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是谁要找我啊?
一旁的店铺掌柜的,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便走上前来,说道:“时候也不早了,你们该出发了,早去早回,蓝小姐。”
蓝灵儿微微点头。
“那咱们出发吧!”蓝灵儿挥手说道。
随即,众人便上了马车。
“等一下,蓝小姐!”店铺掌柜的又上前一步叫住了蓝灵儿,转身从兜里掏出来了一串钥匙递给了她,说道:“刚才差点儿忘了,蓝小姐,店铺我已经都收拾好了,这是店铺里所有柜门的钥匙,今天我就转交给你了,你们走了以后,我们一家老小就准备离开了,以后关于店铺里的东西,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老王!”
坐在旁边的老王欣慰的点了点头。
“你稍等一下。”蓝灵儿接了一句。
只见,蓝灵儿低头从袖子里掏出来了一些银两递给了店铺掌柜的:“这是租店铺的尾款,你收好,一路顺风,掌柜的。”
掌柜的接过银两,微笑着说:“谢谢,蓝小姐。”
随即,只听大力“驾”的一声叫喊,众人便出发了。
·
而另一边,周正阳也按照昨天和蓝灵儿说好的计划,一大早就去了姜柏礼的房间里,和他讲明白了王汐沅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以后,姜柏礼十分震惊的看着周正阳,说道:“王汐沅竟然是知县的女儿!不知道这对咱们姜家来说,是福是祸啊!”
思考了片刻以后,姜柏礼一脸严肃的对周正阳说:“就按照灵儿说的办,咱们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来了。”
随后,姜柏礼又低着头,围着屋里的桌子绕了一圈,接着说道:“还有,去县衙之前,你先去看看你姑姑起来了没有,如果起来了,让她来我屋里一趟,她一向心里盛不住事,今天的事先不要告诉她,我先让她去学堂帮忙,不让她在家呆着!”
周正阳爽快的回复道:“好的,师傅。”
然后,转身跑了出去。
此时,早上的晨雾已经散了不少,太阳渐渐冒出了头,街上的行人也多了不少。
姜柏礼独自一人坐在桌子旁边,陷入了沉思。
而此刻正在后厨的王汐沅,也是呆呆的坐在灶台旁的椅子上,一言不发,满脸愁容的看着桌子上还冒着热气的饭菜。
或许她此刻想的更多的应该是,不想连累她的救命恩人姜柏礼,不想连累姜家吧!
·
说话间,蓝灵儿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启新村村口。
启新村是这十里八乡的产粮大村,这个村里有一条贯穿村东和村西的小河,名叫滦河,因村里水源充足,栽种稻谷十分合适,所以村子里的村民大多数都是以种稻谷为生。
正因如此,这个村子里稻谷的买卖价格和供需状态,相对于其他村子来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蓝灵儿也是早些时候听蓝有道提起过,所以才带大家来到了这里。
“咱们下车吧!走着进去!”蓝灵儿大声说道。
听见蓝灵儿要进去,跟在身后的蓝齐书,一把抻住了蓝灵儿的胳膊,说道:“姐,爹收十斤粮食,给十一文钱,但这村长只给农户们十文,当然,别的村中间人也吃回扣,但都是一百斤才拿一文,这村长心黑着呢!”
蓝灵儿惊诧的看了一眼蓝齐书,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之前蓝齐书可是随着蓝有道走南闯北的,去了不少地方,这回我带他来这,算是带对了,肯定能给我省下不少事!
还有,如果说这个村长最后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能干掉他,以防节外生枝,影响收粮。
想到这儿,蓝灵儿回过身来,十分认真的看着蓝齐书说道:“没事儿,弟弟,你在前边带路,我要去会一会这个村长。”
蓝齐书若有所思的回答道:“姐,到时候先让我去对付他,我不行了你再上。”
蓝灵儿欣慰的点了点头,心想:我弟弟这是长大了,也能独当一面了。
说话间,大力把马车已经拴好了,一行众人便朝着村长家的方向走去。
现在正值麦秋之际,大多数农户们都扎在田地里干活,蓝灵儿他们一路走到现在,也只看见了几个蹲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
妇人们远远的看见蓝灵儿她们这么多外地人进村,便好奇的凑了过来,其中有一个妇人忍不住大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这么多人!”
走在后边的蓝齐书听见有人在问话,马上挤到众人前边,回应道:“我们是来找村长的。”
其中有一个眼尖的妇人,立刻就认出来了蓝齐书,高兴的说道:“这不是蓝家的小公子吗?你爹今天没来吗?是不是来我们这收粮食的?”
蓝齐书淡定的回复道:“对,就是来收粮食的。”
话音刚落,只见妇人们迅速放下了手里的衣服,快速用围裙擦了擦手,一下子全都围了上来。
看见这个场景,四个伙计显然有点惊慌失措了,迅速站在了蓝灵儿周围,只有蓝齐书一个人面不改色的在前边站着。
一看蓝齐书就是之前总和蓝有道出去收粮食,对于眼前这个情况,都有些司空见惯了。
妇人们你一嘴我一嘴,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
“这回你们打算收多少斤?蓝少爷?”
“价格还是去年的价格吗?”
“小蓝少爷,我家今年稻谷长的好,你先去我家看看吧!”
见此状,蓝灵儿双手举过头顶,用力拍响了一下巴掌,大声喊道:“大家先安静一下,稻谷我们肯定是要收的,但是你们先别着急,我们得先见一下你们村长,再和大家沟通细节。”
妇人们你看一眼我,我看一眼你,疑惑的问道:“你是谁?”
还没等蓝灵儿回答。
远处就传来了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是谁要找我啊?”
众人目光瞬间转移到那男子身上。
只见那男子约莫四十左右岁,一身朴素装扮,个子不高,稍微有点佝偻,应该是长期劳动所致,黝黑的脸上还留着半脸胡茬。
妇人们看见这男子走过来了,便主动散开,让出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