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婚(一)
徐妙云乖乖的等着朱标来娶她,朱标呢,从常家回来以后朱标就开始被支配了。
首先是婉儿带着宫人将明日大婚的服饰再给朱标换上,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然后就是到坤宁宫去接受老两口的口头教育。
再就是礼部尚书呈上来明日大典的流程,毫不夸张的说,明天自己的大婚那才是真正的世纪婚礼。
这昭告天下的事情老朱在过年的时候就给普天之下的番国交代了,所以这些人回去没待几天又带着厚重的贺礼回来了,毫不夸张的说洪武十四年一年这些番国全年全国收入总和都花在了大明,第一回春节朝贺,第二回大明皇太子大婚。
这朱标的大婚,就是礼部尚书偰斯主持做司仪的,这老家伙现在是红光满面啊,那劲头就好像年轻了十岁一样。
夜晚,朱标一人在东宫之中,想想自己结婚就连应天城都是喜气洋洋的,不过自己还是有点小紧张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结婚啊。
来到书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对戒指,这戒指是朱标自己做的。明日的正式场合上,自己一定要将这戒指送给徐妙云。
就当一个彼此信物吧
东宫门外,接亲的仪仗早已等候在门外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也在队伍的最前面,穿着橘红的亲王袍服,骑着枣红骏马。
后面就是曹炳、李景隆,二人一身金甲,炯炯有神的看着前面,在后面就是东宫亲卫了。此时的朱标正在更衣,身穿正红的五爪金龙冕服,头戴翼善冠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去。
朱标步履从容,气宇轩昂的走在前面,上马以后,双脚轻磕马腹,胯下的火龙驹也向前走去。
这一刻东宫所有属官、宫人跪下相送。
东宫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午门,午门之上朱元璋和马皇后看着朱标缓缓走远,两人心中也是无限感慨。
“妹子,咱儿子就是英武啊,你看看那样子,年轻正好啊。”
“那是,这比你娶我的时候场面可大多了。”
“咳咳婆娘咱那会娶你的时候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咱记着还是徐达、汤和、冯胜、常遇春那几个给咱办的呢,头一天咱俩成亲,第二天我就带兵出征了。”
“哎,这些年苦了你了,一个人在后方还要操心我还要看着孩子,还要管着后勤。”
说着,老朱竟然拉起了马皇后的手,就这样轻轻的握着,马皇后转头看着身边的男人。她不后悔,要是还有来世,她依然选择嫁给这个什么的都没有的男人,给他洗衣服、做饭、生儿子。
这一刻朱重八眼里的只有那个给大牢里的自己送炊饼的姑娘,哪怕是烫红自己的胸口也要给心爱的男人送上一口热乎乎的炊饼。
这一刻马秀英眼里的只有那个打完仗浑身是血,还从怀里掏出几尺花布的男人,他就算是沙场搏命,也没有忘了搞到几尺花布,让自己做一身衣服。
两人相视一笑,双手握在一起更紧了。
朱标高头大马的走在中间,前面自然有朱橚、朱柏、李景隆、曹震开道,后面还有东宫亲卫随行。
一路上百姓站在路的两旁,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这是他们的皇太子大婚。
“住太子殿下和娘娘百年好合,三年生俩,各个都带把。”
一个老人朝着走来的迎亲队伍喊道,此刻的气氛更是活跃的多了,不用朱标说,朱橚让人将一些干果、喜钱、枣儿、花生的抛向空中,百姓们都抢着接。
然后都开始祝福朱标,民众的话语都是朴素的,朱标笑呵呵的朝着百姓们挥手、点头,就这样缓缓的走着。
对于今天的大婚,老朱也是下了血本,所有在京百姓,每人喜钱六枚,喜饼四斤,要是家中还有七十岁老者的,喜酒二斤。而且还下旨大赦天下,取消洪武十四年的秋决。
街道之上除了大明的百姓,还有番国的使臣,这些人看到朱标,再看看朱标身后的仪仗,再一次被震惊,再看看百姓对于这个皇太子的爱戴程度,更加的不能理解。
一个老儿竟然敢在这里对着朱标喊话祝福????
魏国公府,徐妙云头戴珠翠九翟凤冠,身穿着身穿红大衫、鸾凤纹霞帔,这一刻她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人。
“姐姐,您紧张吗?”
看着这个模样的姐姐,徐妙锦心里有点害怕,连敬语都说上了。
徐妙云不能说话,只是对着徐妙锦微微一笑,点了下头。
听着外边吹吹打打的声音,他知道自己的夫君来了,来接自己了,从今日起她就是大明太子妃了。
其实对于太子妃的名头,徐妙云没有什么感觉,还有点排斥,因为说起太子妃那和朱标的婚姻更像是一场政治手段。她喜欢平平淡淡的样子,虽然她知道,这是不可能了。
很快整个院子都能听到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声音了,看来朱标已经来了,听到这声音徐妙云的脸颊微烫。
徐妙锦从来没有见过姐姐这般小女子模样,顿时好奇起来,成亲这么有意思吗?自己什么时候成亲啊?
不行,等有机会要问问爹爹,自己也要成亲,姐姐穿的衣服真好看。
魏国公府中门
朱标骑着火龙驹,火龙驹也是头戴大红花,礼部尚书偰斯在中门以南站立,这里早已经搭好了喜棚,偰斯也是一身大红官衣。
偰斯走上前去,将朱标从马上迎下来,陪着偰斯的还有徐辉祖。
朱标下马以后,朱橚、朱柏等人也是跟在后头。
朱标进门可就没有什么堵门一说了,那绝对是中门大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皇太子娶亲,还能堵人家,咋还不愿意啊所以朱标很顺利的进入了魏国公府
公府内徐达相对就穿的很朴素了,就是一身蓝底国公衮服,看到朱标来了,自己站起身去迎接。
“臣徐达,拜见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