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闲言碎语说梗讲故事 > 第18章 公公自古好威名

第18章 公公自古好威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勾栏从来扮高雅,公公自古好威名。”上一章拉呱了前半句,今天来说说“公公自古好威名”,又是怎么个情况。

    这揶揄太监的所谓“威名”,可不仅是权力上的,其实还有生理和精神上的。

    先说权利这一块。

    不难看出,“公公自古好威名”,这句话里边充满讽刺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太监们不乏权势滔天、祸乱朝纲之辈。有人可能会说,太监不就是个奴才吗?顶多也就是管理宫中的杂务,哪有什么实际的权利!怎么可能有祸乱朝纲的本事?

    其实您有所不知,这权利之威,多半是狐假虎威之“威”。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叫做宰相家奴还七品官呢!当然,这说得可不是宰相家里,所有奴仆下人都有真正的朝廷编制。

    只因为宰相权重,把握着许多大权,家奴身份自然也就高了。家奴虽然位置不高,但是等闲人要想拜见宰相,第一关就是这些小人物。若是不给足了好处,看门的奴才就能将你拒之门外。而且要逢迎宰相,琢磨从哪里下手,打探信息和喜好需求什么的,都要从这些不起眼的下人入手。这么算起来,您还敢小瞧这些家奴吗?

    至于太监,那可是伺候皇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谁的权力能高过皇帝?人有见面之情,总是更相信熟悉的人。所以这和皇帝朝夕相处的太监们,有时候吹起耳边风,甚至比宰相的谏言还有效果。这满朝的文武,能不惧之三分么?

    史书上都要重笔记载的太监可多了,比如秦有嫪毐、赵高,汉末有十常侍,唐有高力士。明朝就更多了,什么王振、刘瑾、魏忠贤层出不穷。还有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之流。这些大太监无不权倾朝野、“威名”远播。

    太监们祸乱朝纲、横行霸道的手段,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就拿魏忠贤来说吧,本是个烂赌鬼,被逼无奈净身入了宫。后来搭上了木工皇帝的乳母客氏,从此平步青云、权利滔天。

    这一对皇帝眼前的红人,究竟霸道至什么程度?竟然想效仿吕不韦,做个李代桃僵、夺了秦国王位的事情。不仅有身孕的妃子一概荼毒,甚至还能逼着皇后堕胎!这您敢想么?

    魏忠贤把持朝政也有一手。朱由校每天痴迷做木工活,每到专心致志的时候,魏忠贤就故意搬来大量的奏折请示。木工皇帝不耐烦,就让魏忠贤看着处理。所以这个阉人,就乘机做了许多矫诏和打击报复的事情。大臣们弹劾魏忠贤,却被朱由校一概驳回,反而被这个阉人逐一谋害了。于是魏忠贤更加嚣张起来,自号“九千岁”,意思皇帝之下我最大!

    当年赵匡胤被赵光义继承了皇位,按理说应当还位于赵匡胤之子赵德芳。但是后来脸一抹,还是让自己儿子继承了大统。为了堵住他人口舌,这才封了一个“八千岁”给赵德芳。这也只是在小说中,还不知道真假,但也是古往今来,亲王的最高礼遇了。而一个死太监,竟然敢称“九千岁”。您能不赞叹一句,“公公真的好威名”么?

    史料记载,曾有四个人于饭铺闲聊,提及了魏忠贤。就有人劝说,不要多言少语,魏忠贤四处都有安排密探。一句话不对,可就要丢了性命。有一人就不以为然,大约是不服这公公的“威名”,于是就说:“魏忠贤虽然歹毒,也不能将我剥皮了吧?”

    谁知到了半夜,这四人就被请去“喝茶”了。先前那人被结结实实捆绑住,用烧化的沥青兜头浇下。冷却之后,再用小锤敲击,不多时就真被剥了人皮!

    就问你怕不怕!公公这威名是不是盖得!

    再说说公公们,生理这一块的“威名”。

    按常理来说,下边都没有了,公公们还能有什么生理需求?但是这就大错特错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越缺少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公公们对于某方面的渴望,更是远远超出了正常人。

    曾经有句梗叫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逛青楼。其实有些太监,还真会乔装打扮了去逛窑子。虽然没能力实现,但是不妨碍他们变态呀!

    那许多折磨女人的变态事就不说了,只捡一些看起来还算光明正大的吧!

    很遥远以前,就有太监和宫女做那种假凤虚凰的事情,这有个称呼,叫做“对食。”其中不乏争风吃醋,甚至闹出人命的。至于他们怎么互相满足生理需求,您自己想象吧。

    也有人会说,就不能是那种柏拉图式的,纯纯的精神恋爱吗?

    这个或许有,但即使有,也绝对不多。

    最早,“对食”这种事是禁忌的,抓住的宫女太监,一律会被处死。明清之后,格局逐渐打开,默许了这种行为。有时候皇帝妃子们,甚至会询问,宫女太监们对食的对象是哪个。

    然而这种事一旦放开,就更加难以控制了。太监们不仅买房子置地,更是明目张胆的娶妻纳妾,不知道多少穷苦人家的女孩遭了殃。可别以为只是少了羞羞的事情,锦衣玉食的也不错。太监们无处发泄的欲望,是会转为变态折磨的。。。。。。

    您可能又会说了,这些还都可以装腔作势,反正也不会公开展览。但是子嗣这一块,总是个硬伤吧?

    其实这您有错了,有名望的大太监们,从来不缺少孝子贤孙。亲的没有,可以收干的呀?

    类似魏忠贤,收下的义子、干孙什么的,怕不是有几千之多。就连一些朝廷正经选拔出来的官员,为了前程远大,也处心积虑地巴结叫上一声“干爹,干爷爷!”

    公公们的这些荒诞、离奇的“威名”,虽然为后世所不耻,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