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许黟进入到饭店,随意地选了个靠窗户的空桌,将后背的竹筐放到地上。店小二看到有客人来,拿着抹布过来擦桌子,笑脸相迎地问道:“几位客官要吃点什么?”
“来一份豆豉鸭,还有一份炒菜,一份米饭。”许黟说道,目光看向坐到他对面的一家三口。
躲雨的地方正好开着一家卖豆豉鸭的饭店,这是宋朝时期广南东路就有名的吃食,因有名,盐亭县也开了几家。
许黟没尝过,正好可以试试。
那一家三口虽然穿着朴素,身上的棉布衣裳却没有补丁,见许黟都点饭菜了,自然是要一起吃的。
孩子父亲说道:“我们要两份豆豉鸭,两份米板。”
“好嘞,客官们稍等。”店小二眼睛眯了眯,笑道,“可要为客官们上茶?我们这有散茶,罐茶,还有今年的春茶。价格分别是散茶两文一盅,罐茶是十文一盅,春茶是二十文一盅。”
春茶价高,盐亭县下属的几个镇上有茶山,茶山上摘下来的春茶几乎被各大茶馆和大酒楼承包了。
这家饭店的春茶不知是真是假,许黟喝不出茶多好,便没有让店小二上茶。
他不要茶,那孩子的父亲却是让店小二上来三盅罐茶。
茶水很快端上来,孩子的父亲亲手接过那盅茶,送到许黟的面前,他羞愧说道:“让许小郎见笑了,实属是手头不便,让小郎君喝这样的薄茶。”
许黟面上没有多大的表现,心里对这孩子的父亲多出一丝欣赏。能舍得花钱请大夫给孩子看病调养身体,还记得他这个萍水相逢的过路人,都说明这个父亲有多疼爱他的孩子。
于是,缄默了一秒,许黟微笑地说道:“在下叫许黟,官人直呼我的名字就好。今日再看令郎脸色,瞧着大好几分,看来是对症下药有疗效了。”
那日过后,许黟本已经把遇到这一家三口的事放一边了。
在这个有诸多医馆的盐亭县,他开的药方不算多另类,只从只言片语里得知,这家人原来看的那个大夫,水平不太可。而他对症下药,只两副药下去,就能看出效果来,但想要立马好,还是不行的。
“杨某不敢直呼小郎君的名字。”孩子父亲轻叹,“要不是小郎君诊断出我儿确切的病情,如今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他家来说,遇到许黟是他们的幸事,这也是为何他们连续两天去依禄山等人了。
可惜没等到人,反而在南街这边遇到许黟。
这一问,他们才知道许黟就住在南街的石井巷,而他家前年刚搬来南街的平路巷,隔着三条巷子。
孩子父亲问道:“还没问许小郎怎么在雨中奔跑,是有什么急事吗?”
“没什么,就是小黄还在家里。”许黟一愣,笑了笑说道,“但既然遇到你们了,还是要坐下来聊聊。”
许黟看向有些腼腆,依靠在母亲旁边坐着的懵懂孩童,柔声地让他先伸出左手。
脉诊最佳时间在清晨空腹的时候,不运动不吃饭,对脉象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因而,许黟这次脉诊仔细不少,左手对应心、肝、肾,他沉默诊完,让小孩伸出右手,右手对应的五脏六腑是肺、脾、命门。
观小孩的脉象,脉沉而快,寸关尺三部均呈现出脉虚无力的脉象,这是主虚症,从而判断小孩体虚,气血不足。不过与上次对比,还是有了改善,没有出现脉搏跳动减弱、脉细弱等症状[注1]。
许黟心中当即有数,问道:“杨官人可带了纸笔?”
“带了。”孩子父亲立即应道。
上次的经历,让他后来出门都把家中的纸笔带上,便是防着需要用到。
许黟接过纸笔,一边执笔书写,一边说道:“上次的药汤再喝两日就可以停掉,换成当归四逆汤,有补血活血,温经散寒的功效。”
药方需对症对人,他没有直接照搬《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而是将里面的两种药物稍减,又加入另一味药物,再把大人的药用量换算成小儿的。
杨家娘子接过许黟的方子,眼角沁出泪花:“多谢许小郎为我儿再度诊脉开方。我与郎君子嗣薄,这么多年就生了荣哥儿这孩子,这几年里为了荣哥儿,郎君的俸禄和我的嫁妆都花费不少,我们都搬到南街来住了,就是不想放弃。”
“都是举手之劳。”许黟连忙说道,“杨娘子不必心伤,再喝一旬左右就可以把药停了。是药三分毒,后续还是以药膳来调理身体更好。”
杨家娘子听罢,立即问:“可否请许小郎再给荣哥儿写几个药膳方子?”
许黟思索了一会儿,写下两个养身的方子。
一个是淮山党参鹌鹑汤,其中的鹌鹑可以换成母鸡、鸽子等。另一个是黑芝麻粥,只需要粳米、黑芝麻和盐,适合体虚便秘者。小孩经常便结难排,喝些养生粥能补益肝肾,通利大小肠。
这时,店小二把他们点的饭菜端上桌。
这家饭店卖的豆豉鸭,是将鸭肉切成片津在浓重的豆豉汁里面,上面点缀着数颗豆豉,带着酱色的鸭皮看起来油亮亮的,令人非常有食欲。
许黟正好饿了,他夹起一块鸭肉吃进嘴里,这鸭肉肉质鲜嫩,肥而不
腻。他味蕾敏锐,可以尝出里面加的是糯米酒,口感醇厚甜美,去腥还提鲜。
一顿饭结束,他们再度聊起小孩的病情。
药膳虽好,同样不能天天吃,这杨家人有前车之鉴,他担心自己不说明白,这药膳拿回去后,就会每日出现在小孩的饮食里。
于是,他又把没写完的方子,继续添上几行字,让他们斟酌着喝。
“以后要是有需要,可以到石井巷来寻我,每天的酉时前后我都在家中。”许黟道。
杨父感激地起身行礼:“多谢许小郎了。”
许黟看着他们一家三口,不疾不徐地说道:“这都是我作为郎中的本分之内。”
他作为医生,做不到完全旁观。学医本就是为了治病,既然看到了,他就将自己的所学贯切落实,而不是挂一个“医学世家”的名头,连看病治病都不会。
当然,看诊的诊金得拿。
许黟这里不是公立慈善医院的“安济坊”,他需要吃饭,自然就要收钱。不过自古中医治病,会针对不同的病人收取不同的诊金费。
“穷人治病,富人拿钱。”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注2],许黟是知道的。
他象征性地收取了杨家五文钱的诊金,可谓是意思一下。
……
离开饭馆前,许黟让店小二打包一份豆豉鸭和两份米饭。豆豉鸭味道不错,可以带给小黄吃。
出了门,外面雨水停了。
街道恢复素日里的人来人往,挑着货担吆喝的货郎们这会都来穿街走巷地卖货。
许黟拦住一个货郎,在他那里买了灯油、针线和巴掌大的小陶罐。
转身又去铁匠铺里,买一把用来砍药切药的砍刀。
铁价贵,买完这把刀,许黟身上全部的银钱都花光了。
从小到大他就没这么缺钱过,这种身无分文的感受,让他非常不习惯!
可梅雨季节,随时随地都会下雨,明后两天该是没法上山采药,看来这两天他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许黟:“……”
要不,他再想个挣钱的法子?
除了挖草药卖钱,和给人看病治病,还有什么是来钱比较快,又是他会的?
许黟那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脸庞上,温润的眉峰微微蹙起,思来想去,好似他能挣钱的途径真的不多。
其中,就有原身之前挣生活费的方法,那便是给书肆抄书赚取佣金。抄一本普通的书籍,能得到一百五十文,以目前他的书写速度,最快也要两天。
两天挣一百五十文?
不行。对他来讲太低了!
果然啊,当大夫也是要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