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一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景和十年,京都一座狭小的四方院中。
“小珏子,去把铁壶装满”王珏的师傅林大良走到她身边吩咐到。
穿着褐色短衣的半大少年灵活地提起铁壶,小黑手迅速抓了几把黑色的解玉砂装进去,又装了半壶水,将铁壶重新挂在了树枝上。
大大的铁壶挂着,混合了水的解玉砂从壶底的小孔中流出来,滴在了正在锯玉的铁锯片上辅助切割。
大良碾玉作是有名的民间玉作坊,林大良则是碾玉作的老板兼大师傅。
许是林师傅面善,王珏三年前在街边讨饭的时候抱住他的腿不让走。看着这孩子黑白分明又显露出几分机灵的眼睛,林师傅心软了。玉行虽然苦,学门手艺比让他继续在街边讨饭强,既做了善事又多了帮手,于是喝茶受礼,收下了这个徒弟。没想到这王珏虽是个小乞丐,竟颇有打磨玉器的天赋。
磨玉的过程枯燥而又漫长,玉的硬度和韧性决定了玉只能用同样出自石头的解玉砂一点一点去打磨。磨玉又叫攻玉、治玉,当下的玉都是来自西域亦里把里地的昆冈玉,大顺朝也称其为于阗玉。
林师傅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名唤林安,也就是王珏的师弟,现下十一岁。
他一边拉锯,一边回忆父亲的教导:“没雕琢的玉料外面有一些粗松的皮,得先开玉,把皮削掉。玉比铁丝硬,要保证互相接触的地方有足量又湿润的解玉砂。用力均匀才能使切割出来的面更细腻光滑,更好地看清楚玉料的质地。”
经过一天不断来回地摩擦、切割,王珏和林安终于快把玉皮切掉了。虽然已经学了三年并熟悉了琢玉的每一道工序,但还是不能独立做一件玉件,连水凳(古代的磨玉工具)都只是趁师傅不在的时候和师弟一起偷偷轮流坐上去体验体验。
“以后能踩着水凳雕琢美玉的时候,我肯定比师父踩地要轻盈漂亮。”王珏嘴里嘟囔着,同时还计划着第二天捣解玉砂的工作。
“你好好给我干活!又在胡思乱想!你们现在还不能上凳,不要总想那些。”林师傅向一边拉锯、一边嘟嘟囔囔的王珏喊道,“以后没事不要坐在水凳上玩,把玉件打坏了就挨打。”
别人当徒弟的时候都十四五岁了,这俩个现在才十一二岁。林师傅心疼他们,学技艺虽然辛苦,但是以后真正做了磨玉人,总免不了与达官贵人打交道,万一不小心打坏玉器,脑袋说不定都留不住了。
天色暗了下来,俩个师兄弟还要做饭、洗衣服、伺候师傅洗漱。
磨玉行业的传统就是这样,进门先干杂活,干一段时间磨平了心性,才会有学习技艺的机会。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磨玉的时候,徒弟都得把琐事给师傅处理好,很是辛苦。行内一直流传着“家有二斗粮,不做磨玉匠”“上辈子打爹骂娘,下辈子罚做玉行”这样的说法。
劳累了一天,躺在床上的小珏子在脑海中反复勾勒着自己最近想出来的新花纹,想着如果能在玉料上磨出来试试就好了。
解玉砂是治玉的必须品,玉器“若无此物碾不成”。解玉砂主要产于直隶邢台,有黑、红、黄不同颜色,也称“邢砂”。 捣砂研浆是将砂捣碎,按颗粒大小分类,然后水洗掉泥浆,随后不同颜色的解玉砂就可用于不同的工序了。
清早,小珏子一边用杵卖力地舂着砂,一边偷偷对师弟说“我早上好像没有吃饱,又饿了”。师弟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清洗新砂子里的泥浆。俩个小少年满身尘土,阳光穿过树叶斑驳地洒在他们的身上,朝气蓬勃。
一名男子走了进来,小珏子师兄弟俩个惊讶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只见这位少年一袭青袍,头带同色方巾,腰间一方和田白玉鱼佩,兴许是衣服颜色的关系,鱼佩被衬托的略微泛青色。他通身气质儒雅,可称得上是“如玉君子”。
玉行有不串门的规矩,原因是怕“漏好”,也怕“漏怯”。既担心别人偷走了技艺,也担心不足之处被别人看到去到处宣扬。
大良碾玉作是前店后坊的院子,平时很少有客人来到后面的作坊,故而师兄弟俩个对于突然出现在院里的公子很是惊讶。
放下手中正在打磨的玉件,顺便洒上了一把细砂,林大良从水凳上走下来,双手作揖:“陆公子”。
“林师傅,不必多礼。我手中有一方玉材,可否帮忙掌掌眼?”青衣男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