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 第二百七十章 整理内丹功

第二百七十章 整理内丹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按儒学理论修行不是只有张渊说的这些,还有一个例子,《点道为止》苏劫参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明伦七字:“定静安断明悟空”的修行阶段,前面三个字就是出自《大学》的这段张渊强调“琢磨百遍千遍也不嫌多”的话。苏劫生活规律,在习武之前就做到了“定静安”。

    “断”字,是苏劫偶然想起《心经》里的一句“无眼耳鼻舌身意”领悟,“明”字,是第七感,道家王重阳“活死人”的境界,相当于现在科学研究到人临死前的一刻思维特别清明的状态,是苏劫在擂台上对战风恒益时遇到生死危机突破的。

    “悟”字的境界,是苏劫和唐云签在学校图书馆畅谈一次后,想起城市几十年文脉变化,又在图书馆风水阵眼的加成下领悟的。“空”字境界,苏劫走出了自己的修行道路改成了“中”,是在和张洪青决战时躲过了他的神来一枪时突破的。

    这七个字只有三个确定源自《大学》理论,还是太少,可以结合张渊的论述修改出一套纯粹的儒学修炼阶段理论来。

    把张渊的理论和苏劫参考的“明伦七字”再作下修改就是:止、定、静、安、明、虑、中。前面四字,都是取自《大学》,至于“明”,张渊说的修养境界“心之安宁,无论身处松懈无忧之乐土,千钧一发之险境,胜败攸关之隘口,皆能心细如发,思虑清明”还够不上一个“明”字吗?

    “虑”就是思虑,正好可以对应苏劫在图书馆阵眼感受城市乃至全国数十年文脉变迁突破“悟”字的情景,都是思考文化传承引起的境界突破。张渊说的“思虑之后有所得,所得或用于平日之苦练,或施于对战之临机。苟日新,日日新,又何愁你技艺不精进”,从认识开始,把认识应用于实践,这才是正常的进步道路。

    无论是个人技巧的精进,还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如此。除非是连文字都没有形成的原始状态,才会绝大部分事情都以实践为起点,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是以认识为起点了,认识的来源可能是学校、书本、讲座等等。

    陆游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常被人引用曲解,其实原文说得很明白,不管深浅,是“纸上得来”在前,“躬行、绝知”在后,就是先有认识、后有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才有文明社会中个人和社会进步的方式。

    这就是思虑,也就是“认识”的关键作用。至于什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出现文字以前的新旧石器时代才是这样,进入文明社会后还提倡,几乎就是要求人类无视现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一切从石器时代开始重头“实践”了,毕竟学习消化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也属于“认识”嘛,对这种观念曾经有一种很准确的定性,就是“狭隘的经验主义”。

    至于“中”,唐紫尘“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危险感知能力,就是出自《中庸》的“致诚之道,可以前知”,这样一来,这七个字就是出于纯粹的儒学理论,才称得上“明伦七字”,本来掺杂了道佛理论,“明伦”就名不副实了。

    这七个字不是只能修丹道,唐顺之就是以过人的修身功夫著称,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了超级全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思想家、散文家、数学家、军事家、武术家、抗倭民族英雄这些头衔,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掌握了这套方法,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各个领域、各个世界,即使不用系统功能,沈飞有信心取得比唐顺之更广大的成就。

    回到眼下的事情上来,三教合一,儒学:集《大学》和《中庸》理论的修改版明伦七字:止、定、静、安、明、虑、中。佛道:伍柳派参考经典,全真南北宗丹功、《九阴真经》、陈抟胎息、张三丰《蛰龙吟》,其中一部分自己以前当作内功修炼过,只是没有从内丹术角度进行思考。现在“三教合一”理论的文献思路准备完毕,可以梳理出一套内丹修炼的功法了。

    从晚唐钟(离权)吕(洞宾)直到南北两宗融合,再传承流变至龙门伍柳派,形成了与修符箓的正一派相对应的专修内丹的全真一脉。内丹术修炼的大致阶段也很明确,就是百日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各派丹法都在这个大致框架里,或许有些步骤的解释细节不同,有些心魔干扰危险需要注意。其中部分内容是经过实修的经验和理论化总结,有些只是理论猜想甚至道听途说,就像《乾坤大挪移》作者也没有修炼过第七重,《龙象般若功》最后三重在小说中从来没有人练过一样。

    百日筑基的百日只是概数,沈飞相信以自己的体质根本不需要这么久。筑基的方法的方法修两派,小周天筑基和“炼己”筑基。沈飞要加强精神修炼,选择了后者。收心止妄念,去除各种私欲,排除后天识神的干扰,明心见性,使先天元神发挥作用。和古墓派的“十二少”有些相似。

    炼精化炁是为了补足先天精气神,人出生自带先天之炁,长到16岁时最充足,16岁起泄精气,直到64岁消耗干净,所以要通过炼经化炁补足精气,如果是16岁没有泄过精气的处男修炼可以不经过这一阶段。

    开始打坐时还是识神在引导后天精气神呼吸,等打坐入静到识神退去,开玄关渡过进入元神引导的先天境界,就是伍柳派强调的“调药”期。元精充足即将“勃起”就是到了“活子时”,下丹田感觉温暖流遍全身就是“产药”的信号,元精足产生元气,与元神交融产生了“小药”。

    炼精化炁阶段是泥丸(上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配合呼吸方法大吸小呼引导“小药“入下丹田封闭起来不使外泄,称为“封炉”,使之积蓄生长,就是”采小药”。小药充盈到流向会阴命门时,就要“炼药”,运行任督二脉小周天,炼尽后天精气神。

    炼炁化神阶段分采大药和养圣胎两步,反复采炼小药运小周天三百六十次(概数)后停止。先天元精元气元神混作一团,形成先天纯阳之炁。眉心三次出现闪光,“虚室生白,阳光三现”是大药产生的信号,可以采取了,还会出现“六根震动”现象,分别是“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

    经过“七日坐关大定”采过大药,把大药从下丹田搬迁到中丹田,路线与《全真大道歌》很相似,使大药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再通九窍、直达头顶百汇,再下行过上鹊桥(印堂与鼻窍)、过重楼(喉咙),最后归入中丹田里封固,称为“过关服药”。

    中丹田有别名“绛宫”,正合“重楼十二绛(降)宫室”一句,推演到这一步才察觉《全真大道歌》不仅是《神雕》小说中全真派入门的内功心法,还是“炼炁化神”阶段的内丹术,这才不愧“大道”之名。

    炼炁化神阶段是以中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把“大药”封入了中丹田后运行大周天炼化“大药”,最后在下丹田结成内丹,又称“圣胎”,之后进入第二步“养圣胎”。

    “养圣胎”的过程方法可比喻为十月怀胎,当然十月也是概数。四五个月神炁入定,能辟谷。六七个月,阳神旺盛,昏睡全无。八九个月,返回先天胎息,不必用口鼻呼吸。十个月圆满,先天纯阳之炁点化肉身,去除阴质,成就纯阳之体。不仅结成内丹,还修出了道家的六神通。

    道家的六神通是目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心通,比起佛家多了鼻舌二通,少了宿命通和漏尽通,其中身通“能飞行上下,履冰涉水,经山触石,无望慑碍,分形散体,千变万化,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比佛家的神足通厉害多了。道家完成筑基后也有漏尽通,却仅指阳精不会泄漏,又比起佛家漏尽通能除烦恼,得解脱,证罗汉果位差得远了,总之各有所长。

    炼炁化神完成后,元神得纯阳之炁相助去除后天阴滓成为阳神,养成“圣胎”结内丹,就进入炼神还虚阶段。炼神还虚是要把下丹田的“圣胎”搬迁到上丹田存养,称为“哺乳”,就像胎儿变成了婴儿,要把婴儿养大,时间大概是三年。存养功夫纯了,也有信号,看到雪花飘飞的景象,就是“出神之景”,就可以阳神出壳了。之后是九年面壁大定,粉碎虚空,练虚合道。

    阳神出壳时遇到的神奇景像有很多,丹书记载黄帝、钟、吕、刘海蟾、全真诸子乃至释迦牟尼都不一样。为了安全第一次出壳后马上收回,之后出壳时间由短而长、环境由白天而黑夜、次数由少而多、距离由近而远,出入越来越自由。再把阳神摄归本体上丹田存养,像母鸡孵蛋时一样紧紧护持,反复炼化,“一炉火焰,炼化虚空作微尘”,直到阳神超出三界,与道合一。

    最早论述炼虚合道“粉碎虚空”的就是三联版小说以前被写成“龙骑士”尹志平的著作《性命圭旨》,之后伍柳派也有相关论述。这一阶段的是很难炼的,南无派刘名瑞没有获得了口诀,三十年都没有粉碎虚空,千峰派赵魁一获得了口诀练了十二年也没有练成,超过了“九年大定”时间,他们最终阳神冲举飞升“尸解”而去。可是“尸解”无法实证,任何一个死去的人也可以忽悠说是“尸解”,几乎可以理解成炼虚合道失败了。

    花了整整二十天时间,几个人总算把内丹功法整理出来了,是沈飞整理功法时间最长的一次。这还是因为很多经典众人都已经滚瓜烂熟,只需要提示哪些著作重要,回想一下就恍然大悟,只有部分目前还没有出现的伍柳派著作要重新研读一遍,理论也与全真龙门派有渊源,一点就通,节省了大量时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