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跳高世界记录保持者朱新华
1987 年 11 月 20日,天空阴霾如巨大的灰色幕布,沉沉地压在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的上方。寒风凛冽地呼啸着,如尖锐的哨音肆意地刮过训练场的每一寸角落,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温暖与希望都一并席卷而去。
郝秀建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缓缓走进这片空旷而寂寥的场地。他身姿矫健,修长的身形在寒风中挺立如松,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洒脱与不羁。他的面容刚毅,犹如被岁月雕琢的大理石雕像,每一道线条都蕴含着坚韧与决心。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旁人难以捉摸的光芒,那光芒时而炽热如火,时而沉静似湖,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与智慧。
此时的训练场边,朱新华正独自呆立,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萧索。他宛如一片凋零的秋叶,孤独而无助地飘荡在这无情的风中。曾经,他是赛场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星。1983 年 6 月 11 日,在全运会预赛的舞台上,他如同矫健的飞燕,以 237 米的惊人高度一举打破世界纪录,那一刻,他仿佛是天空中最耀眼的太阳,光芒万丈,无人能及;同年 9 月 22 日的五运会上,他再次挑战自我的极限,将纪录提升至 238 米,那是他荣耀的巅峰,也是无数人仰望的高度;1984 年 6 月 10 日,在联邦德国的赛场上,他宛如战神附体,以 239 米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人对他的认知。
然而,命运的车轮却在他最辉煌的时刻无情地转向。在八四年奥运会和刚刚结束的罗马世锦赛上,他均只跳出了 231 米的成绩,最终都只收获了铜牌。曾经的赞美与欢呼瞬间化作了铺天盖地的质疑、谩骂与嘲讽。“卖国贼”这样恶毒的称呼,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向他的灵魂,让他的内心千疮百孔。
郝秀建默默地注视着朱新华,心中犹如汹涌的大海,波涛翻滚。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他对朱新华的同情与担忧,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激荡着他想要帮助朱新华重新崛起的决心。他深知,此刻的朱新华,那颗曾经炽热的心已被冰冷的现实所冰封,那些曾经燃烧的梦想已被无情的风雨所熄灭。
“朱大哥。”郝秀建终于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记重锤,在这寂静的训练场中敲响了希望的钟声。那声音中蕴含着温暖与关怀,仿佛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试图融化那厚厚的冰层。
朱新华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像是两颗失去了光芒的星辰。曾经的神采飞扬已被无尽的痛苦与绝望所取代,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每一道都诉说着他内心的挣扎与煎熬。
郝秀建走上前,轻轻地拍了拍朱新华的肩膀,那动作轻柔而坚定,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他说道:“朱大哥,我知道您心里难受,但您可不能就这么被打倒了。那些风言风语算得了什么?您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这不过是一时的挫折罢了。就像黑夜无论多么漫长,黎明总会到来。”他的话语如潺潺溪流,缓缓地流淌进朱新华干涸的心田。
朱新华苦笑着摇了摇头,那笑容比哭还难看。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仿佛从灵魂深处传来:“秀建,你不懂,我曾经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可我却让他们失望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失败者,再也没有勇气站在那高高的跳杆前。”他的肩膀微微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滴沉重的泪水,砸在冰冷的地面上。
这时,田径队主教练张伟也匆匆赶了过来。他的脸色凝重如铅,每一道皱纹都写满了忧虑。他望着朱新华,眼中满是心疼与焦急:“新华,咱们都是体育人,谁没经历过起起落落?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一时的快慢就能决定胜负的。这坎儿咱一定能跨过去!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就在这时,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主任王士稳也得到消息匆匆赶来。他眉头紧皱,额头上的川字纹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焦虑,那是对运动员深深的爱护与担忧:“新华,你的实力毋庸置疑,这只是命运跟你开的一个小玩笑。我们要相信,风雨过后必定会有彩虹。”
朱新华看着大家,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我真的还能行吗?我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重新站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助与自我怀疑,仿佛一只受伤的野兽,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舔舐着伤口。
郝秀建坚定地说:“朱大哥,当然能行!您要不信,我跳给您看。”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战场上的战鼓,激励着人心。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郝秀建身上,那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怀疑。
郝秀建走到跳高架前,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做了几下简单而有力的热身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节奏感,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奏响序曲。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如同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猎豹,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横杆。
他的第一跳,选择了跨越式。只见他如一阵疾风般助跑,脚步轻快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命运的琴弦上。然后猛地起跳,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他轻松地越过了二米二的高度,落地时稳如泰山。
“好!”张伟教练忍不住喝彩,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
郝秀建没有丝毫停顿,紧接着是第二跳,他采用俯卧式。他的动作更加流畅,身体与横杆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他加速助跑,如同一辆飞驰的赛车,充满了力量与速度。在起跳的瞬间,他的身体像一张拉满的弓,瞬间爆发。再次成功跳过了二米三的高度。
王士稳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他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第三跳,郝秀建选择了难度极高的背越式。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整个世界的力量都吸入体内。加速助跑,如同闪电划过夜空,快得让人看不清。在起跳的瞬间,他的身体高高腾起,以一种极其优美的姿势越过了二米四的横杆。
“太厉害了!”众人齐声惊呼,声音响彻整个训练场,仿佛要冲破这阴霾的天空。
然而,郝秀建并未停止。他再次站到起跑点,目光中充满了挑战的欲望,那是对自我极限的无畏追求。这一次,他助跑的速度更快,如同一颗出膛的炮弹,势不可挡。起跳的力量更强,仿佛要将大地踩在脚下。在接近横杆时,他竟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空中转体 720 度,跳过了三米,然后稳稳地落在了横杆的另一侧。
“天啊!”朱新华惊讶得合不拢嘴,他的心跳急速加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
王士稳主任更是激动得差点摔倒,他的双手捂住胸口,感觉心脏都要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惊喜。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运动员们都惊呆了,他们张大了嘴巴,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随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声音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震耳欲聋。
然而,这极度的震撼让王士稳一时承受不住,他只觉得眼前发黑,双腿一软,晕倒在地。
“主任!”大家一阵慌乱,赶紧围过去。有人掐人中,有人呼喊他的名字,现场一片混乱。
过了一会儿,王士稳悠悠转醒,他望着郝秀建,声音颤抖地说:“秀建,你这……简直是妖孽般的天赋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惊叹。
郝秀建微微一笑,说道:“主任,我这不算什么。朱大哥才是真正的英雄,我相信他一定能重新崛起。”他的目光转向朱新华,眼中满是鼓励与期待。
朱新华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泪光中既有感动,也有重新燃起的斗志。他紧紧握住郝秀建的手:“秀建,你的这几跳让我明白了,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要重新找回自己,重新站在那属于我的赛场上。”
从那一天起,朱新华像是换了一个人。每天天不亮,他就来到训练场,微弱的灯光下,他的身影孤独而坚定。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跳高动作,每一次助跑、起跳、过杆,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他的背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仿佛是他奋斗的勋章。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
郝秀建也时常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和他一起探讨技术。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每一次的交流,每一次的改进,都让朱新华离目标更近一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新华的状态越来越好。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力量越来越强大,信心也越来越足。
终于,在一次重要的队内比赛中,朱新华站在了赛场上。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
助跑、起跳、过杆,一气呵成!他成功地跳过了二米四零,又一次打破了自己保持二米三九的世界纪录,全场观众欢呼雀跃。那欢呼声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为他的胜利而奏响。
朱新华望着台下的郝秀建,眼中满是感激和喜悦。他知道,这一路走来,如果没有郝秀建的支持与鼓励,他可能早已放弃。
而郝秀建,站在人群中,微笑着为朱新华鼓掌。他的眼中闪烁着骄傲和欣慰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信念,有坚持,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追逐梦想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