怕会有些不便。这样的场合,还是人少些更为妥当。”

    胖子斜睨了奴仆一眼,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你家公子我岂是那种不懂分寸之人?古人云: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放心,我自有主张。”然而,他心中却暗自嘀咕:“这么远的路,若只我一人,如何能走得动?你们这些人,真是不会体谅人。”

    胖子走到庭院门前,见门半开,便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岳小姐,我李星南如约而至!”然而,庭院内却是一片寂静,无人回应。

    李星南皱了皱眉,再次喊道:“岳大小姐,你亲自送信邀我前来,但此处似乎并不适宜见面。我李星南向来正直,若你愿意,不如随我去我的别院,那里山水相依,景色宜人,且房间布置得也颇为雅致。特别是那张大床……”他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妥,忙改口道:“我是说,那房间的布置也颇为讲究。”

    他话音刚落,周围的奴仆们便相互交换着眼神,心中暗自嘀咕:“公子,您这哪里像个正人君子,分明就是个……”话未出口,但其中的意味却已不言而喻。

    李星南似乎也察觉到了奴仆们的异样目光,忙干咳几声,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但效果显然不佳。他只得再次解释道:“我是说,那个……我的别院真的很不错,你们若是有空,也可以去参观一下。”

    然而,庭院内依旧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仿佛连风都停止了呼吸。李星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疑惑,他缓缓推门而入,目光扫过,只见一名女子趴伏在地,姿势诡异且僵硬。他小心翼翼地走近,轻触那女子的手臂,只觉冰冷且僵硬,瞬间明白,这已然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体。

    李星南震惊之余,不禁失声惊叫:“是死人!”这声惊叫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打破了庭院的沉寂。紧接着,大批武士如潮水般从别院内涌出,一名女子愤怒地指着李星南,厉声喝道:“李星南,你竟敢在我府中奸杀丫鬟春桃!来人啊,给我抓住这个凶手!”

    一名年轻男子立刻应声而出,大声喊道:“遵命,小姐!兄弟们,给我拿下李星南!”

    众武士齐声应和:“是,岳大队长!”

    李星南见状大惊失色,转身便欲逃离这是非之地。然而,他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如何能够逃脱这些武士的追捕?正当他焦急万分之际,突然有人高喊:“岳大队长,不好了!你家起火了!”

    岳大队长闻言脸色骤变,焦急地喊道:“什么?我家起火了?我老婆孩子还在家里!”他瞬间做出决断,大声命令道:“一队人马立刻去救火,另一队随我追捕李星南!”

    随着岳大队长的命令,一队武士迅速奔向火场,而岳大队长则率领剩余武士紧追不舍,誓要抓住李星南这个凶手。

    李星南匆忙坐进轿中,急切地催促轿夫:“速度,快些跑!”然而,由于他身形肥胖,轿夫们即便拼尽全力,轿子前行的速度也并不尽如人意。很快,岳大队长率领的追兵便疾驰而来,气势汹汹。轿夫们见势不妙,惊恐之下,纷纷弃轿而逃,留下李星南一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

    李星南望着逐渐逼近的追兵,心中焦急万分,然而身体却像被灌了铅一般沉重,力不从心。正当他感到绝望之际,突然,一阵马蹄声响起,十几个蒙面骑士如鬼魅般从一旁杀出,瞬间将追兵击退,为李星南解了围。

    其中两名骑士策马来到李星南身边,低声说道:“公子,情况紧急,您需立刻前往边城。您父亲已为您安排妥当,有您母亲的下人在那里等候。”骑士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有一不幸之事需告知公子。您父亲、大公子和小少爷已遭遇不测,大小姐则被流放至岭南。”

    李星南在听到那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后,面色瞬间惨白如纸,他急切地问道:“我小妹呢?你们有没有见到她?”骑士们纷纷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我们也不清楚她的下落,星南公子,您还是赶快离开此地为妙。”

    李星南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但他知道此刻自己不能倒下,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坚定地朝着边城的方向逃去。

    这时,一个武士不解地看向马大哥:“马大哥,我们为何不直接带小公子走?这样岂不是更加安全?”马大哥面色凝重,沉声道:“诸葛先生的命令是让小公子自己走到边城,我们不能违背他的意愿。”

    那武士听后长叹一声,心中充满了疑惑:“诸葛先生究竟是何用意?为何要让小公子经历这样的磨难?”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随即振臂高呼:“兄弟们,给我杀!那些胆敢谋害小公子的人,一个都不能留!”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武士们纷纷拔出武器,向着敌人冲去。

    一晃十五日过去,冬日边城的城外,寒风如刀割,苍茫的雪地一望无际,偶有几处低矮的草棚或破败的茅屋在风雪中摇摇欲坠。

    一队灾民在雪地上艰难前行,他们的面容憔悴不堪,衣衫褴褛,仿佛从灾难的深渊中挣脱出来。身上背负的行囊里,仅有几件破旧的衣物和微薄的干粮,作为他们最后的希望。荒芜的原野上,四周只有苍茫的天地和稀疏的草木,偶尔有几只野鸟掠过,发出凄厉的悲鸣,仿佛在为这群苦难的人们哀悼。

    李星南从灾民的队伍中脱颖而出,他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眼中闪烁着绝望的光芒。他颓废地自言自语:“我还能活吗?”说着,他偷偷地从怀中摸出一把小巧而精致的金色匕首,那是他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他对着匕首低声呢喃:“母亲大人,我真的走不下去了。孩子这一路走得如此艰辛。金龙匕首,你愿意陪我葬在这苍茫的雪地中吗?”

    李星南自嘲地笑了笑,眼中闪烁着泪光:“你和我都是母亲的最爱,咱们到死不分开,好吗?金龙。”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然而,他最终还是强忍着泪水,将匕首重新收入怀中。

    顺着道路的小坡,李星南步履蹒跚地走了上去。连日的逃亡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前行。他横卧在厚厚的积雪之间,身体被冰雪覆盖,衣物破旧不堪,面容苍白憔悴,双颊深陷如同枯萎的树叶。他的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失落与哀伤,仿佛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斜倚在路旁被积雪覆盖的土坡上,绝望地轻哼着哀婉的诗句:“缘来缘去缘如水,花开花落总归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声音在寒风中飘散开来,带着无尽的哀伤和无奈,仿佛是在向这个世界告别。

    “嘿,小子,你刚才在那儿嘀咕的什么玩意?诗词还是咒语?”突然,一个身着管家服饰的男子,声如洪钟地朝他吼道。李星南缓缓回头,目光如炬地扫过那管家,淡淡地回应:“老先生,我身陷困境,无处可归。生命将逝,不过是借诗词以抒怀,感叹世间沧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悦,仿佛对这打扰感到不悦。

    “若您觉得这诗句不合耳,大可离去。待明日日出,我若已随风而去,便不会再扰您清净。”青年说罢,轻叹一声,继续低声吟唱:“人随风行,花开春去落,世事如梦,皆成空。”

    他的歌声刚落,一个轻柔的女声便在寒风中飘荡过来:“倒是有些才情,只可惜是个苦命人。”李星南闻声望去,只见一辆装饰华贵的轿子缓缓驶来,四周环绕着数十名护卫,刀光剑影间,气氛庄重肃穆。

    “邓伯,给他二两银子。”女子再次发话,声音清亮而柔和。邓伯,那位中年男子,闻言便向李星南摆了摆手,随即将一锭碎银抛向草地。他嘴角微翘,带着一丝轻蔑:“小子,拿这些钱去买些吃食吧,别在这儿卖弄你的穷酸诗词了。”

    然而,李星南却似乎并未被这些言辞所动。他深深地望了轿子一眼,又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银子,然后郑重其事地拱手作揖:“落难之人,感激涕零。姑娘大恩,铭记于心。他日若得重逢,定当涌泉相报。”

    说完,他挺直了腰板,拖着沉重的双腿,一步步艰难地走向那锭碎银,将它拾起,紧紧地攥在手中。

    那女子用柔和的语调说道:“世事艰难,生存本就不易。但闻你言辞之中带着几分文雅,想必是位饱读诗书的才子。你应当坚韧不拔,勇敢地活下去,因为你的才华,必将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李星南在艰辛与苦难的路上已跋涉许久,此刻听闻那女子如此鼓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微颔首,感激地说:“多谢姑娘。人生如山水,有聚有散,但愿他日我们再度相逢时,我已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那女子轻轻叹息,望着远方,道:“此处边城,战火将起,生活将会更加艰难。你若在此难以生存,可去大梁城找杜家。我可以为你安排一份差事,助你度过难关。”

    李星南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拱手道:“多谢姑娘好意!但请容我自行抉择。我若侥幸存活,定将亲自登门杜家,以报这救命之恩!”他的心中却暗自叹息:“大梁城,那是我逃离的地方,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那女子见状,微微摇头,道:“真是个怪人。”她转身对邓伯说:“邓伯,我们走吧。”

    李星南目送着那华贵的轿子渐行渐远,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坚定、也有对未知未来的忧虑。然而,他很快将这些情绪收敛起来,重新恢复了平静,继续踏上了他的征途。

    身受脚伤的他,此刻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容憔悴不堪,皮肤苍白得近乎透明,没有一丝血色。他的脚步蹒跚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那疲惫而坚定的步伐在乡间小道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

    天边,晚霞如血,染红了半边天空,犹如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在这凄美的背景映衬下,李星南孤独地走过了一家乡间小店。小店古朴而简陋,只有两张破旧不堪的木桌,弥漫着岁月留下的沧桑气息。其中一张桌子旁,三人围坐,高声谈笑,举杯对饮,似乎丝毫不被外界的荒凉所影响。

    李星南的目光被桌子上的猪头肉牢牢吸引,那盘肥美多汁的猪头肉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他的喉咙不自觉地蠕动,口水在口腔中汇聚,但他却强忍着饥饿,不敢有丝毫的奢望。想到自己前途未卜,他深知不能有任何的浪费。于是,他转身走向店家,买了四五个热气腾腾的包子。他小心翼翼地将包子藏在怀中,如同守护着一件稀世珍宝,然后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行。

    走了四五里地后,李星南感到体力逐渐不支。他环顾四周,见此处远离了灾民的聚集地,显得相对宁静和安全。于是,他打算找个平坦的地方休息片刻,以恢复体力。

    正当他准备坐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人骑着骏马疾驰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那人骑到李星南面前,勒住马缰,高声问道:“小乞丐,你可见过一个身着公子哥装扮的男人?”

    李星南听闻,心头微微一紧,但随即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他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答道:“大爷,发发善心,给小乞丐些吃食吧!”说罢,他毫不犹豫地跪地磕头,哀求道:“大爷行行好,赐我些吃食吧,我已数日未进米粒,实在是饿得慌啊。”

    那人面带凶相,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说道:“叫爹爹,便给你食物,大爷我还会赏你些钱财。”李星南心中虽然感到屈辱,但饥饿感让他不得不低头。他立刻喊道:“爹爹,给我些吃的吧。”同时,他在心中暗自苦笑:“不就是爹吗?这一路上喊的爷爷也有几十个了。不食嗟来之食,那是他不饿。”

    “爹爹,可怜可怜我吧,给些吃食吧。”李星南熟练地,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哀求,仿佛这是他生存的唯一希望。

    此时,远处尘土飞扬,一男子策马疾驰而来,高声询问:“王兄,可曾发现那恶贼李星南的踪迹?”

    “未曾见到,想来他早已成为野狗的盘中餐。”王兄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不屑。

    “王兄,万不可掉以轻心。”马上之人神色凝重,“二小姐传达大小姐的命令,李星南此贼奸杀婢女,偷盗黄金,罪大恶极。若能斩下此贼首级,赏金百两,绝不食言。”

    “李兄,这一个月来,你我兄弟几人四处奔波,却连他的影子都未曾见到,想必他已命丧黄泉。”王兄摇头叹息。

    “王兄,你看这乞丐,眉眼之间似乎与李星南有几分相似。”李兄突然指着街角的李星南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李星南闻言,心中一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下意识地想要逃跑,但饥饿和疲惫让他无力动弹。

    “哈哈,李兄你真是多虑了。”王兄大笑道,“那李星南可是个身材肥硕的二百斤大胖子,身边还有奴仆跟随,衣着华丽,怎会是这等衣衫褴褛的乞丐模样?”

    李兄似有忧虑,试探说道:“王兄所言甚是,是为兄多虑了。你还是赶快上路吧。乞丐,你可愿随我们一同前行,保你一餐温饱。”李星南急忙上前,拉住那李兄的马,谄媚地喊道:“爹,孩儿愿跟您走,只求给口饭吃。”

    啪!只听那李兄扬起皮鞭,狠狠地抽在李星南的脸上,又朝他脸上吐了口唾沫,怒骂道:“滚!再敢招惹大爷,老子打断你的狗腿!”

    说罢,两骑绝尘而去。李星南目送他们离开,悄悄将一把小巧的金色匕首藏于掌心,警惕地在路旁独自拿出包子狼吞虎咽起来。

    就在此时,一骑去而复返,对李星南说道:“小兄弟,你可曾见到有公子哥打扮的男人?”李星南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见到一个胖胖的公子哥打扮的男人,不知是否是您要找的。

    ”“在何处见到?”那李兄下马急切地问道。“如果告诉我那人的下落,赏你二两银子。”

    李星南故作神秘地回话“我只要有口吃饭地方,当你儿子都行。”。

    李兄喜笑颜开,摸着李星南的头,轻蔑地说:“行,待我抓到此人,便认你作儿子,养你一辈子。”

    李星南兴奋地高呼:“爹,孩儿日后便跟定您了,为您做牛做马,只求赏口饭吃。”

    李兄抚摸着李星南的头,说道:“好孩子,爹会疼你的,那公子去往何处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