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隋末民变
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山东,章丘。一个名叫王薄的男人走向人群中央,大喝一声:“毋向辽东浪死!”周围的群众听闻此言,纷纷响应,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在不久前,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不顾中原一带的粮食灾情,一心准备发动大军攻打高丽。他自己是觉得光荣了,可惜农民是要吃饭的呀,没有饭吃,谁还会想到为大隋冲锋陷阵的事情呢,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但是庙堂之高的隋炀帝貌似决心已定,大有不破高丽终不还之势,据史料记载,仅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丽,就征调了超过一百多万的士兵,还有数之不尽的民夫,辎重,以及战船。
而当时的民夫,主要就是在河北山东征调,本来就受灾,还来这一出,民众也是非常的苦不堪言,当时为了东征高丽,人民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举个例子:因高丽和山东河北一带隔海相望,所以隋炀帝决定派出一部分人从海上登陆高丽,但是船不够用,怎么办咧,诶,中原农民又有工作岗位啦(杨广微笑)。拒隋朝高层估计,此次东征大概需要三百多艘大型战船,而距离开战日期又近在咫尺,时间紧任务重,这个重任便落到了民夫们的身上,然后民夫们便开始加班加点,日夜赶工,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施工,许多民夫腰部以下的位置长满了蛆(是的,你没看错,蛆,活的),一时间因为这件事感染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百姓的忍耐也是有限的,你是造船,好,我们造,你说运粮草,好,我们也运,在这个过程中百姓也死了不少人,本来就已经怨声载道的了,结果上面来一句:“你们也要上战场哟。”这句话让百姓们瞬间破大防,合着你那百万雄师不够,还要拉我们上去当盾牌是吧?理论上,如果杨广(隋炀帝)对百姓们好点,也不至于到没有百姓肯为他卖命这个地步,但是可惜他貌似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执政的时候又是不顾民情开挖大运河,又是跑到扬州(江都)过他那酒池肉林的生活,现在又要为了他不顾中原灾情的好大喜功,自我陶醉的虚荣心去和高丽人拼命,想必,大部分民众应该都不会愿意干吧。
让我们回到王薄这里,大吼一声后,王薄向民众念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立宣言,大白话就是:同乡们,天下苦隋久矣,与其死在高丽,不如跟随我,打下自己的江山,建立属于我们农民的美好国家!
然而,常言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王薄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没多久就被隋军剿灭了,听闻消息的杨广深深的呼了一口气,仿佛自己的统治再次稳固了一样。
但是,事实上,形势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有利,在中原的各个地方,河南,河北,山东,一个又一个的农民领袖开始展露他们的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