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为好友
莲儿走后,楚宁怕有男子闯进来,连忙和妞妞一起搬了很多椅子堵住门口。
不一会儿,就听到敲门声,见里面没有回话,来人推了推门,见没有推动,过了一会儿就走了。隐隐还听到他的声音,“明明看到有人进来了呀。”
楚宁扭过头,就看到沈鸢一副害怕的神色,连忙小声安慰:“没事的,你别怕,我和我女儿在这里守着呢。”
直到脚步声远去,楚宁松了一口气,又等了一会儿,就听到莲儿的声音响起,“夫人,是我。”
楚宁看了眼沈鸢,她还是一副很虚弱的样子,不过听到莲儿的声音后眼神都亮了起来。
楚宁和妞妞连忙把椅子搬开。
打开门就看到莲儿手里抱着衣服,带着一个紫衣少女一脸焦急的走了进来。
“夫人,这位是我家小姐的表姐,陈府大小姐。”莲儿感激的给楚宁介绍。
“表小姐,就是这位夫人救了小姐,还把小姐背到这里,要不是这位夫人,我家小姐今日恐怕就没命了。”转过头又向少女道。
看着莲儿和紫衣少女眼眶都红红的,想必刚刚在路上又落泪哭过了。
陈小姐对着楚宁福了福身:“感谢夫人救命之恩,不知夫人贵姓,陈家必会登门拜谢。”
“我姓楚,夫家姓萧, 小姐不必多礼。我今天也是过来送菜碰巧看到了,小姐还是快来看看这位小姐吧。”楚宁连忙扶起陈小姐。
早就听说陈府大小姐端庄贤淑,待人温和有礼,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表妹,都怪我,莲儿已经跟我说了,你先和这位夫人换好衣服,待会儿我们就回去,我已经让云儿去找哥哥了。”
陈小姐红着眼眶,拉住沈鸢的手,催促莲儿帮沈鸢换衣服。
并拿出一套衣服递给楚宁:“夫人,这是我的衣服,不知是否合适,夫人先将就着穿一下吧,夫人如果待会儿要回去可以坐我们的马车。”
换好衣服,楚宁谢过陈小姐,不顾陈小姐的再三相邀带着妞妞出府了。
后来听说沈鸢回去后还是病了好几日。
陈府当日就送来重礼并表示等表小姐身体好了要亲自上门答谢。
那次回去之后,陈宝珠被罚跪祠堂,整整一年都没有在月城露过面。
后来别人都说她心思恶毒,名声坏了,老夫人不顾二夫人的胡搅蛮缠做主把她嫁到外地去了。
楚宁就这样认识了沈鸢。
一来二去的熟悉之后,两人脾性相投,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大家都知道沈鸢不仅是知府大人的外甥女,更是京城沈国公府的嫡小姐,轻易得罪不起,连带着对楚宁这个沈鸢的救命恩人也高看几分。
没看到连陈府的小姐都被迫远嫁么,更别说罪魁祸首周茹了。
李夫人听李大公子也说了,也被周茹的野心气到了,现在还得罪了国公府的小姐,连娘家嫂子都不待见起来。
亲自去陈府登门赔罪后也给楚宁送了一份重礼。
幸好是沈鸢被救了没出事,要不然人在李府出事了,国公府追究起来整个李府都要遭殃。
因此十分不客气的送走了周茹他们,并派自己的心腹婆子前往娘家,将事情告诉了娘家哥哥和父母。
最后听说周茹没过多久也被匆匆嫁出去了,甚至比周宝珠更早。
两人关系越来越好后沈鸢甚至提出要与楚宁义结金兰,经过楚宁的几番推脱才放弃这个念头。
后来通过沈鸢, 楚宁也认识了很多其他闺秀。
而楚宁的铺子也因为有陈府撑腰再也没人敢找麻烦了。
在月城住了半年后,沈母亲自来接,沈鸢才跟随母亲回京城。
但是与楚宁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断,平时都是通过书信联系的,还经常会互赠一些当地的特产。
三年前,沈鸢嫁去林府,楚宁还让承文跟随陈府大公子一起去京城祝贺。
沈鸢生子、墨辰满月等等重要节日楚宁也从没有缺席,虽然自己不方便亲自到场,但是都是让承文去参加了的。
承文慢慢长大,以后的路也会越走越宽,也要学会为人处世,人情往来,所以这些必不可少需要出席的场合一般都是让他去的。
既能锻炼他自己的的能力,还能结交一些朋友,认识一些大人物,反正承文自己也不排斥。
楚宁打算来京城,也有沈鸢的因素。
承文考上秀才后,桃花镇的书院对他的帮助就小了。
他们家既没有能力单独请名师教学,家里也没有学问好的长辈可以引导,只能想办法去更大的城市更好的书院寻求发展。
沈鸢通过书信知道楚宁的烦恼后就向楚宁推荐了京城的麓山书院。楚宁也向学院的夫子和来自京城的走商们打听过,都说是个好书院。
院长是有名的大儒,书院本身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里面的学子没有等级之分,只要能通过学院的考核,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家子弟全部一视同仁。
楚宁经过多方对比打听,深思熟虑后就选择了这个书院。
既然承文要过去读书,楚宁她们自然也要搬去京城,方便照顾。
再说了,京城是雍朝的国都,里面汇聚了各个地方的优秀人才。
承文以后要走仕途,在京城显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承武以后如果不想读书了,以后也有更多的选择。
就连妞妞,到了京城可以为她高价聘请女师傅,学习琴棋书院和礼仪规范,对以后她找婆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沈鸢自从嫁到京城后就一直想让楚宁他们也搬过去。至于楚宁考虑的没有根基容易站不稳,沈鸢觉得那都不是事。
自己的娘家和婆家在京城都是有头有脸的,护住他们母子还不是卓卓有余么?
想到月城,就想到了和沈鸢的相识。
楚宁脑中浮现一幕幕画面,最后归于平静。
想到现在沈鸢就嫁在京城,日子过得十分顺遂,而自己得益于她的帮助,也在京城安定下来,楚宁心里就一阵庆幸。
当时楚宁也没想到她的一次善举能给生活带来如此变化,就连几个孩子也都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