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文字改革
“好吧,大哥容我好好想想!”
听完李承乾的要求,李愔也是坐回了椅子上,开始沉思了起来。
其实,对于推广教育一事,他也早有琢磨,而且此事对他而言,也的确拥有莫大的好处。
正如李承乾说的那样,只要自己把这件事情做成了,那么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谁都动不了自己了。
如今,曲辕犁已经推广了出去,百姓们可以借此耕种更多的土地,粮食问题有了一定的保障。
前隋修建的大运河、驰道等设施,再加上水泥的出现,使得交通问题得以解决,进一步保证了大唐境内工业与商业贸易的逐渐繁荣,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也能通过做工赚取养家糊口的钱财。
炼铁、纺织等技术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再加上造纸和印刷技术的革新,也进一步降低了人们读书识字的成本。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原因,已经具备了推广教育的先决条件。
虽然短时内可能看不到什么成果,但这关键的一步,却是时候迈出去了。
李愔思虑片刻,随即一脸笑容的看向李承乾:
“大哥,小弟以为,推广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人识字,而教人识字的关键,则是在于启蒙。
过去的时候,由于教书先生数量少,相应的启蒙书籍也不多,再加上大部分读书人,都想着读书考取功名,时间宝贵的很,也不愿意拿出太多的时间去启蒙他人。
这种种原因,也就导致,只有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才有条件做到启蒙教育。
咱们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启蒙教育……”
听着李愔在那侃侃而谈,李承乾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李愔继续说:“所以,小弟以为,朝廷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读书人参与启蒙教育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进去。”
“这一点好办!”李承乾接过话茬:“朝廷对各地官员,本就有教化的政绩考核。
为兄可以向阿耶提议,将此项考核加入到各地的学堂之中,只要那些教书先生能够完成启蒙考核,便可对其在钱财和官职上进行优待!”
现如今,工匠都有机会做官了,教书先生,自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此最好!”李愔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说:“第二点,就是对启蒙书籍,进行改革。
过去的启蒙书籍,其内里的字数繁多、且复杂难懂,对于那些小孩子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也记不住多少。”
“是啊,想当初,为兄启蒙时,用了三年的光景,也才学会了不到一千个字,即便是到现在,也仍许多字无法通晓!”
听到李愔提出的这个识字难的问题,李承乾也是深有同感。
“所以,咱们得想办法,对文字进行改革,尽可能的对其进行简单化,你比如这个“云”字,就可以将其改成“云”这样一来,简单明了,笔画也少,孩子们记起来自然也就轻松许多了!”
李愔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提到的两种字体,向李承乾展示了一番。
“好啊,好,六弟这个主意可太好了!”
看着李愔将一个复杂的字体,转而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字体,李承乾也顿时眼前一亮。
“除了简化字体之外,小弟以为,还得对启蒙书籍进行重新编撰,弄出一套通俗易懂,即便是孩子也能轻松背下来的启蒙书籍!”
“嗯,好,这个很有必要!”
李承乾一脸认同的点了点头,却是有些心疼的看向李愔:“六弟啊,你这又是简化字体,又是编撰书籍的,而且文字又那么多,你这一个个的进行简化,忙的过来吗?”
李愔笑着摆了摆手:“哎,小弟只是出个主意而已,这天底下,读书人多了去了,而且渴望在教育一道留名的人,又那么多,不愁没人去干的!”
“哦?”李承乾神色一动,“六弟,你该不会是在打孔祭酒的主意吧?”
“嘿嘿,一切都瞒不过大哥!”
李愔嘿嘿一笑,“那孔颖达,乃是孔夫子的后代,肯定不会拒绝这种好事的,再加上他那些徒子徒孙的,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此事办好。
再者说了,给他找个事儿干,也省的他整天盯着您和其他兄弟们的学业不是?”
“哎,好好好,这个好!”
听到李愔的最后一句重点,李承乾也差点手舞足蹈起来。
要说如今最让李承乾头疼的一个家伙,那肯定是非孔颖达莫属了。
虽说李世民如今已经放宽了对李承乾的压力,但那个老夫子却不管这些,整日里就是盯着李承乾的学业不放,还时不时跑去两仪殿上谏。
而今,得知李愔能够将孔颖达弄走,李承乾自然欣喜不已。
“好了,六弟,为兄还得操持恩科一事,这推广教育一事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需要,就去东宫找我,为兄就先走了!”
眼看时间也不早了,李承乾也不再久留,嘱咐了一句之后,便急匆匆的离开了,看样子,好像生怕李愔返回似的。
“哎,命苦的我啊,便宜老爹坑也就算了,这好大哥也学坏了!”
看着李承乾匆匆离去的背影,李愔也不由叹了口气,直道自己命苦。
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只要你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心中哀叹的同时,李愔也不敢耽误,让人准备了马车,然后朝着国子监赶去。
不多时,李愔的马车,便来到了国子监内。
“见过梁王殿下!”
“殿下千安!”
看到李愔过来,国子监内的学生和博士们,也纷纷上前行礼问好,态度可谓是异常恭敬。
如今的国子监,经过李愔出钱修缮之后,他们这些人不仅用上了高大明亮的课堂,就连餐食、薪俸,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所以,对于李愔这位改善了他们物质生活的大财神,他们自然也是心怀感激。
面对众人的行礼,李愔一脸和善的拱手还礼,然后问道:“诸位不必客气,不知孔祭酒现在何处?”
“孔祭酒正在他的值房,好像是在写什么东西!”一名学子回道。
“写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