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晋商的韬钤之术
《韬钤深处》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写的一首诗,诗云:“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全诗格调高旷,笔力壮健,慷慨激昂。他那殷殷的爱国情怀,潜心研读《六韬》、《玉钤》的精神,成为后世谋略家的楷模。
大清王朝庚子年间,内有匪患滋扰,外有洋人猖獗。两宫不睦,朝纲废颓;官员腐败,党争尖锐;边患频仍,邦国殄瘁;狼烟风起,民怨鼎沸。义和拳的刀剑,洋鬼子的炮火,把慈禧太后搅的方寸已乱。面对千疮百孔的惨象,摇摇欲坠的庙堂,折锐摧矜的武备,虎视眈眈的新党,骄横一世的她,寝食难安,如坐针毡,陷入黔驴技穷的泥淖。与京师毗邻的山西祁县乔家,处财货之场,修高洁之行;秉承厚德崇商之旨,赈贫恤乏,自强不息;恪守诚信立业之本,招贤纳士,择地生财;广设商号聚拢四海财富,大兴钱庄融通天下资本。乔家济济英才中,特立独行的是德字号大掌柜高钰,他以一介儒商之微躯,慧眼卓见,立身行己,在严酷的形势下,处之泰然,在逼狭的夹缝中,游刃有余,穿梭在政商两界,长袖善舞。战火未燃前,果断撤号回银,使乔家避免了一场浩劫;帝后西狩时,慨然捐款迎驾,借庚子赔款成就了金融帝国的伟业。
拳乱国变,运筹帷幄挽狂澜;
风云际会,汇通天下兴晋商。
高钰的谋略,是乔家持续发展的基石;乔家的崛起,为金融史册的画轴留下浓郁的翰墨。
这正是:诸葛神算,巧借四两拨千斤,
孙武用兵,谋定一略抵万军。
欲知高钰之胜算,请看乔家之韬略。
一部《孙子兵法》,一段绝妙好辞。“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意思是说,在一场战役拉开序幕之前,就已完善了周密的庙算,充分预测了各种有利条件,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相反,拉开战役序幕之前,没能进行周密的庙算,对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估量不充分,分析不到位,开战之后没有多少胜算。筹划周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准备呢?根据庙算,就能判断谁胜谁负了,正所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商贸之争一如军旅之战,庙堂之算决定了牧野的胜负。
山西祁县乔家能够兴旺,也是源自于乔家大掌柜高钰的庙堂决策。德字号,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切中腠理,奠定了乔家富甲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儒商妙算神机的盛名,让天下晋商的金字招牌,数百年来,一直熠熠生辉。
大清朝步履蹒跚地挪到光绪二十年间,国内政体出现了严重的裂璺,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的朝廷已全无体面和尊严可言了。义和拳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侵略者的狼烟弥漫在京畿重地,国破家亡的惨象已处处凸显。然而,沉睡着的国人们依然和着老佛爷悠悠的节拍,在歌舞升平中做着春秋大梦。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三晋大地,更是宁静的犹如一泓清泉,宛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