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你们到底处没处过对象
叶青觉得这个世界太小了,这么顺利就能遇见孙诚,怕被罗家人发现,赶紧拉开车门上了车,又迅速关上车门小心的看了看:“赶紧先走。”
孙诚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叶青和罗家人没在一起, 正好可以问问怎么回事,一脚油门踩下去,离开了医院门口。
等过了医院,孙诚才好奇的问叶青:“是谁生病了吗?”
罗家做的事,叶青都觉得有些难开口,沉默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是罗家人觉得罗晋北给家里留的钱太少,肯定把钱都给了他以前的女朋友?”
孙诚惊的手里方向盘一滑:“你说什么?”
他只知道罗家奇葩多,但绝对没想到会这么奇葩,关人家李倩倩什么事?
叶青都觉得脸臊的慌:“我也不想来,我婆婆非常我过来,刚才我看没人注意就偷偷溜了出来,就想过去找你呢。”
孙诚对罗家的做法真是叹为观止,这件事还不能让罗晋北知道了,要不他后天离开天市都不踏实。
想了想开口:“嫂子,我先安排你住下,医院这边的事情我来处理。”
叶青也没客气:“好,不过我没有介绍信。”
“没问题,我一会儿帮你弄一张。”孙诚原本想把叶青带到罗晋北所住的军区招待所,却又怕两人不小心碰面。
最后带叶青去了市第一招待所,原本市区就不大, 两个招待所也不过隔了两条街。
想着叶青第一次来市里,对哪儿都不熟悉,肯定不敢乱走,而罗晋北这两天关在宾馆里更是不能出门,两人是绝对没有碰见的机会。
先带叶青去单位给她弄了一封介绍信,又带她去招待所。
看看已经快到晚饭时间,又从口袋拿了一张两市斤的粮票递给叶青:“我今天出门也没带太多粮票,你先拿着吃饭,晚一些我再给你送过来一些。”
叶青想想空荡荡的胃,只能厚着脸皮接过粮票:“谢谢孙同志。”
孙诚摆手:“不用谢,晚上你睡觉关好门,没事不要乱走,我现在去医院那边看看。”
叶青点头:“那你赶紧去吧。”
夏天天黑的晚,她还想趁机去周围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到时候再麻烦孙诚给办个暂住证。
等全国可以不用介绍信随便走的时候,她也可以多攒点儿钱离开。
孙诚再赶到医院时,李淑英一家正堵着李倩倩要钱,哭的情真意切,口口声声就是李倩倩拿了罗晋北的血汗钱。
医院领导站在旁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毕竟李倩倩喜欢罗晋北这事,全院都知道,至于两人处没处过对象,没人知道。
因为李倩倩的各种表现都是在和罗晋北处对象呢。
李淑英揪着李倩倩的胳膊哭诉着:“姑娘,我知道你是个好姑娘,晋北的钱你就给我们,我们乡下人土里刨食,一年到头都吃不饱。你看看我们这一家人穿的,哪一个不是补丁落补丁。”
李倩倩穿着件白色碎花连衣裙,站在灰突突的几人中间,像朵小白莲一样楚楚可怜,涨红脸含着泪直摇头:“什么钱,我根本没拿罗晋北的钱。”
李淑英见李倩倩不认账,更是不愿意了:“你怎么可以没良心呢?你是不是和我家老二处过对象?”
李倩倩脸红的能滴血,她现在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当初她是看上了罗晋北,也喜欢他。可是罗晋北跟块木头一样,根本没有一点儿反应。
她就想用舆论逼迫罗晋北同意,毕竟部队上男女关系是大忌,要是所有领导都知道他们两人谈恋爱,肯定会让罗晋北同意的。
结果还没等所有人知道,李淑英带着儿子就找她来闹,骂的各种难听。
而罗晋北也很明确的告诉她,他们两人是不可能的,以后不要在外面乱说。
后来,罗晋北回了驻地,再后来,她听人说罗晋北娶了个村姑!她就一直想不明白,她到底哪里比不上一个村姑!
心里也一直没忘了罗晋北,这两年无论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一直拿罗晋北和对方比,结果到现在都二十四了还是单身。
院长在一旁见李倩倩红着脸不说话,有些生气:“你到底跟罗同志谈过恋爱没有?”
李倩倩委屈的哭出来:“没有,我没有!我更没拿他的什么钱。你们这是诬赖!”
李淑英就认定李倩倩这是心虚狡辩:“哎,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当初跟我怎么说的?说只要你嫁给我家老二, 会对我好,还会接我来城里住。像亲爹娘一样伺候我们。”
李倩倩脸更红了,这话她确实说过,当时就是为了能让李淑英点头同意,她才会那么说的,谁知道现在还成了证据。
院长只感觉头皮一阵阵的疼,这个李倩倩业务能力不错,只是因为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又是领导,有些骄纵和任性。
现在招惹了李淑英这样不讲理的老太太,足够她吃苦头的。
李淑英见李倩倩说不出来,一手像老虎钳子一样紧紧握着李倩倩的手腕,转身跟围观的人哭诉起来:“你们是不知道,我家老二之前跟这个姑娘处过对象,后来我们不同意分开了。我家老二都结婚了,这姑娘还往前凑,把我儿子的血汗钱都哄了去……”
“你们说说,长这么好看的姑娘,怎么就是个蛇蝎心肠呢?”
李倩倩看着周围投来的鄙夷目光,恨不得扣个地缝钻进去,哭起来:“我没有,我根本没有!你不好诬赖我,我都没见过他……”
她可没李淑英那两下,就算哭也能把事情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孙诚赶来正好听了这么一段,震惊之余赶紧过去拉住李淑英,这男女之事可大可小,但放在罗晋北身上,就是天大的事。
“婶子,婶子,你怎么来了?来,先松开有事我们慢慢说。”
李淑英看见孙诚愣了一下,很快又理直气壮起来:“孙同志,你来的正好,你来跟我们评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