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满州豪气踏山河 > 第87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87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时夜已深,这些战马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累极,帐篷里的许多马匹都已经累得躺下了,只听得见沉闷的呼吸声。

    倒是负责喂养战马的马夫还在营寨内忙碌,将割好的马草食料倒在马槽中。

    至于将来数万匹战马到来之后的喂养问题,刘修早已想好。

    荆州境内也有一个地方,那里草原牧场长达万亩,是天然的养马之地。

    刘修负手而走,眯眼而笑,心情极为不错。

    忽然,他在马营内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才归来吃了接风宴的刘毅,他也正背着手醉醺醺地在查看战马的情况。

    “刘毅,这般晚了怎还不去休息?”

    刘修眉头微微皱了皱,叫住了刘毅。

    刘毅揉了揉惺忪的眉眼,连忙上前见过刘修,而后摇了摇头嘿嘿笑道:“主公,属下有些兴奋,睡不着觉,买马的日子仿若还在昨日。”

    刘修眼色变得有些柔和,他眉眼舒展开来,轻声道:“这一趟,着实辛苦你了。一路过来没有受到刁难吧?”

    “虽然如今黄巾大势已去,但那边总有些零散未除的毛贼,好在兄弟们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散了些钱财,也算是有惊无险了。回来路上又遇到了同样南下过来的甄家,他们对于路线选择门儿清得很,就极为顺畅了。”

    说到这儿,刘毅不由瘪了瘪嘴,轻蔑一笑道:“便是那些所谓的守军,只要稍微给些银钱,屁都不敢放一个。毕竟如今咱们千策军的威名在外,他们如何得罪得起?”

    刘修笑骂道:“你个混小子,怕是我千策军的名号被你损害了不少吧。”

    刘毅尴尬地嘿嘿摸了摸头。

    旋即,似是想起了什么,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朝刘修沉吟说道:“不过,主公,属下方才记起一事,我们路过幽州刘虞的地盘时,境内有一个地方名为黑山,据闻那边还有一股人数规模达到了十多万的黄巾势力。我歇脚时派人去打探了一番,训练有度,装备也还不错,好似不像是寻常的黄巾毛贼,为免打草惊蛇,我们便没有过多停留。”

    刘修点了点头,凤眸微微眯起,心里暗暗记住了刘毅的话。

    若是所料不错,这怕是黑山张燕拉拢起来的那支兵马了。

    纵使那张燕再有本事,这么多的人数,装备也不该这般精良才是,何况境内还有善于善战的公孙瓒,虽然那边离自己甚远,但是让幽州境内梧桐苑的探子摸摸底细也未尝不可。

    又与刘毅扯了几句家常,两人就分别各自往营帐而去。

    ——————

    这一日,阳光明媚,风景秀丽,刘修带着荀攸及其典韦数十人抵达了襄阳城。

    自刘毅购买的五千匹战马全部抵达宛城后,刘修便让赵云从各营之中挑选士兵,组建荆州玄甲重骑。

    他对全军放了话,对于骑兵所需之物,一概优先给予供给保障,任何人不得阻拦,否则严惩不贷。

    而后,按照之前议定的那般,开始在荆州各地征兵,组建军队。

    如今,一切都在有序推进中。

    自从荆州全部稳定之后,刘表根据众人商议的结果,年初将襄阳及其周围数县像后世一般单独置了出来,命为襄阳郡,如今荆州不再是之前的七郡,而是荆州八郡之地了。

    而刘修此时出现在了襄阳城中,名义上是受庞氏之邀代表父亲刘表前往赴宴,其实为的则是另外一件事。

    荆州几大家族之中,庞家也是声望极高的名门大族,族中子弟在荆州颇为有名,而且庞家家风朴厚,庞氏家主庞德公极富善名,黄巾之乱时多次开仓赈灾,但是在刘家赴任荆州之后,其余几家或多或少都派了家中出色的子弟到荆州担任一官半职,唯独庞家选择置身事外,没有派遣任何一人。

    刘修可不会惯着这些世家大族,既然在荆州的地盘上生活,那无论如何就要服从他们刘家的规矩。

    至于如何与庞氏谈拢,他出发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刘修缓缓收回思绪,与一身青衫的荀攸并肩而行,典韦及其余数骑落后两人一段距离。

    夜色中,刘修与荀攸踩在那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上,两侧房楼高且厚重,脚步声在夜里显得清脆悠扬。

    由于宴请是设在明日,所以当刘修一行人出现在庞家大门时,慌忙披衣而出的门房不禁吓了一大跳,但他素有经验,不多时便敛住了心神,连忙毕恭毕敬跪在门外石阶下,随即就要大开仪门前往禀报。

    刘修摇了摇头,制止住了门房,只是让他喊来一人带路即可,另外安排典韦他们去往客房住下。

    待刘修及荀攸两人往庞府深处走去后,门房这才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弯腰微笑着带领典韦等人前往客房。

    待典韦住下后,他连忙叫过一人来在耳旁言语了几句,那人神色一变急匆匆而去。

    庞府建造得气势宏伟,房屋错落极其雅致,行走在其中,自有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扑鼻而来。

    两人优哉游哉地赏着庞府的景致,带路之人毕恭毕敬地落在两人身后,每有话问起时才走近出声,时不时有仆从从他们身旁匆忙跑过,对他们微笑点头示意。

    很快,几人转过一条栈道,穿过一道拱圆形门,来到一座小院子。

    小院子则设计得别有一番风味,极具江南特色,除了花花草草,更有唯恐天下不乱的稚童孩子,三三两两,蹦蹦跳跳,满脸雀跃。

    其中有两个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两个都没有与那群小孩玩,而是各玩各的,还玩得不亦乐乎。

    其中一个是个唇红齿白、长相憨实的小男孩,傻愣愣地坐在一棵树下,一手拿着书简,借着烛火的光芒皱眉翻阅着,一手不时在地面上比划着。

    其中一个是个长着黄头发的女孩儿,个儿不高,肩膀上却扛拖着一根粗壮如成人汉子臂膀的木头,虽然有些吃力,小姑娘却硬是咬牙拖到了她的地盘上。

    那里摆放着刀、刨子之类的工具,还有一大堆的木屑。

    小姑娘将木头甩在地上后,小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便一屁股坐在地上,神情专注地拿起刨子就飞快地刨了起来。

    别看年纪不大,手法却风一般的灵巧熟稔。

    就连刘修蹲在她的身旁,她也不知道。

    他看着她捣鼓了一阵,终于忍不住趁她空暇的功夫出声咳嗽了几声。

    她微微皱眉抬起头,看到不知何时出现的比美人还美的刘修,有些疑惑,一双会说话的秋水眼眸眨了眨,好像在说你有事快说啊,我听着呢,没看见这么多活儿还要干嘛!

    刘修微微一笑,好奇问道:“我问你个事儿,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小姑娘神色一紧,悄悄低了头,手微微攥紧。刘修只当她是害羞。

    “你这是在捣鼓什么东西啊?”

    “啊,就这?”

    她抬头瞪大眼眸,满脸的不可思议。

    这下轮到刘修满脸疑惑了,“不然你以为我要问你什么?”

    “没,没啥。”小姑娘水汪汪的秋水眸子滴溜溜地转,迷糊不清地答了句。

    她本以为他会像那些小伙伴一般问她的头发,然后嘲笑一番她这个不详之人。

    她小手拍了拍胸脯松了口气,旋即抬头咧嘴一笑,像是遇到了知音,有些兴奋地手舞足蹈地朝他介绍道:“喏,你瞧,我在改良犁铧呢。我跟你说啊,我发现叔伯他们那些犁头可耗时间可累呢,若是像这般……”

    她说着这些的时候,眸子里盛满了星星,熠熠生辉。

    刘修听着小姑娘的话,不时插嘴两句,心里却惊奇不已。

    咕噜咕噜好不容易说完后,她啪啪爽利地拍了拍手,眉毛向上一挑,得意至极地望着刘修,道:“你觉得咋样,本姑娘的这个想法还可以吧?”

    刘修嘴角勾起,竖起大拇指赞道:“厉害的厉害的!”

    小姑娘唉声叹气起来,“可是我爹总是说我不学无术,非要让我去学琴棋书画三从四德,女红那些东西,可愁人!”

    刘修已经摸了摸她的脑袋瓜,浅笑道:“你尽管学你喜欢的,长大了一定出息,不比那些男子差。至于你爹那边,我去说说看!”

    “你知道我爹是谁?”她先是眼睛一亮,然后有些犹疑地打量着他。

    “你爹叫黄承彦,你叫黄月英对吗?”

    她小鸡啄米一般狠狠点头,旋即猛地起身,一个蹦跳抱住了他的额头,笑容灿烂道:“我信你。好喔,我终于可以学自己喜欢的咯!”

    她高兴得蹦蹦跳跳地转了好几个圈,然后才安静下来,然后又开始捣鼓起来。

    刘修离去之前,指着树下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男孩问小黄月英道:“小月英,他叫什么名字?”

    黄月英埋头鼓起腮帮使劲吹了吹木屑,看也不看刘修指着的方向,答道:“他叫庞统,是庞叔叔的侄儿,他们都说他是傻子,都不同他玩。”

    刘修怔了怔,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这时荀攸走了过来,对刘修使了个眼色。刘修朝他的方向望去,黄承彦及庞德公十多人往这边走了过来。

    本来想与小庞统交流聊两句的,看来没机会了,他叹了口气,起身与荀攸朝他们走去。

    远处树下,庞统不知何时放下了书本,望着刘修荀攸两人的身影,那张天真无邪的稚嫩脸庞闪过一抹疑惑。

    ——————

    与此同时,豫章郡太守府西南。

    步行向前,在那繁华闹市七转八绕,就绕到了一个小巷子里。

    巷末一带竹篱,绿竹黄篱人家,正是闹市豫章的梨园。

    梨园主人便是刚卸任太守不久的诸葛玄,他的家人及其子侄都住在这里。

    诸葛氏原是琅琊的名门望族,可惜黄巾战乱,不得不迁徙外地。

    而他诸葛玄受到袁术的推荐担任豫章太守,可惜好日不长,朝廷前些日子已经下了诏书,遣派朱皓为新任太守。

    梨园的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黄琉璃瓦亭子,须发皆有些白的诸葛玄怔怔出神,愁眉不展。

    蓦然,有轻微的脚步声响起。

    他眉头微微一皱,侧头望去,是一个年不过八岁的黄口小儿,一张带着稚气白皙的面庞,还略带一点婴儿肥,像一块没有任何瑕疵的玉,让人禁不住想触摸,又长又浓密的睫毛似羽扇般微微翘起,眼睛大大的,总是扑闪着智慧的光芒,小小年纪身上却有一股与其不符的稳重之气。

    诸葛玄朝他点了点头,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那小孩来到近旁,对诸葛玄作揖行礼后,稚声稚气地轻声问道:“叔父可是在为落脚之地烦恼?”

    诸葛玄刮了一下他的鼻子,笑了笑,颇为苦涩道:“是啊,原本以为可以在豫章多待些时日,如今新任太守即将到任,若是不离去,恐徒添是非。但如今外面都是些战乱之地,一时间不知该去往何处。”

    若是外人在此,必然会惊讶,诸葛玄竟然会与总角少年用几乎平辈的语气。

    这位小孩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诸葛亮,此时的他刚丧父不久,便带着弟弟诸葛均跟随在叔父诸葛玄身边。

    小诸葛亮略作思量,旋即眨了眨眼,答道:“此事叔父倒是不必过于忧虑。亮儿最近在街上听街坊邻居都在说荆州那边待百姓甚厚,许多流离百姓都争相涌入。”

    荆州?!诸葛玄眼睛嚯地一亮,他陡然想起之前自己多年好友那个老东西好像也在信中提过将往荆州。

    他褶皱的脸渐渐铺展,拍了拍眼前的侄儿,欣慰道:“便依亮儿之意,我们搬往荆州!”

    见叔父笑了,诸葛亮的脸上也洋溢着喜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