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三章 要发家从养鸡开始
谈拢了这笔交易。芳华找到正在和醉香阁掌柜给松菌议价的奶奶。在听到掌柜压价只给松菌12文每斤的时候,芳华直接插话“奶奶,阿娘说这篓松菌不能卖。明天舅爷爷过寿要办酒席,得快紧给他送去。”眼睛眨呀眨。把奶奶听迷糊了,自己的大哥是农历八月十三的生辰,怎么就要过寿了呢。小丫头不管还在愣神的奶奶,拉着她就出了醉香阁。
出门往前走了几步,忙小声告诉奶奶实情,奶奶直夸她芳丫能干又机灵。把松菌送到后厨,又连忙赶回集市,把还没卖多少的松菌,又送到酒楼后厨。芳华留下一篮子松菌,送给了老李帐房,表达了一家人的谢意。称重有83斤,共卖了1660文钱。李老账房热心给绞了1两五钱银子,剩下160文给了铜板。“谢谢李老爷爷,你是好人,下次再来集市,一定给你带我家种的新鲜蔬菜哈。”引得李老账房哈哈大笑,这小机灵鬼太招人喜欢了。
人来人往热闹的集市上,母亲一人守着菜摊。等到婆孙俩回来时,自家的蔬菜也不剩多少了。
芳华央求着奶奶,“奶奶买几只小鸡仔吧,芳华现在不怕捉虫了,可以和风华一起捉虫,挖蚯蚓保证把鸡喂得肥肥,每天都生好多好多蛋。攒多了就可以卖好多好多钱。有钱了我们就可以吃稻米饭,穿新衣了。”尽量用小孩子的语气道。看着芳丫漂亮又瘦瘦的脸蛋,心里又酸又暖,答应了。
集市卖的产品很丰富,自家种的,养的,做的,各种蔬菜,家禽及其他产品,水产品,竹编产品等等,应有尽有。婆孙俩经过一阵讨价还价,终于以每只母鸡幼仔五文钱,买了20只,还要求送了一只公鸡幼仔。
太阳早已升起,快到早食时间了。婆孙仨吃着每人一个自带的苞谷饼,喝着竹筒装的水,解决了早食。蔬菜全部卖完收好摊儿,把小鸡仔放进箩筐,母亲挑着。奶奶前后背着两背篓,双手不空,拎着两篮子。芳华也背着小背篓,拎着个篮子紧紧跟着走,奶奶买了1斤盐巴,又狠心打了1斤豆油,又花了55文。(盐15文一斤。油40文一斤)芳华穿越后第一次赶大集终于圆满结束。
风尘仆仆赶回家,已到正午时分。父亲和大哥还在地里劳作,小弟没午休,正在蔬菜地捉虫,挖蚯蚓。见是她仨回来了,赶紧过来帮忙。帮奶奶接篮子,打热水洗手,又倒了三大碗热水,招呼着叫快喝。见到箩筐里叽叽叽叫着的小鸡仔,风华高兴的蹲在箩筐旁左看看右看看,想摸又不敢的样子真可爱。
母亲和奶奶在原鸡舍旁,又重修了一个大鸡舍,把小鸡仔安置在里面。小鸡仔一进鸡舍就欢快的乱跑,精神的很。风华把刚捉到的虫子和蚯蚓全分散倒进鸡舍,小鸡仔争相抢食。芳华看着鸡舍里的几十只鸡,充满希望,这可是刘家起家的本钱啊。
“奶奶,松菌价钱好,趁现在还早,我们再进山一趟吧。”奶奶满口答应。这次进山只有婆孙俩,母亲要打猪草,做家务和晚食。
今天上山的路很好走,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昨天的松林。仅仅只隔了一个晚上和半天,昨天采过的地方又生出不少松菌。不用拔松针就看得见蘑菇都冒出了头,很好采。见奶奶捡满背篓和篮子后。芳华背着奶奶,作敝收满背蒌和竹篮,又朝深处走去,把林子周围的能吃的蘑菇都收入空间。不是芳华贪心,她不收入空间,蘑菇就会腐乱掉,那才叫可惜。
同样用猪草作掩护,婆孙俩快速回家。
一来一回用了一个半时辰,收获满满。母亲已喂好猪,清理好鸡舍。正准备做晚食。“杏芳,今天用松菌炒两个鸡蛋,再多煎几个包谷饼。”母亲一听,就知道今天又捡了不少松菌。笑声说是。
闲不下来的芳华又去稻田硬上收虫子去了,以后家里的鸡会越来越多,她可得多备着些,一直走一直收。没见到自己的大哥和父亲,大概今天是去旱田里去干活了吧。
芳华猜的不错。父亲和哥哥正在地里播种玉米,在田埂边上点种黄豆,充分利用土地。
今天的晚食更是丰盛,“阿奶,端午节还没到呢,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大哥望着难得一见的美食问道。“你放心吃你的,问什么问,有好吃的也堵不住你这张嘴。”奶奶可不会告诉哥哥,松菌卖了好价钱的事。
要发展养鸡大业,还得多想想招数。光靠自己作敝捉的虫子喂鸡,可过不了明路。对了,养不了虫子,可以养蚯蚓呀。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明华觉得这事可做。立即找来父亲帮忙做好了装腐土的木槽。长长宽宽的顺着放在柴棚子边上,还不占地方。芳华和小弟则把收集的腐土倒进木槽里,又叫风华把刚挖到的蚯蚓弄成几段放进腐土里,厚厚的腐土上面又铺上一层厚厚的腐叶,均匀撒上水后,大功告成。静待花开!
白天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改变生活状态。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在空间不劳而获。
看到再次收获的粮食装袋入库,新鲜如初的野苋菜和松菌堆放在空地上,还有不知收在哪儿的虫子。有什么办法能快速的为自己所用呢?想破脑子也想不出好办法,不如不想。干脆舒舒服服的洗白白睡觉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