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太清宗寻人
太清宗开始了每月一次的例行巡视。
此乃太清宗惯例,每个月都会由外门长老带队,各自带领几名负责产业管理的外门弟子,巡视宗门名下所有产业。
由于宗门产业众多,此趟巡视工作一般要持续五天左右。庄常业带着五名外门弟子,对由他负责管辖的几处外门产业展开巡视,监察这几个外门产业是否正常运作,抽查外门弟子和杂役有没好好活作,一连巡视了四日,还算比较满意。
这一日,庄常业带着五个外门弟子来到一处药园,看到有五六十个外门弟子和杂役站在药园门口迎接。
他们一见庄常业到来,齐声行礼,恭敬道,“恭迎庄长老和师兄师姐监察乙丑药园。”
太清宗产业众多,光上等药园就有五十个,中小等药园更是不计其数。太清宗就把上等药园以天干地支进行命名。中小等药园则不作统一命名,由各个内门各自管理。每个药园的药品规模和数量都有登记造册,每月需按照要求向宗门上交一定数量的药品。
修真者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庄常业记得这个药园是自己孙子管辖的,当初还是自己找的诸多关系,许诺了不少条件出去,这才运作下来的。
他扫了一眼人群,发现自己孙子庄永杰不在其中,沉声问迎接的这些外门弟子,“永杰呢?怎么不见他出来迎接?”
“庄长老,庄园主上个月说发现一个中品灵根的女子,他要下山给宗门招收弟子去,至今未曾回来”,站在前排的一位外门弟子躬身说道。
庄常业闻言皱了下眉头,神色不悦,“怎么还没回来上个月巡视的时候他就出去了,一个多月过去了,怎么就还没把弟子带回来,连一个凡人女子都搞不定!作为偌大一个药园园主,怎么可以轻易离开如此之久!”
那名中品灵根的女子是负责测试的外门弟子上报的,最先知晓此事的内门长老乃是庄家之人,第一时间告知他,让他赶紧下山,把中品灵根的女子收入庄家门下。
此趟孙子下山则是他示意过的,让他下山就是为了把那名中品灵根的女子纳入房中。通常父母双方都拥有灵根,产生的后代具有灵根的可能性会比较高,这对庄家的血脉传承有好处。
作为一个修仙者,手段无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居然连一个凡人女子都搞不定,简直丢脸丢到家了。他们庄家在太清宗,可是跺跺脚都能引发地震的存在。
药园不能长时间没人管理。这是修真者炼制丹药的材料来源,关系到宗门上下三十万人的日常修炼所需,也是宗门的重要收入来源,万万不能马虎!
就算他是外门长老,也要慎重无比,若是药园出了什么事情,他也脱不了干系,不但自身在宗门地位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家族声誉,不然何必要他一个筑基修士挂职外门长老,亲自带队巡视呢。
炼气修士寿命与凡人相差无异,甚至还比不上一般的俗世武者,筑基修士就不一样了,寿命翻倍不说,手段也是层出不穷,非凡俗武者可比。
但即使寿命翻倍,筑基修士在宗门也才只有两千人,高阶修士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炼气修士。
所有筑基修士都是宗门的中流砥柱,基本上都在苦修,想要突破到元丹境界,一旦踏入元丹境,修仙者会出现质的提升,寿命更是长达五六百寿,有些善于养生和延寿秘术的甚至能活到七八百寿。
三十万人的宗门,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让筑基修士出面。
庄常业恨铁不成钢,修仙之人岂可痴迷红尘!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枉费自己的一番心血,费尽心思找了不少关系,给他搞了一个药园的园主身份,可千万别给自己搞砸了。
要知道药园每个月只要按时缴纳宗门所需的灵药,多余的灵药怎么分配,宗门都是睁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这里面的油水非常巨大,只要稍微动点小心思,一个月几百块灵石也不是难事。除去日常打点,自己还能省下上百块灵石,这已经是非常大的一笔收入了。
要知道宗门一名普通的筑基修士也才二十块灵石,炼气修士更是可怜,少的才两块灵石, 多达七八块灵石。
他有五六十个孙子,有灵根的却只有五人,庄永杰是其中一个。虽说是下品灵根,有自己给他铺设好的修炼道路和大量的修炼资源,想必筑基不难。
他转头朝跟在身后的其中一男一女说道,“凌飞渡,金俪萱,你俩下山一趟,去把庄永杰带回来。另外,带上传音石,他要是不回来,直接传音给我,他要是敢不回来,我就打断他的腿。”
“是,庄长老!”身后的走出两人,男子高大俊俏,女子娇柔艳丽,便是凌飞渡、金丽萱两人,他俩躬身领命,异口同声回复,说完便转身就走!
庄长老虽然不口上怒骂,但能让修为在炼气期八层凌飞渡和炼气期五层的金丽萱同时下山搜寻,可见心里还是对自己孙子的重视。
站在他面前的众多炼气修士个个心里明镜似的,没人敢吭声。
通常炼气期修士一生会有两到三次筑基的机会,但筑基所需资源甚大,光一颗筑基丹就要上万灵石,寻常修士一辈子连一颗筑基丹都买不起,只能全凭自身感悟强行筑基,其筑基概率不超过三到四成,若是有筑基丹,筑基概率则可以提升到七八层左右。
如今他们几人均依附于庄长老,算是庄家一系,能否筑基可以说全都在庄常业的一念之间,自然是以庄长老马首是瞻。
庄常业见凌飞渡和金俪萱离去,转身朝着外面众人,“庄永杰不在,园主之事且由副园主暂代,掌管日常药园事务,每月多余药物派人送至我洞府!正常监察。”
“谨遵庄长老之令”,众外门弟子齐声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