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夜之后 > 第75章 消失的软流圈

第75章 消失的软流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们对于剪切波或许会有些陌生,但联想到地震中的剪切波破裂现象,就很容易清楚了。

    剪切波也叫横波,是地震波的一种。

    你可以认为这是地震产生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认为这是蕴藏与于地壳和地幔之中的能量。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地震和地震波。

    在长时间的地质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地壳不断上升与下沉产生错动,地应力作用加强,在应力作用超过岩层的极限强度而发生断裂和错动就会引起震动,地面也随之运动,这就是地震。

    而岩层积累的变形和能量的释放,随后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能量波就被称之为地震波。

    众所周知的是,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横波的破坏性巨大。

    因此在地震发生之后,产生的剪切波也就是横波,将会摧枯拉朽的破坏它所波及到的一切建筑。

    剪切波往往是地震发生之后溯源的关键。

    也就是它是伴随着地震一同出现的。

    可现在有意思了。

    无数波能量强大的剪切波,正在地壳和地幔之中传递。

    而他们查看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实时地震监测系统,却并没有收到地震发生的报告。

    “地球内部发生了很严重的地质变化,”一位院士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或许是从地核的问题,或许是从地幔的问题,总之这次是从内向外的作用。”

    另外一个院士拿起了桌子上的水杯,把瓶盖松了两圈,然后左右晃荡了起来:“可以把瓶子里的水看作地震波,他们正在地壳内部迅速干扰传播,”

    在不知道多少次摇晃之后,盖子彻底耸动,瓶子里的水也洒了出来,

    他指着不断滴水的瓶口:“只要找到这个缺口,那这股地震波就会瞬间释放出去。”

    荀风点了点头:“这个地震应急局提过,说近期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

    “能想办法找到位置给出预警吗?”

    一名院士在计算机上操作了一通,随后在一张三维地球模型上,密密麻麻出现了无数红点。

    这些红点紧密相连,近乎将地球的整个地震带给标注了出来。

    “这些地方都有可能,”院士无奈的叹了口气:“虽说千里之堤会毁于蚁穴,但问题是蚁穴不计其数,谁也说不准洪水会冲破哪个。”

    荀风看着图像上显示的红色预警信号,密密麻麻的斑点看的他眼花缭乱。

    “尝试着去捕捉到那些剪切波了么?”

    一位院士回答道:“嗯,在察觉到异常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深入检测了。”

    “结果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说着,院士将地幔剪切波传播路径的模拟画面在荀风面前进行了展示。

    地震波在穿过地壳、地幔,然后穿过了软流圈。

    速度并没有太大的衰减,然后通过外核、内核,再传播到另一侧。

    就如同之前那位院士用水杯的演示一样,这剪切波的传播就像是瓶子里的水一样,在地壳之下来回晃荡。

    这个传播很流畅,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

    但恰恰是这毫无阻碍的流畅,让无数人感到脊柱冰凉。

    “穿过了软流圈,并且没有减速?”荀风不可思议的看着演示,眉头已经紧紧堆在了一起。

    剪切波也就是横波,它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横波质点做剪切运动时,无法通过液体传播。

    软流圈温度有一千三百摄氏度,约三万个大气压,这里接近岩石的熔点,因此形成了超铁镁物质的塑性体,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

    说人话,就是你可以理解这里充满了像岩浆一样的流体。

    因此板块构造理论的地幔对流运动,和岩石圈板块的漂移现象,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同样的,因为其液体形态,也导致了横波在离开地幔到达软流圈的时候,会寸步难行。

    这时候按照以往的观测,剪切波会在岩石和熔液的界面处反射为纵波通过软流圈,然后到达地核之后重新反射为剪切波继续传播。

    即便在接近固体的软流层,波速也有着明显的衰减。

    而此时在屏幕中模拟出来的波形图,剪切波却没有遇到丝毫阻碍。

    它在地壳之中的流动显得无比顺畅。

    这问题就大了。

    “在追踪示波环节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荀风自言自语。

    一众院士坚定的摇摇头。

    这种低级错误,显然不会有那么容易出错。

    “如果没有出错,那剪切波这么没有任何阻碍的在地壳之下运动,就有点吓人了。”

    一位院士说道:“这意味着软流层不存在了。”

    “或许是原本的熔岩被岩石层覆盖,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因为冷却?”另一名院士猜测道。

    荀风摇摇头:“或许更严重一些。”

    “万有引力常量增大了百分之二,”

    他说:“这在红夜事件之后中科院的老院士们就已经测出来了。”

    “你的意思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地表下沉了?”

    荀风默认,没有做出反驳。

    “在引力作用下,软流层压缩效应是首当其冲的,这没问题。”

    “但我们什么都没有感受到,”

    一名院士不解:“按理来说这样的沉降压缩,在地表上的表现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荀风琢磨道:“或许预测模型是错误的,我们低估了地球适应灾难的能力。”

    “在过去,受宇宙影响,地球其实一直都在不断的微调自己在宇宙中的状态,但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

    “而我们之前也没有准确的测算过,干扰等级达到多少,地球的变化才能被人类感知到。”

    “所以,或许这次和之前一样,尽管地球变化的更严重了一些,但因为它强悍的自适应能力,让我们同样没有意识到它的自我调节。”

    “我不这么认为,”一名院士反驳道:“如果要把软流层变成地震波传播不受影响的状态,那软流层的厚度至少要压缩十公里以上,这样的深度变化人类不可能察觉不到。”

    “用同步观测卫星重新测算一下地球尺寸,”荀风吩咐道:“看地球直径是否发生了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