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章 求助
而且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宋霁刚刚结束了在皇宫中的事宜,正在前往府上的马车上。
原来,皇帝将他以及其他几位年轻的官员留在御书房里,共同商讨前往洞庭郡治水的事宜。
显然,皇帝有意借此机会提拔这些年轻官员进入朝堂权力中央,而他手中确实有不少可供调用的人选。
然而,年轻人毕竟占少数,除了姐姐所生的外甥之外,就再也找不出其他更为亲近且可信之人了。
状元郎即将在数日后成婚,皇帝也非常体贴地给他放了几天婚假,并没有将他列入治水的队伍之中。
此时正值春季,雨水繁多,洞庭郡、黔西郡等山林地区频繁发生地动和暴雨现象。由于那里水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河道纵横交错,使得江南以西和以南的地区已经持续降雨一个多月之久。
各地纷纷爆发严重的灾情,等待这消息传至京城时,皇帝也只能在今日的朝堂上将此事紧急提出讨论。
自然会有许多大臣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因为外出治水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其中可以操作的环节并不少,如果能够从中做点什么,那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而且皇帝远在京城,只要能稳住局势,不使灾情进一步恶化,想必皇帝也不会过于苛刻地追究责任。
最终,皇帝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几位年轻官员,并派遣几位德高望重且公平正直的御史台老臣前去监督。
其中,裴奉之前往洞庭郡,宋霁则与御史台的封征一同前往黔西郡。他们兵分两路,火速赶往这两处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宋霁深知这次任务的艰难险阻,所以他决定一到官邸便立刻开始筹备工作。裴奉之也不想回家听母亲明里暗里的打听,于是打算和宋霁一同前往他的府邸商议。
他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灾区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此外,他还特意派手下去正使殿借来了历年治水所提交的策略和相关记载,以便仔细查阅研究。
等一回到府上,宋霁就能立刻开始思索解决方案,收集关于洞庭郡和黔西郡的地理、水文等方面的资料。
却不料今日的府门口站着熟悉的人,他刚从马车上下来便见对方焦急的身影。
莒总算是看到了人,连忙走上前来,下一秒马车上却下来了另外一个人的身影。
“奴婢见过裴世子,宋大人。”
“你不是三小姐身边跟着的丫鬟吗?怎么来我这边了?可是三小姐叫你给我带话?”
宋霁瞧着对方脸上一脸焦急的模样,想来是出了什么意外?
莒看了一眼宋霁身旁的裴奉之,裴奉之瞧着对方犹豫的眼神,索性直接开口道:
“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不必如此拘谨,再怎么说,这一桩婚事也是陛下亲自保媒,若是新娘子出了意外,我这个当外甥的自然自然当仁不让的也为陛下分忧。”
莒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紧张和压力,然后才再次开口说道:
“启禀世子、大人,前几天,岁安县主和状元郎蒋大人成亲的请柬送到了我家姑娘手中。
没想到今天,家里的主君突然把姑娘叫了过去,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我家姑娘把家里另外两个姑娘一起带过去。
姑娘本来心里就有顾虑,现在更是绝对不能答应了。
可谁知道主人当场就发怒了,再加上旁边大夫人的教唆,自是所有的不是都堆到了我家姑娘身上。
主君和姑娘大吵了一架,最后甚至直接把姑娘关在院子里。奴婢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所以赶紧跑了出来。”
宋霁一听,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立刻转身对裴奉之道:
“世子,此事关系重大,请您在府上等一会儿。三姑娘性格温柔和善,此时此刻肯定是惊恐万分。
恕我如今无法奉陪,必叫府上的人好好招待世子殿下。”
裴奉之却一反常态地摇了摇头,反倒是朝着莒开口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非同小可,再怎么说也是陛下赐婚,我也一同去看看吧。如今温妃出事不久,若是再闹出一桩笑话来,让陛下的脸面也挂不住。”
一路上,宋霁心急如焚,心中暗自祈祷着,希望温黎禾不要有什么大碍才好。
初见时,那个女子是那样清冷而柔和,宛如一朵盛开在冰天雪地中的雪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然而,此刻她竟然会和温大人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想必是真的遇到了急事。
温姑娘如今在京城可谓是举目无亲,而自己作为她的未婚夫婿,无论如何都有着保护她的责任。
想到这里,宋霁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上了马车,恨不得立刻飞到温黎禾身边。
他暗自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守护好她,绝不能让任何人伤害到她一分一毫。
因为从他们相识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个女子将会是他一生的牵挂,陛下也极为看好他们,他们以后也能举案齐眉的生活。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温府的大门前。
门房一见马车上下来的人立刻上前招呼,又叫人去院子里通知家中主君。
温行澈那边得了消息,也是匆匆忙忙的赶了出来。
“臣见过世子。”
“免礼。”裴奉之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温行澈,“温大人,本世子今日来此是受宋大人所托,听说令爱被关了禁闭,可有此事?”
温行澈的脸色有些难看,他点点头,“的确如此,小女忤逆了老夫,老夫便小小的责罚了她一下。
未来她也是要嫁给宋大人的姑娘,必然不能叫她养成这样散漫的性子。”
宋霁闻言,忍不住皱眉,“温大人,三姑娘究竟犯了什么错,值得您如此动怒?”
温行澈支支吾吾地说不上话来。这时,莒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求大人救救我家姑娘吧!我家姑娘本就在江南活的好好的,这般莫名其妙。被温大人从江南带回了京城,又去了宫宴,出了后面这么一桩子事儿。
姑娘本就体弱,她是最最柔和的人,如今府上我家姑娘吃的用的都是从江南带过来的,温大人也是毫不在意。
如今!如今……”
莒没有把话说完,适当的给这件事留一点想象的空间,怜惜的人自然会把后面的内容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