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第一能臣 > 第203章 党同伐异形成风潮

第203章 党同伐异形成风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到胡云顶都迷惑不解,李鸿章也暗自得意,解释道,“我今天就给你解开这个谜团。”

    “湘军缺粮又缺军饷,如果一直无法供应粮草,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李鸿章问胡云顶道。

    “那军队很可能是哗变。”胡云顶道,“军队本来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但前提是要有粮有军饷。但是当粮食和军饷都没有的时候,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对,就像是攻入南京城的部队一样,见到什么就抢什么。”李鸿章道,“朝廷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

    见到胡云顶还是没有明白,李鸿章说得更直接一些了,“如今国库空虚,赋税重地的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也是饱受战火的摧残,税源锐减。长毛基本上被剿灭了,国家不再需要养这么庞大的军队。你明白了吗”

    胡云顶立即明白过来了,道,“中堂的意思是,从师生感情上来讲,您责无旁贷,应该帮助曾大人。但是从朝廷裁军的这个最高战略意图来看,你就不能帮,或者只能很有限的帮助,就是要让湘军内部出现内乱。乱得越凶,朝廷裁撤湘军,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少,越容易成功。”

    李鸿章喝了一口茶,面带笑容,也不置可否。胡云顶明白,李鸿章这种表情,就是表示认可他的说法。

    因此要帮,但不能全心全意帮,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度地帮。

    胡云顶道,“中堂大人,不过湘军同长毛打了这么多年,战斗力很是强悍,加上长毛余党作乱,两淮之间还有捻军。朝廷要撤也不会这么快吧?”

    “ 我实话给你说吧!”李鸿章道,“朝廷现在就是在全力持我们的淮军。湘军的势力很大,里面又有很多派别。太后的意思,要削弱恩师带领的骨干湘军,那些人是跟随他多年的铁杆,而要强化我们淮军,还有左宗棠的楚军。这样便于控制。”

    在古代官场上,党同伐异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一帮观点一致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聚成集团的官员,攻击其他集团或其他派别。集团、党派互相争吵,形成政治风潮,造成官场的分裂,有时甚至危及政权、皇朝的安危。

    古代官场上的党争,实际上与近代的党派斗争并不相同。古代的党派只是一个极为松散的联合体。这种党派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于不同的政见而形成的,往往是由于既得利益、出身门第、仕宦经历、籍贯的不则,甚至只是党魁个人意气相恶而形成的。除了若干党魁之外,党徒中的大多数只是紧跟上司的附属,希望能够由此加官晋爵,并没有什么一贯的,固定的观点和原则。

    党争常常是的地震,是政治的祸害,所以历来称之为“党祸”。对于擅于玩弄权术的慈禧太后来说,湘军势大,控制了军权。朝廷内以李鸿藻、翁同稣为代表的重臣还有满族的贵族们,自然是深深嫉妒。

    让这两派互斗,互啄互相攻击,反而有利于她更好的拿捏各方。很简单,你各方互相攻击,就把对方的问题、毛病、线索,集中到了我手上。两派的问题、毛病、线索越来越多,我就能够更好的拿捏你们。谁也不听我的话,我就拿出“小辫子”来威胁,逼你就范。

    从帝王术来看,不怕你贪,就怕你为官清廉,四季豆油盐不进,我想调查你,都没有地方下手。动不动就搬出律例来,把帝王气得不行。这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海瑞,经常痛骂皇上,不过由于他和太子党一派关系很铁。加上嘉靖皇帝也并非心眼很小的皇上,海瑞虽然官场起起落落,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最终还是算是善终了。

    但慈禧毕竟是女人,女人心胸不会多大。下面的臣子都知道,都尽可能顺着她的话说。

    党同伐异,为个人或本集团谋求最大的利益,是官场结党的唯一目的,也是专制时代官场结党、派系斗争总是集残酷性、毁灭性和大范围存在的主要原因。官场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利用亲属、血缘、宗族关系结成的家族党派,这种寄存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派系,更容易形成死党。所谓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利害关相关性是非常强烈。

    二是利用门生故吏,老师同学的“同年”等关系情谊结成的“志同道合”的派系;

    三是利用老上级、老部下、老同僚, 多年交情结成的朋党;

    四是以地域、地缘、老乡关系结成的党派等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