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 第84章 汪直冤枉啊

第84章 汪直冤枉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汪直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其声名威震天下,令海上各方势力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就在嘉靖三十年这一年,他在浙江定海地区自称为\"净海王\",其威望如日中天。

    与此同时,当西方各国纷纷涌向海洋之际,汪直却绞尽脑汁地取悦朝廷,急切地期盼着海上贸易能够合法化。

    而在同一年,他未来的英国同行,年仅 12 岁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则正在一艘船上担任水手。

    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注定要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未来的德雷克将会获得官方颁发的海盗执照,并为了英国的海上利益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最终,他因功勋卓着被册封为勋爵,成为英伦历史上备受尊崇的人物之一。

    每个时代都有着独特的背景和环境,这些因素塑造了人们各异的命运轨迹。汪直和德雷克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时空中,他们的经历和成就也大相径庭。

    在汪直自封为“净海王”的那一年,海盗活动异常猖獗,他们突袭了象山的游仙寨,并成功攻破了台州黄岩县,这一系列事件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面对海盗的威胁,山东巡抚王忬采取了果断措施,他整顿军队,加强武备,并特别重用两位参将:俞大猷和汤克宽。

    此外,他还重新启用了在双屿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卢镗,卢镗原本被关押在狱中,面临死刑,但王忬的决定让他逃过一劫,获得了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的三月,王忬亲自带领着一支由水陆两军组成的强大军队抵达宁波。

    他派遣俞大猷和汤克宽分别率领部队,分两路向汪直的海上基地——烈港发起了进攻。

    烈港地理位置特殊,港湾曲折且港口狭小,这给进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俞大猷巧妙地将水陆各军分为三部分进行部署。

    都指挥尹凤率领水师的一部分在金塘近海地区设下了埋伏,而俞大猷本人则带领主力战船围堵烈港的港口,并亲自率领陆军登上金塘岛,在那里设立了指挥所,以便更好地统筹全局。

    到了十一日的夜晚,俞大猷派遣的侯得等人在烈港四处放火,制造混乱,为明军的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十二日天亮时,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率领他的船队尝试突围。尽管面临着尹凤水师部队的堵截,汪直的船队还是成功突破了重围,虽然在此过程中损失了一千多人,但他的主力部队仍然得以保存。

    在失去了中国沿海的基地之后,汪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率领部队远航至日本。

    在那里,他受到了平户的松浦隆信的热烈欢迎和厚待。当时的平户是十六世纪中叶日本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吸引了众多中国海商前来贸易,甚至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唐人街。

    汪直在日本五岛的松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他开设衙门,建立制度,并定国号为“宋”,自称“徽王”。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汪直实际上控制了远离日本本土的五岛地区,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在海上维持影响力。

    《明史》中记载汪直与日本武士、商人勾结,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劫掠活动,但这种说法存在争议。

    根据历史记录,汪直在嘉靖三十六年之前的四年时间里并未返回中国,而是在日本与当地的权贵和商人建立了联系。在《明史》对当时各地战事的记载中,汪直的名字并未出现,这使得将所有海盗活动归咎于他的说法缺乏直接证据。

    此外,历史学家和研究人员在分析当时的海盗活动时发现,虽然有说法称这些海盗是汪直派遣的,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点。

    同时,存在许多疑点使得这种说法受到质疑。

    在历史记载中,侵犯大陆的倭寇名单里,汪直的直系部下如叶宗满、谢和、方廷助等人均未出现,而出现的海盗首领和成员,如萧显、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实际上早已与汪直分道扬镳,并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内斗,这表明他们并非统一的团伙。

    关于倭寇的真实身份,明朝的官方记载提供了一些线索。

    据记载,倭寇的首领共有18人,且全部是中国人。这些首领包括歙县的许栋、汪直、徐海、陈东、桐乡的叶麻、东莞的何亚八等。在首领之下,还有50余名小头目,其中能够确定为中国人的有40人。

    这些记录表明,所谓的倭寇并非全部由日本人组成,而是以中国人为主导的海盗集团。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时海盗活动的性质和背后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海盗活动可能与地方利益、社会矛盾以及对外贸易的需求有关,而不仅仅是外来侵略那么简单。

    在大明嘉靖朝期间,倭寇之乱的真相远比表面上的复杂。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原本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失去了生计,迫使他们转而成为海盗,以求生存。

    在这些海盗团伙中,日本人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往往处于较低的地位,多数成员实际上是中国人。

    将这些海盗称为倭寇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如果承认这些海盗主要是明人,那么对于地方政府和朝廷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因为这暴露了海禁政策的失败以及朝廷对沿海地区控制的薄弱。

    其次,将海盗称为倭寇,可以为地方官员和将领提供一个冒功的机会。在当时,倭寇的首级被视为重要的战利品,可以用来向朝廷请功,从而获得赏赐和晋升。

    最后,由于海盗中的许多人为了保护自己在大陆的家人不受牵连,他们会故意装扮成日本人,这种伪装给了明军以误判,进一步加深了倭寇即日本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无论这些海盗被称作海商、海寇还是倭寇,他们对沿海地区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容否认的。他们对沿海百姓的烧杀抢掠,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这些滔天罪行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