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胸怀大志的刘备
三国之所以是三国,是因为三个雄才大略的老板同处一个时代,他们并争天下。三国所以精彩,是因为这是高手跟高手之间的对弈。
一些电视剧、电影和不够档次的演员、导演在拍戏的时候,没有领悟这点,所以优秀的题材作品给拍成了庸俗不堪的东西。上面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唯才是举,在同一时代,还有刘备和孙权两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孙权子承父业,孙氏三兄弟都在江东发展,巩固基业,坐观天下,伺机而动。这里只注重讲刘备。
刘备是英雄吗?是,曹操说了:“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就指刘备也是英雄。在曹操心里,刘备是唯一能与自己争衡的人,也是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敌人。
刘备姓刘,他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的人?易教授说:“他给自己捏的。”
《三国演义》这本书多次阐述过刘备的出身或者说刘备的血统。第一次是第一回,作者叙述,第二次是汉献帝查宗谱,第三次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有儒者就怀疑刘备不是汉室正儿八经的血统,结果被诸葛亮劈头盖脸的骂。
我认为这不重要,原因是刘备的存在满足了当时忠于汉室的人的迫切需求。这种迫切需求,胜于刘备出身的真实性!这种迫切要求是什么呢?就是复兴汉室,拥护刘姓汉室的人还不少,可谓汉心不死啊!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非要是刘备?姓刘的可多了。
我们先要看看当时有名气的几位刘姓子孙,也就是和汉室正统有着血亲关系的人。一个是刘虞,这是符合那个年代有德性的人,但是缺乏领导魅力,也无将才,连公孙瓒都斗不过,还被公孙瓒给消灭了、兼并了。《三国演义》群雄逐鹿还没开篇,他就输光了。
手头上有实力,有这个资本作为一番的人要数刘璋和刘表。刘表这个人物,有些贤名,主要是因为“八俊”,被宦官迫害过,得到了舆论上的同情。后来刘表去了荆州,联络当地大族,治理一方,经营一方,使荆州在中原混战的时候,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局面。于是一些士人也迁居在这里,百姓也恢复了生产。所以当是时,刘表可谓是一个政绩不错的地方官。但在乱世之下,需要匡扶正统,以正天下,不仅仅要管理好一方,还需要救王室于危难、救苍生于水火,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政权完整的战略方向。
可刘表没有朝着这样一个大的方向去经略,去谋划,所以格局不大。董卓为乱,讨伐董卓,刘表还不如曹操尽心尽力。后来孙坚被射杀,蒯越建议他趁机下江东,一鼓平江南,于汉室功不可没,可他居然不?!后来李傕郭汜争相劫持汉帝百官,刘表又听之任之。汉帝被杨奉掌握,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难,刘表又觉得自己鞭长莫及,结果汉献帝落入曹操手中。
刘表一生的庸碌迂腐,不胜枚举!重要决策问题上,他完全没有长远打算。这样的人,能做光武中兴刘秀那样的人吗?不能。郭嘉对刘表用了很贬义的四个字:“守城之贼。”
说刘表“守城”,因为他没有长远打算,不会主动争取,害怕变故,等待别人做大了来收拾他;说他是“贼”,是因为刘表心里面不是真正忠于国家的人,甚至是不忠于汉室,想割据一方,自立门户。所以尽管用司马微的话来说“天下英才,尽在于此”,此时荆州坐拥10万甲兵的刘表,并不能满足忠于汉室一派的要求。
再看看刘璋,川中实力不弱,而且又不像中原地区那样处于四战之地,所以家底子还可以。但是为人处事,不是像孙权那样能委贤用能的人,更不像孙策那样能决机于两阵之间。说白了,他不是那块料。用张鲁兼并汉中,结果张鲁反叛,刘璋杀了人家的老母,两家遂成仇。刘璋面对北面的张鲁尚且无可奈何,反而担心被兼并。这都是没有领导才能导致的,也没有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志气!从而造成一种“刘璋暗弱不知存恤,川中义士皆思得明主”的政治空缺。
另外一个造成刘表刘璋保守的原因就是妄图“割据一方”的矛盾心理。在《史记》的评论部分,有一段话说明“汉朝士人非常怀念春秋时期的风格”,我判断也有这种心理。汉朝已经统一四百余年,汉末黄巾起义,中原凋零,所以边远地区的军阀有一种错觉,就是春秋战国分裂大动乱的时代又来临了。不如趁此各立门户,然后子孙千秋万载再次上演春秋故事。
这种想法怕是有市场,再加上与割据一方的军阀自私自利心理一撮合,便一厢情愿的认为各自牵制,难于一统。这种分裂的思想是最愚蠢的!中国统一的思想历来就有,统一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帝国之时就已经确立下来。自此以后,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不是以统一华夏为最高荣耀;没有一个要垂名后世的英杰不是以心怀天下为己任。人民百姓不愿意支持分裂分子,人民百姓需要一统海内。割据一方,自立门户,裂土分封,真可谓守城之贼也!
所以,凡是忠于汉室的人们需要有一位魅力非凡从而带领他们重兴汉室的人。所以,凡是忠于国家的人们都需要一位能带领他们一统海内的非凡人物出现。结果曹操和刘备相同之处都是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维护中国的统一;不同之处无外乎是姓刘还是姓曹的问题,也可能姓孙。汉室内部已经病入膏肓,不是董承伏完这样的儒生能力挽狂澜的,只好把目光投向外边。谁呢?先是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尽皆豺狼;而后,又是孙坚曹操袁绍等人各怀异心。
如果不是选择曹操阵营,忠于汉室的人们就需要一位姓刘的。那么,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尚在其次,他只要说“我是。”有机会能让汉献帝叫他一声“皇叔。”那还有什么呢?不是也是了!
试想?汉献帝备受曹操凌辱,只要姓刘的能统一天下,这口恶气也都能出了。所以刘备的出现,正是顺天应人,时势造英雄,来抗衡你曹操的。
刘备真不枉担当这一角色。
小时候,刘备家门前有一棵树,就是顶上大了些,看上去像是一盖大伞。于是就有人说“华盖之下,必出贵人。”那华盖之下的贵人,非天子而何?这样的说词可信不可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罗贯中告诉读者,刘备自小就有志向。刘备并非半路杀出来的和尚,他可谓素怀大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之前,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刘备为了维持生计,编草制品去卖,就是街上常见的那种挑着担子卖竹编三教九流一类。他连自己的门面都没有,刚好糊口。就这样虚度了年华,已过三十,飘零半生,而一事无成。
曹操出生被社会名流所鄙视,可好歹有本钱,人家出场就很大气。可刘备,人家出场就挑着担,还在解决生计问题,过着一般老百姓都必须经历的辛酸。黄巾之乱,汉朝萎靡,设立州牧制度,让州郡太守自行解决兵员问题,用来镇压黄巾起义。刘备掂量了下,头裹黄巾造反于个人发展不利,于是他就站在地主阶级这边。投军的话,如果一入队伍就要成为上等兵,需要自备甲衣。这时候刘备遇见了日后能成为左膀右臂的关羽、张飞。这点上史书《三国志》比《三国演义》更靠谱,都是衬托刘备的魅力!一个人身边什么样的人就大抵能说明他是什么样的人。关羽张飞何等刚烈正直的人,如果刘备没有远大的志向,甚至是为贪图小利而肆意妄为的人,关张早离开他了。
刘备的魅力在《三国志》里面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有人要杀刘备,雇了个杀手。杀手跑到刘备的房间后面,一看,“真英杰也!”结果不仅没有杀刘备,还告诉刘备自己的来意,于是就走了。刘备的魅力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都是被肯定的,这对刘备的事业发展和人心凝聚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羽因为在老家解良杀人,跑了出来,遇到刘备,他们一见倾心。张飞脾气火爆,天下大乱,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难道守一辈子?他遇到了刘备,也是一见倾心。又遇到了一名贩马者,得到马匹的资助;张飞卖了自己的田地,用银两打造了弟兄三人的兵器。刘备关羽张飞都是胸怀忠义的人,于是在张飞后院桃树林里“桃园三结义”。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兄弟三人,同心协力,其利断金。他们的人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立一番大事业!电视剧《三国演义》此处描绘的绘声绘色,刘备情不自禁的向关张二人说道:“有一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后来家室衰败。现如今编草席为生,年过三十,一事无成,愧对先人祖宗!纵观天下,黄巾猖獗,汉统衰落,宦官外戚掣肘于内,纵有功之臣不能存恤。豪强诸侯必乘势而上,各自林立,此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那时,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兄弟三人先是投靠其他各路军阀一起镇压黄巾起义,其中也写到刘备受人冷眼的滋味。救了董卓一命,董卓非常感激,一问:“现居何职啊?”
“现充任弓马手。”刘备很诚实的回答。
董卓那个眼神,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就该死!
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张角张梁张宝三亲兄弟先后死去,其他义军头领也先后被屠戮。此时的农民起义,没有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宗教性质的号召力如同一盘散沙。组织架构上也缺乏统一指挥,没有稳固的后方和固定的后勤支援,没能建立起与东汉地主阶级相抗衡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失败了。尽管失败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农民起义始终可歌可泣。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
刘备等人的行动谈不上正义还是邪恶,就是当时社会中一个团队的奋斗目标。
揭竿而起的农民军没有给中国的政治环境带来革命性变化,有觊觎之心的人选择更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明智的。所以刘备也是一个枭雄,一个仁义,但崇尚帝制的人,他选择了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黄巾起义果然被镇压下去了,刘备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回报,他被封了个小芝麻小官——高唐县令。东汉末年的民生状况,可谓凋零,而刘备就要力所能及的为汉室、为刘姓一族挽回声誉。所以,刘备没有因为官小而不作为,相反他作为的很好,自己能安一方百姓,树立起自己的声誉。
书中描写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督邮相当于一个考察刘备业绩的那么一个官员,他两根手指头意思意思还不是那个意思?刘备又不搜刮百姓,哪儿来的“意思”?结果督邮设局坑害刘备,被义弟张飞知道了,张飞把督邮就是一顿鞭子!
朝廷又岂是分辨是非的地方,刘备无法,只好挂了县印,甩手而去。老百姓不舍得他,十里相送。刘备知道,百姓盼清官好官,如盼甘露,自己做一县令,又怎能救得了天下百姓?他离开,也是保存自己,三人虽勇猛,一拳难敌四手,避免官府接踵而来的麻烦。
袁曹讨伐董卓,十八路兵马汇集在虎牢关下,单单就一个华雄就挫尽了大家锐气。看看袁绍、袁术二人那副德行?一个埋怨自己没把颜良文丑二人带来,一个就知道眼睛一瞪。这些上流货有什么用?人家董卓可不管你四世三公,一家老小照样斩首。人家华雄可不管你的军衔有多高,来了就一刀一个。
刘备关羽张飞就一直默默无闻的站在公孙瓒背后,看着这些架子天大,又无能杀敌的高贵子弟。另外还有一人,估计也看不起十八路诸侯的大多数包括二袁,这人就是曹操。
关羽看不下去了,这都被华雄砍了好几个了,十八路诸侯岂能被一华雄所阻?他跨几步走出来,抱拳行礼,说道:“让关某去会会这厮!”
“现居何职?”盟主袁绍问道。
“现居帐下马弓手。”公孙瓒回答道。
袁术听见了,尖叫道:“来人,拉下去砍啦!这样身份的人出去了,岂不是让人笑话我帐下无人?”
“且慢!”声音颇具威严,原来是曹操。
曹操说道:“看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马弓手?且让他试试,如败下阵来,再斩不迟。”
紧接着曹操又倒了一杯酒,酒杯里的热气冒上来。这是曹操懂得收揽人心的缘故,光显摆自己身份有什么用?曹操和刘备都在彼此了解对方,究竟谁能得人心、得天下呢!
关羽斩华雄去了。
鼓声响处,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提着华雄人头,往地上一扔。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还是温热的。
“好!”曹操叫道。
这边恼了袁术,他又扯着嗓子喊道:“既然你们只在乎一介马弓手,那还要我们何用!”转身就要走。
这边刘备一看,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到处都是。一个个官大、架子大,容不得他人,于是手拉着关羽张飞转身走了。
《三国演义》精彩之处就在于此,一处地方、一个段落、一个情节,不仅人和人之间,领导跟领导之间也高下立判!注定了日后残酷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二袁和其他诸侯不过如此,曹操独具慧眼,刘备沉稳老练,双方都对人才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都有着崇高的目标,刘备兴复汉室,曹操一统天下。
吕布扼守虎牢关,又是第二个华雄,不同的是比华雄更强。其实华雄吕布的出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凸显刘备三兄弟的英名,所谓“三英战吕布”即是。但刘备的声名在历史中或者说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都凸显了一个事实,就是刘备其实在军阀的心目中并不受待见。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没有凸显这点,所以观众误以为刘备“仁义播于四海”。但作者相信刘备确确实实尽其所能的在百姓心目中修复汉室帝胄的形象,这很重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非常符合信义的价值观,这样的品格精神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讲究出身门阀的二袁和其他诸侯不大重视刘备的作用,似乎不大愿意跟刘备来往。所以讨伐董卓之后,刘备的身份地位也还是个县令,平原县令。相比之下,曹操要主动得多,这来自于曹操的人脉资源和家底子,也来自于曹操的领导型人格魅力。所以刘备坐等时机的时候,曹操已经颇具实力了。
刘备在平原令一待就是七年,世上还有人记得刘备么?
人家没给你刘备发信息,不代表你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不存在了。刘备自身的品格修为在一个人的心目中留下很深刻印象,这人就是孔融。先说徐州陶谦因为派人护送曹操父亲去兖州,结果出了岔子,被人杀害了。曹操迁怒于陶谦,陶谦没办法,向孔融求救。孔融是个连管亥都怕的人,但是迫于“仁义”考虑,这位书生还是要做些什么的?他想到了刘备,想必是孔融和刘备见过面,对刘备这样一位刘氏布衣有印象,于是就去找他。
刘备听说有人来找他,而且还是孔融,欢喜的叹道:“这世上还有人记得我刘备呀!”可见刘备心中的失落,刘备一生创业实属不易。
孔融跟刘备说道:“曹操进逼徐州,屠戮百姓,恳请刘玄德贤弟救援徐州。”
刘备当然答应了,救人的事情重在参与,况且仁义为先,救援的还是孔融的好朋友。刘备说道:“我去公孙瓒那里借兵,随后就来。”
孔融一听像吃了蜜糖,总算给好友陶谦有个交代,想必喜中带忧,补充说道:“贤弟不可失信啊?”
张飞在旁听了这话不高兴,难不成我哥哥是没信义的人么?刘备说道:“备或借得兵借不得兵,都必当亲往。”
听听这话,这在无力的儒家书生耳朵里听起来是多么给力?孔融放心的去了。
说起公孙瓒和刘备还是同窗,读小学的时候卢植是他们的老师。所以讨伐董卓刘备三人就在公孙瓒帐下听用。想必刘备素怀大志,非池中物,公孙瓒也是敬而远之。这次借兵,也不多,就三千,又邂逅了赵云。刘备每次出场,都能吸引当时出类拔萃的人。一来刘备有这样的魅力,二来人才也需要这样一位刘氏宗亲,这两个原因使刘备势力在凝合。
刘备救援徐州,是他与汉室的最大敌人曹操首次对垒。一个救援,一个在施虐,在陶谦孔融等人心目中,也是那个年代对仁义有着大众化需求的人心目中,刘备真可谓仁义之名远播了。而曹操相反扮演了一个暴君的角色。
曹操因为老巢起火而退兵,刘备成功解徐州之围。刘备进徐州城,刘备和陶谦见面,这让陶谦看见这位刘姓血脉,真仿佛看见了希望!
“汉室不可遽兴”,这观点在当时很有市场,意思就是汉室江山要想重振王室雄风,可东汉王朝已经衰败不堪,再图恢复,万分艰难。因此需要一位像光武帝刘秀一般能拥有自己的实力和团队的组织,来重振炎刘,重振汉室。是重振汉室,姓刘就好,诸刘当中,陶谦看见刘备的为人举止,认为刘备就是这样一个肩负汉室希望的人。
天下大乱,曹操逞强,徐州非有德之人不能保住。有德就是指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以刘备的为人将会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归附到他身边,与曹操抗衡,于是汉室可兴。天下的好事就这样给刘备碰上了——陶谦决定三让徐州,要三次的、白白的把徐州送给刘备。刘备不能不谦逊,不能不三让徐州,这在当时是多么感人的故事!
糜竺是徐州首富,他有个妹子嫁给刘备就是日后刘禅的生母糜夫人。陈硅陈登父子是陶谦身边相当于参谋一类的人,都亲近刘备,可见刘备在徐州有多么能凝聚人心。
刘备很有钱么?没有;刘备很有权势么?没有。刘备有什么呢?他姓刘,他有品格方面的魅力,仅此而已。他的谦让可以给对方更多考虑的时间,避免对方一时兴起而盲目作决定,再反悔恐生事端。陶谦一大把年纪了,加上乱世之中的忧虑,曹操来打他就是欺负他年纪大嘛!所以出气多、进气少,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刘备再谦让,就未免不识大体,于是非常有礼有节的接受了徐州官印。刘备坐领徐州牧。
直到这时候,刘备才真正加入群雄逐鹿的战团中,开始他的纵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