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章 合适的夫婿
温黎禾惊魂未定了好几天,又派人隐藏了自己出去的事,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但若是背后之人权势滔天,能从死人身上得到消息或者重新派人探查那块逃亡的地方。
她不能保证是否真的会查到自己身上,毕竟珠花虽然不是独一无二,但江南之中能买得起这株花的也只有那几个。
她也只能暗自祈祷这事儿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裴奉之应当也会在事后扫尾。
只是让她有些疑惑的是这几天,宋霁居然没有再送信过来。
“今日也没有吗?回禀姑娘,确实没有黔西郡送来的。”
“行吧,劳烦了。”
芜荑拿出了一串铜钱塞给了送信的邮驿,这已经是她这几日第三次来了,仍然没有宋公子的信。
芜荑也只能干着急,她自然是了解自家小姐的,虽然小姐什么都不说,但也是期盼有人能与她多聊些。
更何况两人还是未婚的夫妇,未来必然是要在一起的,这样在信上聊聊天也能培养感情。
不过如今看来是不成了,想必宋公子是遇到了什么事儿才没时间写这信件。
“姑娘,铺子里的掌柜来了人,朱夏全部的账簿都送过来了。”
“放书院里的,替我去备些莲花的鲜花。去寻寻开的莲花品种。”
“是”
温黎禾照常过着往日里的生活,好像丝毫没有被消息影响到,京城里的消息她也是一概不理。
就这断断续续过了六日有余,宋霁那边仍然没有信件,或者消息,连身边跟着的两个丫鬟都不免着急了起来。
温黎禾不免也带上了紧张,对方不是一个莽撞的人,既然前头能断断续续送信过来,后边儿自然也不会突然中断。
如此看来当真是出意外了。
温黎禾派人出去打听消息,如今江南之中也有不少从黔西,洞庭郡两地过来的流民。
不过他们大多在许多天前就已经开始了逃亡,所以现今的消息大概也是不知的。
“禾丫头,快来瞧瞧,这一身的藕丝合锦缎的布料可好。”
温黎禾刚一入主院儿的门,便听到了大舅母唐雯略带着愉悦的声音。
下一秒曲宣妤也从里边儿走出来拉住了她的手。
“外祖家派人送回了几匹颜色鲜亮的藕丝锦缎,姐姐快来瞧瞧,挑一匹漂亮的带回去,好好做身衣裳。”
温黎禾顺着对方的牵引进了院子里先跟老太太和两位舅母请了安,这才有时间将目光放到女使手上的几匹布料。
都是极为时兴的颜色,哪怕只用眼睛瞧也觉得贵重非凡,几匹还织了不同样式的花纹。
果真是江南的首富,一出手便不同凡响。
“既然是给舅母和妹妹你送来的,我也不便要了去。”
这话一出,唐雯首先是沉下了脸色,批评的开口。
“既然是我母亲给我的,我自然是有权利给他人,你也是我们家的姑娘,家中女眷都有,让你挑你就好好挑一匹。”
温黎禾见此也不好推脱,便上前仔细看了看,最终选了一匹湖蓝色宝象花样式的。
“这匹不错,颜色很称你,小姑娘家家的,就该多穿些新衣裳,瞧着也叫人眼前一亮,更何况是我们曲家的姑娘,必然不能叫他人小瞧了去。”
唐雯见她选了这匹,也笑了笑,让人包起来给她。
“你喜欢就好,你们姐妹俩身材相似,你穿着好看,你妹妹穿定然也好看,宣儿你也过来选着,到时叫绣娘给你们俩都做新的。”
一旁的曲宣妤听了,也笑着应道:
“谢谢母亲。”
“多谢舅母。”
温黎禾心中挂念着宋霁的事情,与她们又寒暄了几句,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她回到自己的院中,吩咐芜荑将布料收好,便又坐下来沉思。
宋霁到底怎么了?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就算出了意外,如今京城之中也应当传来消息才是。
她越想越心烦意乱,决定再派人去打听一下。
却不料原本在外铺子里的莒在这时急忙的回来了,对方平日里是最为稳重的性子,如今这跑的飞快,怕是真出了什么事儿。
“怎么了?这般急急忙忙的,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莒连忙回道:
“小姐,先前派出去的人带了消息,本来是并未探查出什么,倒是回来的路上碰上了从黔西过来的流民,从他们口中打听了。
说是宋大人在水涝退去之后,巡查水坝时,不知出了什么意外,好几波流民爆起。争执打斗之间,宋大人被推入了水中。
如今只剩御史台的封征大人带着诏令在往京城之中赶。听说派了不少人去河流下岸寻找。
都没找到人影,如今生死未卜,不知去向。”
温黎禾心中一惊,“怎么会这样?没打听出其他的异常吗?”
“目前还没有,不过听说朝廷已经派出了专人追查此事。”
温黎禾眉头紧皱,心中担忧不已。她暗想,宋霁究竟得罪了什么人,竟然会遭此毒手。
莫非真是治水叫有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损伤,还是害怕更多的秘密公布于众。是宋霁发现了什么?
“密切关注此事,一有消息立刻告诉我。手底下其他繁杂的活计就交给掌柜们,你多派几个人出去打听,也好好保重自己的安全。”
“是,小姐。”
莒应声退下。温黎禾心情沉重地坐在椅子上,她不禁想起与宋霁相处的点点滴滴,她虽说不上与对方一见钟情,日久生情什么的。
但对方确实是在她选择以内最适合成亲的男人,父母亡故,上边儿不会有公公婆婆为难相处,也没其他兄弟姊妹需要顾及妯娌之情。
加上他自己有本事也包容自己做生意的事情,怎么看也算是个极其适合成亲的夫婿。
她知道自己的情况,外祖母,舅舅,舅妈或许不会这么认为,但她终究还是外嫁女留下的姑娘,她终归还是要成亲有自己的家庭。
总不能像个无赖一般一辈子靠着母亲的娘家养着,两位兄长也尚未成亲,未来嫂子说不定也会介意。
她不愿成为叫家中长辈为难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