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借粮事宜
如此大事,王刚想来必是不能短时间会给结果的,王韶没有下命令阻止他们走动,王刚一行人走在村子中,不时慰问老人,观察砖瓦住宅,打听消息。
一行人亮出自己的身份后,村里许多老人纳头便拜,这就是古代的无奈,好似贵贱就是天生一般。
就像这几日王韶等五人的事情,传开以后,许多人也都认为他们是天生的贵胄、天上的星君,这样的情况和内心的感恩之情,确实让村子走向了有序,越来越像一个政府机关了,但也是可悲的。
傍晚时分,回来的人也听到了大秦将军、大夫来的消息,顿时议论纷纷,有的人期望着大秦贵人的管理、统治,让生活更加安稳,其中大多是始皇时期的秦人。
有些人好似看到的靠山,想要急急去投靠,大多是一些秦朝官吏,不会农事的他们,受够了这些天的辛苦操劳,他们本是坐在案后,看黔首跪服的人,如今却和他们一起在太阳下弯腰劳作,心里怨气滋生。
有些人却有些抵触秦官,作为二世时期的秦人,迎来的是更加严峻的秦法和剥削,可不想在回到过去了。
王刚等人用过了丰盛的晚饭,便和弟弟王毅一起暗暗商议起来了。
王刚道:“五弟你怎么看这个阳河村。”
王毅感概道:“阳溪村此地得天独厚,地处三山之间,水脉发达,交通便利,南可入关中、西可向陇西、北可至河南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或可成一番王业。
只是此地虽开千亩良田,但农业发展远不如关中平原便利,恐不能长久。
再看其领导者,五人都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村中势力混杂,这要是我来主事,定会拔出秦吏、扫除老弱,去除疾患。”
王刚叹道:“五弟你不必如此的,当初你就是这麽建议大哥的,大哥都说了要修德方能长远,如果抛弃老幼,剪除异己,能换来一时强大,可换不来民心。”
王毅知道这乱世,家中需要有人站出来,做一个鹰鸷诡诈的谋士。
“迂腐之言,如今生存当先,怀如此妇人之仁,如何能成大事,忘了我秦军是如何打下一块块土地的,又如何同化他们的了。
如今的情况是,军中皆为我等亲兵,老人没了就没了负担,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女人没了可以再抢,给他们吃的,民心自然就有了。
行如此迂腐之事,妄图让他们感恩。看这村中饭食精美,人民安乐,但我等一来,便风起云涌便知,人心叵测,什么虚假的道德、感恩靠不住,还须牢牢将强权握在手中。”
王刚面带无奈,“五弟我是说不过你,但一切还是要听大哥决断。”
王毅认真看着王刚,“四哥,我看在东边山上可以再立一座寨子,形成犄角之势,以作防备,这次回去你可要支持我的建议啊。”
不提两人的纷繁心思,王韶等人也认识到了秦国在这个世界的影响力,但几人也没有多在意,毕竟几人的目标如今只是一座美好、温馨的家园。
作为第一次的对外大事,王韶准备邀请各个小队长和乡老们一起来商议。
几人商议一番后,就结盟事宜,倒是一致通过了。
但就结盟背后的意义,还需讨论一阵。
这种古代的会盟方式,是华夏正义互助的一种,但霸主们也会乘机的强大自己,作为会盟小国,有义务向盟主国岁岁进贡。
然后霸主们才会再你被异族入侵、被强大国家征伐时、在你的国家遇到灾荒时帮助你,和后世的附属国差不多,不过不用像后世一样,附属国进贡点特产,你就巴巴得赶紧赏赐一堆财货,彰显一下自己的大国风范。
霸主模式,估计是以后一段时间的现象,合纵连横不外如是。
面对如今的现实,就可能的事宜进行讨论,如今阳河这边生活安稳,产出足够。
但据了解的情况和现实来看,对面没有建村令的情况下,也没有储备的粮食,听说对面还在进行军事化的山寨模式,对于粮食问题,特别是如今到了赶种豆子的最后关键时候,很可能会提出借种子和农具的要求。
但如今开垦田地必定事倍功半,其营寨在山上,山地土质堪忧,产出有限,以五亩地养活一人来看,其必能长久养活那么多人。
在丰收前的这100天时间中,随着饥饿,体质变差,即使对方不抛弃老幼,老幼也会因为身体原因先一步离世。
听到这里姜明愤慨的说到:“这贼老天,不给饿们活路啊,说好的古代大王朝呢,来了以后只有到处的荒山野岭和吃人的野兽。”
王韶打趣道:“四弟慎言,这边可能真有老天爷在你头顶上看着呢。”
王韵面露忧色道:“我们的存粮也很紧张,如此下去在吃月余便要全靠野外收获了,如此情况不能在浪费那麽多粮食,给他们折腾,我们是有这千亩良田,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的,他们可未必能换来多少收获。”
这时有老农发言了:“王将军们都是贵人,可能不知农事的艰难,没有开垦好的良田,哪能等来秋天的丰收。”
与同意结盟不同,一听说要借粮和马上断粮的事,秦人们态度立马一变。
方雅沉思着道:“既然同意结盟,要是对方乘机提出借粮,恐不好当即一口回绝啊,这结盟的第一次交涉要是拒绝,恐怕最终会不欢而散。
不如乘机提出让对面交换一些我们缺少的工匠、医生等技术人才,粮食尽力借出,也无须他们交还了。”
方节道:“是啊,我们兺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如今的局势越加复杂,我们也需要立起木墙,建立医馆等,实际好处才是第一位。基础建设要紧跟发展。”
工匠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都属于专业技术人才,在周朝有专门的官职,哪怕是泡菜的,都有自己的俸禄、职位,且技术是父传子的模式,工人地位较高。
虽然村子生活安稳,但技术人员的短缺,造成了许多方面的麻烦,特别是这边一个医者都没有找到,头疼脑热、肚子疼的都要硬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