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终于到来,大明的亡国之战!
「土木堡战败带来的不止耻辱,更是一些高官战死带来的权力真空。」
「明初武将几乎断层,全部葬送在土木堡一战里。」
朱元璋看见这话,内心一颤。
武将断层?
他杀了那么多功臣都没有搞成这样的毁灭性啊?
一个土木堡就搞成啦?
朱祁镇你是有多厉害?
「意味着洪武、永乐时代余威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你敢想象,上一个大明皇帝还是能征善战,亲自率领大军击败草原民族,下一个皇帝就能被敌人俘虏,这是多大的笑话?」
「说遗憾,倒也是有一些遗憾。」
「打了一场不该打的仗,死了一些不该死的人。」
「总是遗憾的,如果没有这一场战争,未来又会如何呢?」
「所幸有于谦力挽狂澜,才避免了更大的危机。」
「酿成的后果得到最大程度减小,只是苦了朱祁镇,达成史上最耻辱的成就。」
「最后他不止回归,还重新登上皇位,你说气不气人。」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遗憾分:三分。」
大明。
“遗憾,遗憾什么!”朱元璋喊道,“给他评一个耻辱分得了!”
此时永乐年间,正在亲征瓦剌的朱棣看见这一幕,摇头苦笑:“这是谁的儿子!”
“朕这么辛苦亲征瓦剌,倒头来告诉朕,大明皇帝将要被瓦剌人俘虏?”
朱棣两眼放光,面对前来寻求和议的瓦剌首领一顿臭骂。
“战场上见,朕要帮自己的子孙后代找回场子!”
几个瓦剌首领吓得直哆嗦。
“哪个天杀的抓了大明皇帝,倒霉的是我们啊!”
“我们现在可是永乐年间,这个皇帝不好惹!”
十几年后的明宣宗朱瞻基不停打喷嚏,他才发现,自己刚刚给自己的大儿子取了名字。
名字就叫朱祁镇!
“不是吧,是朕的儿子要被瓦剌人俘虏?”
“奇了怪了”
“真的假的!”
朱瞻基慌忙跑去查看自己这个儿子,白嫩的脸,懵懂无知的模样。
“只要朕好好教育他就不会干出来土木堡那种荒唐事儿!”
朱瞻基倍感压力山大,他一定会好好教育这个儿子的!
结果呢,朱瞻基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教育这个儿子呢
土木堡一战还是发生了。
「土木堡结束,就应该到大明朝的亡国之战了。」
“这么快?”朱元璋震惊,“亡国之战到大明头上啦?”
老朱不淡定了。
有没有熬过三百年?
最后灭亡时候是不是耻辱?
老朱非常关心这个话题,毕竟每个朝代最终都会灭亡,那么最终时刻来临前,只要不是耻辱投降,不是偏居一隅,站着死,就是值得高兴的。
老朱家,只能是硬骨头,不能是软骨头!
「明朝两京制,一个京师灭亡一次,可以仔细品尝两次亡国。」
「最后还有一次彻底的灭亡,也就是南明时期,所以可以说是三次灭亡。」
「每次意义都不一样。」
“”朱元璋的脸宛如黑夜降临,沉入一片黑暗。
“这算个什么事?”
“等等两个京师?”
朱元璋抓来朱棣,质问他:“怎么回事啊老四?”
“咱定都南京,还有哪一京呐?”
朱棣哪里知道,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燕王罢了。
“爹,我不知道啊可能是咱们老家吧!”
朱棣灵机一动!
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不过再仔细一琢磨:“去你的,天幕上都忘了!”
“顺天,是顺天!”
朱棣抱头:“啊记起来了老爹,是我把都城迁往了顺天对不对?”
“所以,顺天沦陷一次,南京也要沦陷一次?”朱元璋呆立当场。
“还有一次是什么?”
周王抓住了天幕的词语:“爹,天幕上有说南明!”
“会不会是,咱们的大明朝最后会和南宋一样?”
“四哥把都城迁往北平,北平沦陷,衣冠南渡回到应天变成南明?”
周王说,这简直和南宋一模一样,只是南宋最后建都不是在南京罢了。
“南明!?”朱元璋不敢相信,“刚才天幕不是还说于谦拯救了大明朝,避免大明朝成为第二个南宋,怎么又出现了南明字眼。”
“这个天幕骗朕吗!”
朱元璋朝天幕怒吼。
“胆敢戏耍朕,朕本淮右布衣,谁都不怕,神仙又如何!”
「大明朝差不多三百年国祚,南明只是一些藩王自立,继续使用明朝名号反抗女真人的各种政权的统一称谓罢了。」
「早在李定国一战里,也有出现。」
上一次看见南明的不是同一个时空的朱元璋。
天幕似乎就是为了回应朱元璋的问题。
“哼,你看老天也怕咱老朱。”朱元璋说。
“诸位藩王起兵反抗女真人,岂不是说明咱的分封起作用了吗?”
“就像大唐帝国一样,国都几次沦陷,只要有藩镇拥护,总会重新崛起,死不掉的。”
朱棣反而说:“爹,大唐最后不还是因为藩镇问题灭亡了吗?”
“”
“所以大侄子才要削藩,我当皇帝,我也要削藩,不然不安心。”
朱棣继续说,丝毫没有注意老爹的脸变得异常难看。
“宋太祖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正好,也是宋太祖解决了藩镇问题”
周王拉住朱棣的胳膊,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别说了哥哥,老爹脸色不对!”
朱棣望向朱元璋,后者的眼神仿佛可以杀人。
“有好处必有坏处,老四,天幕上看,你正是这分封的受益者,有坏处难道就忘了好处?”
朱元璋一通问责下来,朱棣不敢说话了。
要是不分封,朱棣还真不一定当上皇帝。
「亡国之战第二场——大明亡国!」
「我们已经知道有个失业青年叫李自成,就是他攻破了大明都城北京。」
「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前,还要提几个有趣的说法。」
「此时的大明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想不想迁都逃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