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时空,母女奇缘之风生水起 > 第 四十章 要过好日子去啦

第 四十章 要过好日子去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邵音三人离去的第二天下午,邵音的父亲接到了一个叫做巴典少年打来的电话。邵父知道巴典,是女儿交待他一定要接待好他,并称见到巴典就可以知道自己能找到芳华的真相。

    邵家,邵音父母在巴典婆孙俩的讲述得知,女儿的录像和留言是真后。痛苦减轻了不少,便把女儿留给巴典的学区房和50万存款转交给了巴典。卓玛奶奶恳求邵音父母收下巴典做孙子,将来替邵音为他俩养老送终,自家孙子在城市生活学习也有人照看。知道巴典从小失去了母亲,便收下巴典认了孙子。

    刘建成在前妻和女儿双双亡故后,带着自身的愧疚和社会的谴责,选择移民去了加拿大。

    杏花村,刘正刚,刘正行被打板子又赔银子后,家里抗旱打水的事就落到周大梅和她三个女儿身上。河水的水几乎干涸了,饮用水都快成问题,见她们每天只能提几桶水回来,稻田也干涸了。史老婆更不待见她们母子了,只给她们一天吃两顿饭,还是他们吃剩下来的残食。

    村民见已无水可打,稻田的稻子眼看要枯萎了,只有忍痛割稻子,好歹还能收点粮食。刘正恒家的稻子是提前插播种的,现在也可以收割了。13亩的稻子花了整6天才收割完,知道过不了几天干旱就要结束。全家人马不停蹄给稻子脱粒,这次不用手甩打了,用牛拉碾子碾了两天才收拾完。想起上次脱稻谷,芳华就觉得胳膊好酸。又晒了三天才把所有稻子用袋子装好封口,连堂屋都被堆满了。粮种优良,又没虫害,没受干旱影响,所有作物全部大丰收。杂物里早已堆满,连每一间寝房都堆了粮食。全家人都喜上眉梢,难掩心中的喜悦。

    几家欢喜几家愁,刘继祖家,看着自家20几亩的稻田,还没收到500斤的粮,而且又不饱满。许二妮就埋怨到:“都怪二弟妹后期不得力。前期我家正刚和二弟每天没日没夜地拉水灌溉稻田,稻子长得好好的要灌浆了,你一接手没到五天,稻子就枯了。看看,我家20几亩地的收成,不到往年的一亩。娘,上个月二弟妺还怪我们,吃饭没让她上桌了,我看啦能给她们吃一顿就不错了。”周大梅气愤的看着许二妮,不敢反驳。不然,母子四人真只有饿肚子了。三个小姑娘更是个个低着头,畏畏缩缩。史老婆子本就不待见她们,听许二妮一说更是火冒三丈“你们这群吃白饭的赔钱货,还有脸怪罪没让你们上桌吃饭。看着你们这几个货,就心烦倒味口。老二,你平时怎么管教你婆娘的,一个带把儿的都生不出来,还有脸在我这儿挑三拣四。我看就是她挨打少了,皮紧了。”刘正行指着周大梅“还不快给我娘道歉,一天天的就只知道争长短。有本事你给我生个儿子出来啊。”恶狠狠的道。见周大梅没反应,气涌上心头。一巴掌就把周大梅扇倒在地,仍不解气,又用脚去踢周大梅。三个小丫头顿时大哭起来,死死抱住刘正行的腿,哭着哀求刘正行放过她们的母亲。这时,刘继祖发话了:“算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事去。老大老二,你们跟我进屋来。”

    里屋,刘继祖把京城母亲张氏和大哥刘继文的来信,让自己长孙刘光华念给两个儿子听。张氏来信说她想念自家老儿子和孙子了,又说京城如何好,就是老大只有一儿一女,儿子读书不好,孙女也不跟她亲。儿媳妇仗着娘家有钱,也不怎么孝敬她。并告诉他,他爹下月六十大寿就要到了。趁机把杏花村的田产和房屋处理掉,呆在乡下没前途,不如去京城发展。说老大家的庄子就有几处,不用种地干活,当个管事每月就有三两工钱。还说到二孙子刘正行,如果周大梅生了儿子就把她们全带上。如果没有,趁早把她们打发掉,等到了京城给他再相看个媳妇,多生几个儿子。刘继祖感叹道“还是你奶奶心疼我们啊,处处为我们着想。以后到了京城,可得好好孝顺她老人家。”两兄弟连连点头。念完了他母亲的信。接着念他大哥的信,信上也说了要给老爷子办六十大寿宴,要他们早日到京团聚。并说自己知道桂宜县遭了旱灾,如果愿意,让他们进京发展等等。

    第二天一大早,刘正行就要休了周大梅。周大梅一听,犹如晴天霹雳。气愤问道“我自嫁到你家,一直勤勤恳恳,劳完田里忙家里,孝顺长辈,言听计从。我犯了哪条罪?你要休了我。”刘正行反正就一句:“你不会生儿子。”周大梅哪里肯依,请来刘里正和族长评理。听说刘正行要休妻,村里好事的人都来瞧热闹。

    刘里正和老族长被请到刘继祖家。刘正行以周大梅没能给他生儿子为由,要休周大梅。刘里正还没开口,老族长却先开了口:“继祖啊,你们家是怎么发起来的,你心里清楚,做人还是要有底线。周大梅是个什么样的人,全村的人也清楚。这么好个儿媳妇,就因为她没能生个男娃,你们就要休她。周大梅还年轻,保不住以后能生儿子呢?你们若要休周大梅,族里不会同意。”

    见老族长反对,刘成行按密谋的第二套方案,说道:“不休可以,看在她来刘家这么年来也算勤快,那就和离吧。”见刘成行铁了心不想和她过日子了,周大梅心如死灰。要不是看着还在哭泣的三个女儿,她真想一把火把这房子烧了一起死了算了。刘里正见不得这家人,欺负人还理直气壮的样子说道:“那你说说看怎么个和离法?”刘成行看了一眼刘继祖说道:“她嫁过来又没什么嫁妆。”刘里正气笑了“人家是你娶进门的,又给你生了三个闺女,做了这么多年的活,没功劳也有苦劳吧。这是让人家净身出户吧。我们杏花村这么多年可没出这样的事。”“那她就把三个丫头带走就是。”这话一出口,村里人个个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么无耻的话也说得出口。就想到当年严秀儿母子不也是如此被欺负赶出刘家的吗。“有辱斯文,如此无理的话怎能轻易出口。想我们杏花村,出了多少文人志士,怎能就让这等无耻之人坏了名声,坏了风水。不知你家大伯知道吗?还有你家侄子在这样的环境,考上童生又怎样。简直要丢死读书人的脸。”王老秀才义愤填膺的说出了村里人的心声,纷纷指责刘继祖父子。见儿子下不了台,连忙出声解释道:“正行话还没说完,他的意思是周大梅肯定放不下三个闺女。让她带着放心些,知道她又没去处,打算把河东边的那屋子给她们母女,再给一亩水田和一亩旱田她们,她们自用的东西带走,再给500文钱。这才是我们的意思。”

    最后在刘里正和老族长的调解下。把以上说得除外。另加上500文和锅碗以及农具。为了早点摆脱母女四人,刘正行与周大梅和离。办理好文书,并让族长办理了三个丫头与刘正行的父女关系脱离书,并当场改姓为周,互相画押。反正是三个丫头片子,刘继祖也不在意。

    没出两天,就传出刘继祖卖田产和房产进京的事。怪不得急着要把周大梅母女赶走呢。村里人个个唾弃周继祖一家真不是东西,早滚早好。通过刘里正,刘正行把刘继祖要卖的所有全部东西都低价买走。因急着进京享福,他们也不在乎这三瓜两枣。

    他们一家走的时侯,史婆子和许二妮/,还特意跑到芳华家院子外大声显摆,史婆子说道:“严秀儿,我们今天就去京城过好日子去了。你呀就是一辈子劳苦命,永远离不开这山窝窝,见不到大世面。哪象我们,以后我们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有人伺候,那才是人过的日子了。”

    奶奶在院里洗衣服,简单答了一句“好走不送。最好永远回不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