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萨尔浒
在抚顺和清河相继丢了之后,明神宗万历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一点,那就是在辽东的努尔哈赤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在对付努尔哈赤之前,万历做了很多部署。
首先,是开始从全国范围内开始集结军队前往辽东,其次就是辽东指挥人员的调整。
原来的辽东巡抚李维瀚被撤职,接替他的人叫杨镐。
许多人现在一提起来杨镐这个人,马上脑子里面的第一反应就是,杨镐这个人非常愚蠢,而万历则是一个昏君,所以才派了这么一个人过来。
事实上,做为张居正的学生,万历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老师张居正也确实教出来了一个很有帝王心术的皇帝出来。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能打的或者说很有战斗经验甚至资历还能让所有人都服气的人也就剩下一个杨镐一个人了。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
从全国各地奉命过来辽东平叛的明军来到了辽阳集合。
杨镐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现在的他其实并不想开战,做为一个常年打仗的人来说,这么多人一下子全部撒出去,需要准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目前为止,杨镐也确实没有准备好。
朝廷却不管这些,反而天天催促杨镐赶紧打完这一仗,毕竟这么多人在辽东,哪怕工资可以拖着可以不发,每天光吃饭都得花好多钱。
没有办法之下,杨镐只能仓促出战!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杨镐在辽阳誓师,在场的人除了辽东经略杨镐之外,还包括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辽东巡按陈王庭。
可以说,能到的基本上都到了。
当着众人的面,杨镐杀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白云龙,抚顺之战的时候当了逃兵。
杨镐的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见到敌人之后只管打就行了,谁要是敢给老子当逃兵,回来就是这个下场。
最终,按照杨镐的计划,明军决定兵分四路。
第一路,左翼中路,带队的人是山海关总兵杜松。
第二路,右翼中路,带队的人是前将军辽东总兵李如柏。
第三路,左翼北路,带队的是总兵马林。
第四路,右翼南路,带队的是总兵刘綖。
这四路里面,最厉害的是杜松和刘綖,名声最响的则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战斗力最差的则是马林。
这四个人里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李如柏这个人。
在萨尔浒之前,李如柏是毫无争议的九边第一名将,按照军功和人头数来说,这是实打实的东西。
只不过有个实际问题是,萨尔浒之战前的李如柏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过仗了,一直在读大学,也就是传说中的家里蹲。
这也能说明一个问题,万历年间武将的传承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连李如柏这种家里蹲了几十年的人都能拉出来,便可以看出来问题。
而在实际操作中,李如柏也确实很有两把刷子,在他接任了辽东总兵之后马上就和杨镐开始商量如何打后金,野战方面是想都别想了,那是真的打不过。
所以,二人拿出了一个方案,不决战,只骚扰,毕竟后金就那么多人,还缺衣少食的,直接消耗就是了。
只不过,这个方案明朝没有采取!
这是一个当时非常正确的做法。
而万历则等着平定的消息,而朝廷里面那帮人也是牛的不行,直接开打一次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了,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萨尔浒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明军出兵的同时,朝鲜和女真的军队也都出了人,按照杨镐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四路合围然后迅速歼灭。
总指挥杨镐坐镇辽阳,居中指挥
宣誓完毕之后,老天爷下起了大雪,杜松和刘綖虽然有些彪,但是不傻,就去劝说杨镐,希望等到天气好的时候再出发。
杨镐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兵部一直在催他,索性直接拿出了一把剑,表示谁不愿意出去的,直接就地正法。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而努尔哈赤在听说了明军四路合围的消息之后,很是悠闲的说出了那句经典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最先到地方的是杜松,由于杜松立功心切,所以冲的也是最猛,当他到达浑河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个时候杜松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停止行军,毕竟明军的劣势就是不熟悉地形。
杜松却压根不管这层,直接脱了自己的衣服骑着马就过河了,而他手底下的人看到主将都这么猛,也只好跟着他过了河。
三月初一,杜松到达了萨尔浒山
后金军队突然出现,杜松部全军覆没。
三月初二,马林部也知道了杜松部全军覆没的消息,这让马林很是恐惧,因为杜松那样的猛人都能被人干掉,自己只怕也悬了。
马林虽然害怕,可也不敢回去,毕竟来之前,杨镐那把剑都拿了出来,就只能带着人开始挖起来了防御工事来。
按照马林的想法,即便打不过也能等到援军过来。
对于马林这种只敢防御不能进攻的状态,努尔哈赤丝毫不放在眼里,直接下令让人猛冲就行了。
最后,马林逃跑,马林部也完蛋了。
刚开始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总觉得马林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一直到后来看到了马林的结局,才消除了这个误会。
现在,只剩下了刘綖和李如柏部了。
努尔哈赤让手下冒充杜松部去找刘綖,想忽悠刘綖让他去后金早已经准备好的埋伏地点。
让这位后金使者哭笑不得的是,刘綖见到假冒的杜松使者之后居然很不高兴的问对方,我和杜松官职一样,他凭什么命令我?
我相信,这位使者也是相当郁闷。
不过这个使者还是很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刘綖带到了早已经为他准备好的伏击地点。
刘綖虽然死了,可是他依旧很猛
“阵乱,中流矢,伤左臂。又战,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自巳至酉,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而死”
就这样,明军三路兵马全部玩完
令人疑惑的是,李如柏部却没有遭受到后金军队的攻击。
做为土生土长的辽东人,又常年打仗,李如柏对作战和辽东的地形应该来说是相当熟悉的才对,可他偏偏就没有和后金军队正面遭遇。
这一切,实在是太反常了!
李如柏部也就是遇到了后金军队小股的偷袭,就自己逃跑了。
如果说非要给李如柏找一个原因的话,我想就只能搬出来李成梁本人了。
如果非要给李如柏找一个洗白的理由,那就只能从李如柏本身的能力开始说起来了,在四路明军三路都完蛋之后,李如柏最佳的方式只能是带着人撤退。
如果李如柏坚持去救人的话,只能是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送。
事后,言官们凭借着李如柏跑路这个事情咬死了不松口,一直到今天李如柏还在挨骂。
李如柏的结局也很惨,回到北京之后被所有人开始戳脊梁骨,每个人的眼神之中都在表达着一种意思,这是一个逃兵。
不堪忍受这种羞辱的李如柏选择了自杀。
至此,萨尔浒之战以明军完败结束。
萨尔浒之战让明朝大跌眼镜,堂堂天朝居然输给了建奴,而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极大的增强了他的信心。
明朝,也不过如此罢了!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野心再也停不下来了,在他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明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拉胯了!
既然敌人如此拉胯,自己要是不趁着这股劲再抢几把,那是真的对不住自己。
在这个想法的加持下,开原自然就成为了努尔哈赤下一个进攻的城池。
开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想打沈阳和辽阳,开原是必须打下来的,这个道理努尔哈赤非常明白。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四日,努尔哈赤行动了,六天之后的六月十日,后金军队到达开原!
在进攻开原之前,努尔哈赤害怕明朝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派人去沈阳骚扰,让明朝以为自己即将打沈阳。
而在开原城等待着的人也算是努尔哈赤的老熟人,正是萨尔浒之战中逃跑的明军总兵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