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那289年 > 第 7 章 德宗时期经济文化

第 7 章 德宗时期经济文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德宗时期,唐朝固有的经济制度已经崩溃,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唐帝国,于是,经济改革就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要。首当其冲的就是税收,因为此时,唐帝国正在渐渐失去藩镇地区的税收权力,收上来的税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革除旧制度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李适在建中元年(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清晰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旧唐书》上记载,实行两税法后交税手续变得十分的方便,人不土断而地著,而且也不需要通过继续苛捐杂税,税收自然而然的就因为这个政策的颁行而得到了提高,虽然管辖的地方大,但也能够更清晰的知道各个地方该缴的赋税,贪官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多,但是他们贪钱的通道也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自此开始掌管经济轻重的权力归于朝廷。

    两税法与租庸调制度不同,它是以个人资产的东西来判定缴税金额的,而不是和以前一样单纯的按人头来计算,资产少的人他的税也会很少,资产多的人他的税也会收的很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各阶层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人群,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过难以避免的是李适在位时也新增了许多苛捐杂税,主要有:

    榷酒税:建中元年(780),两税法刚实行不久,朝廷便开始榷酒(朝廷专营卖酒),规定京都长安以外,都只允许官方酿酒,不许私人酿酒。官酿因各地粮价而制定了不同价格,每斛收钱二千或三千。贞元二年(786)规定,在京城和畿县禁止私自酿酒,但在其他地方允许设店卖酒,但每卖一斗酒要交纳一百五十文钱的税,当时一斗酒酒价三百文,也就是说要征收百分之五十的销售税。制酒需要酒曲,唐朝廷在贞元二年榷酒的同时,还在淮南、忠武、宣武、河东实行榷曲。唐末到五代,榷曲之风盛行。

    茶税:唐朝初期,茶同盐、酒一样,不征税。榷茶(朝廷专利买卖茶)或税茶是唐中期出现的。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建中四年(783),唐德宗根据户部侍郎赵赞的建议,对茶、漆、竹、木实行十分税一的制度。贞元九年(793),根据盐铁使张滂的建议,在产茶州县的山场和商运要路,设官抽税,十税其一,实施当年就得到了税钱四十万缗,等于刘晏初出时的盐税。此后,吃到甜头的唐王朝对茶税的征收就再没有中断过。

    矿税:隋朝至唐朝初期,朝廷对矿冶业并不重视,矿藏的开采、冶炼和铸造都不征税。开元十五年(722),朝廷开始对伊阳(河南汝阳)五重山银、锡征收冶矿税,这是唐代征收矿税的开始。唐德宗时(780—805),户部侍郎韩洄提议,应该将铜铁等山泽之利收归国家所有,由盐铁使管理,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间架税和除陌钱:间架税和除陌钱都属于唐代时期创造的杂税。建中四年(783),由于朝廷用兵,平常的税收已经不能正常供给,于是户部侍郎赵赞建议推行间架税与除陌钱法。间架税就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的房产税。每个屋都是两架为一间,按屋的质量好坏分为三等,上等到屋子收税二千钱,中等到屋子收税一千钱,下等的屋子收税五百钱,这部专属大唐的房产税法颁布后收税官吏就经常闯入民户家中计算他们该缴纳的税数。

    房产多的人动辄出钱数十万。若隐藏起来哪怕只有一间不报的,都要挨大棍子六十下,而且举报别人的人还可以得到五十贯钱的奖励。这种非常严苛的税收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实行后不久德宗迫于压力只能把这个税废除。

    另一个除陌钱属于交易税性质。只要是交易所得和支付钱物,都要向官府纳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规定“除陌钱每贯二十文”,也就相当于是百分之二的税率,你每花100个大子就要交两个大子给国家。

    建中四年(783),赵赞建议再次征收,每千钱官收五十钱税钱,税率为百分之五。如果以物易物,就要将物品折合成钱,再依税率抽取相当的货物作为税收。唐代的市场交易,除买卖双方直接交易外,还经常通过牙商(即市场经纪人,也就是中介)来进行,牙商持有官府发给的印纸,遇到买卖便进行登记,由牙商负责核算交税。不通过牙商自行贸易者,就要自己准备商业成交的帐簿,即私簿,没有私簿,偷税漏税钱达到百文的,打六十大棒,罚款两千,告发他人偷税漏税者赏钱十贯,罚款由犯者承担。除陌钱税率苛重,牙商得到税收大权后,基本都有一些被自己隐藏了起来,导致了百姓“怨怼之声,嚣然满于天下”。在兴元二年该税与间架税同时废除。

    自从因朱泚事变出逃奉天以后,李适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开始改变了态度。从这时起,他不仅开始喜欢钱财,而且还主动地要求地方向他进贡。此外,李适还经常派中使宦官直接向政府各衙门以及地方公开索取,称为“宣索”。

    为了满足李适的贪欲,节度使以进奉为名,巧立各种名目,对百姓进行额外的剥削。节度使有的每个月都进奉,称为“月进”,有的甚至每天进奉,称为“日进”,每年进奉的钱财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缗,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按照大唐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宦官直接办理,经常派几百人遍布各热闹街坊,叫作“白望”。他们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要的东西,称为“宫市”,随意付一点点小钱就直接强行买下,还要求货主送到宫内,并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曾有一名农夫用驴背着柴火到城里卖,结果遇到宦官以“宫市”的名义取走,才给了几尺绢,又索要“门户钱”,把他的驴一起送到宫中。农夫涕泣,宁肯将所绢付之,农夫不肯受,随后宦官让他把驴拉到宫内,农夫听后生气的说道:我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都靠我一个人赚一点辛苦钱吃饭。结果你却这要求那要求,给的钱少的要命也就算了,还这样子百般刁难我,还想要断了我的生路,我活不了,你也别想活!”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李适得到消息后,罢黜这名宦官,并赐农夫绢十匹,但“宫市”的现象没有得到丝毫改变,一如既往。

    大历、贞元间,逐渐兴起了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体革新运动。在此影响下,“唐传奇”小说创作也进入兴盛时期。本人也非常擅长和喜爱这些文学。因而“古文运动”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

    贞元二年(786年),在科举上新设“开元礼”科,考试形式为问义与试策。

    贞元年间,李适每逢自己生日的时候,便会组织儒释道代表人物进行“三教论衡”。提倡辩难切磋,求同存异,促进三教调和。

    这便是德宗在经济文化上的作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