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来自秦始皇的玉玺 > 第22章 玉玺再现

第22章 玉玺再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个章节提到,宋朝皇帝的受命宝文化,是蓬勃且多元化的发展。每一个上位的新皇帝,都要给自己制造出至少一枚的皇帝受命宝。同时,宋朝前几位皇帝,也不断的给皇帝受命宝的规制,做了详细的规范。

    宋仁宗之后,接位的是宋英宗,这宋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所以英宗上位后,关于他的仁孝这两个点,更是被当时朝堂的大臣们死盯着不放。

    以至于,宋英宗继位后。在是否重新制造皇帝受命宝这件事上,朝堂之上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一些宋仁宗时期的老臣认为,宋仁宗雕刻的那枚受命宝,应该给宋仁宗陪葬,宋英宗应该重新给自己制造一枚皇帝受命宝。

    也有一些翰林学士认为,宋仁宗一生躬行勤俭,宋英宗不应该浪费财力重新雕刻,用宋仁宗传承下来的受命宝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皇帝受命宝的作用就类似于之前的传国玉玺,必须严格对待,历代继承,从一而终,不能频繁的创新制造。

    最终,宋英宗还是决定重新制造一枚和前朝一样的,属于自己当朝的皇帝受命宝。宋英宗之后的宋神宗和宋哲宗,也基本都是如此操作的。

    这里要说的是,宋朝皇帝到宋哲宗时期,已经经历了七位皇帝了。每位皇帝在位之时,至少都生产了一枚皇帝受命宝。而且,宋朝开国时,还从前朝后周的手上继承了两枚。这么多象征皇权的受命宝,如何管理?放得下吗?

    其实,这些历朝的受命宝的归宿,有的随当朝皇帝陪葬了,有的因为意外,如火灾等损毁了。还有的,因为特殊的作用,如祭天等供起来了。当然,还有的可能被放到了国家的国库之中,保管起来了。所以,虽然皇帝受命宝一直生产,但是,她也一直在损耗和流失之中。

    当然,在宋哲宗时期。关于之前在大火中消失的传国玉玺的下落,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话说,公元1097年的一天,咸阳县的官府内,突然来了一个叫段义的农民。向官府呈上了一个国宝,官府的官员一看,这还了得,莫不是失传百年的传国玉玺?原来,据这个农民回忆讲述,他发现的这个国宝,是因为自家盖房子,挖地基的时候发现的。拿出来一看,这个国宝的光照亮了整个房屋,就料定这不是普通的东西,于是就主动上交官府了。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到了朝廷。宋哲宗不敢怠慢,马上命令翰林学士蔡京带领了一个十几人组成的专家科考队,前去鉴定这个宝物了。

    不久,蔡京一行人便有了回话。经过他们细细检验,查阅历史,一一比对之后,得出结论,这就是那枚秦朝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

    这下朝廷上许多溜须拍马的都跳了出来,夸耀宋哲宗有丰功伟绩,老天都感动了,让他重新获得这个至宝。那宋哲宗自然也是十分的高兴,收回传国玉玺,并重赏了蔡京等人。

    今天的我们,大多都认定蔡京是个佞臣。在当时,很多当朝的有识之士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并不认同蔡京等人作出的结论,当朝就质疑了这枚玉玺的真假。

    从后世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个事件就是有人蓄意安排的。而且,这里出现的传国玉玺就是一个伪造品。就是那些刻意讨好宋哲宗的人,精心安排的。

    宋哲宗可能心里也是有数的,不过骑虎难下的他,还是将此宝当做传国玉玺一样供奉起来。即使她是假的,碍于皇帝的脸面,也得当真的用。

    宋哲宗去世后,端王继位,就是今天名气颇大的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皇帝,治国理政他是一塌糊涂。赏花写字,附庸风雅,那宋徽宗绝对是皇帝中独一档的存在。

    宋徽宗上位后,对于皇帝的印章也面临着一些抉择。因为,此时宋朝已经有了一套十分成型的皇帝受命宝的体系,每任皇帝都有自己当朝的受命宝。可是,他的前任,宋哲宗又给他创造出了一枚失而复得的传国玉玺。

    面对两选的局面,宋徽宗又是如何解决的。象征皇权的印章,在宋徽宗时期又会有怎样的状况出现,下个章节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