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华夏志怪 > 第77章 讨债

第77章 讨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今的沈阳是辽宁的省会城市,无论从经济和地理位置上在东三省乃至全国都至关重要,在世界上也闻名遐迩。要说沈阳的英文名字有人想当然的说是“shenyang”,其实不然。沈阳的英文名字叫“谋克墩”,也可以说是“木克屯”,出自满语天眷盛京的意思,英文的写法是“mukden”。沈阳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商业街,一个叫“中街”;一个叫“太原街”。老沈阳人如果没有什么特定目标,习惯住城东的逛中街;住城西的逛太原街。两条街都很繁华,其中中街历史更为悠久。中街是在清初建立的,最初是在沈阳城内改建的井字大街,井字的八个尖端,直通砖城四面的八个城门。“井”字的第一横画的中心是今天故宫所在地;第二横画的中心辟为商业区,命名四平街,取四季平安之意,又名中街。最初中街上做买卖是为了方便王公贵族购物,如今才发展成商圈。现如今这条东西街道,作为沈阳城内的商业中心,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清初那时候,中街的长度,东起钟楼,西至鼓楼,为一百七十三丈八尺,南北宽三丈五尺。在大街南北两面,东西排列着两行商店门市平房,檐牙相接上有雨塔(就是探出街面两三尺的房檐),下有台阶,台阶以下是一尺来宽的流水明沟,没有人行道。中街的道路,先是用三合土砸制而成,并不坚固,每逢隆冬,有的地面冻出裂缝,地窍生风,寒气逼人。人们行走在上面很不方便。光绪三十二年,经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准修筑中街马路。此项工程由日商饭冢工程队承包,共花现小洋38万元。中街的十字马路筑成后,各家商店陆续进行门市修整。到了1917年,中街的建筑基本有了规模。在路南从西到东的四十多家商店中,最西有同聚源帽店,东邻洪顺盛和洪顺茂两家丝房,再东是两层青砖老式楼的天益堂药房,接着是老天合丝房。东面,最东是庆丰润帽店,稍西是东北银行、裕源公金店、大德生西药房等。在路北的40多家店铺中,最西有制毛笔的权威商李湛章,稍东有谦祥恒、裕泰盛、瑞林祥,再东有内金生、内宾生两家鞋店和萃华金店西号等,接下来就是都城隍庙,都城隍庙东邻萃华金店总号。经历了沧桑变幻,今天的沈阳中街依然屹立在风雨之中。从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红色牌楼进入步行街,左边是一排小商品淘货摊儿,摊主吆喝声此起彼伏。中间是各种“大伞”,伞下或是婚纱影楼宣传的展板,或是一个个小小的小吃亭,还有几步一个的长椅,为购物者提供了休憩与欣赏的地方。右面则是各种著名店铺,百货大楼、大药房、购物中心、影院拔地而起,诉说着如今沈阳中街的辉煌。

    小吴是个80后沈阳人。要说小吴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赌钱。这抽烟、喝酒还差点,这赌钱是尤为爱好。什么扑克、麻将、牌九、出圃……哪怕是猜拳,只要是跟赌钱能沾上边儿的,小吴不说精通,但也绝对熟悉。小吴以前在五爱街给哥哥嫂子帮忙卖衣服,后来自己年岁大了总帮忙也不是办法,就兑了一个饭店自己当老板。开店当天朋友纷纷到贺,送礼的送礼、随份子的随份子,小吴在自己饭店安排了几桌招待。席间小吴多喝了几杯,晚上就跟几个人一起打麻将。一宿下来输了个底儿掉。不但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就连饭店也是别人的了。小吴也干不成饭店老板了,去一个小区物业里干了一名保安。小吴当上了保安也不消停,兜里时常揣着一副扑克和同事们“斗鸡”、“吹牛”、“一翻两瞪眼”。同事打趣说小吴是腰里一副牌,逮谁跟谁来。按理说小吴这样的没有姑娘能跟他,但是这小子也不是个消停人。闲暇时间通过手机里的微信和交友软件频频和异性聊天见面,接触的时候常常利用自己五爱街帮过忙的经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商业巨子”的形象,总有对其不了解的姑娘稀里糊涂的就跟他上了床。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小吴一次不小心,把一个姑娘弄怀孕了。这回好,小吴因祸得福,俩人“奉子成婚”。结婚当天热闹非常,亲戚朋友纷纷光临现场,小吴风风光光的把姑娘娶进了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小吴媳妇又临产住进了妇婴医院。要说现在生孩子和以前可不太一样。现在生孩子都去医院,过去生孩子都请附近的“三姑六婆”去家里生。这里说的“三姑六婆”可不是临产人家里的亲戚,三姑六婆古代已有,古代典籍也有记载。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注释:“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其中稳婆就是接生婆,倒不是说要把这九种职业的妇人都请家去,生孩子请个尼姑、道姑干什么呀?三姑六婆是泛指包括接生婆在内妇女从事的九种职业。自己媳妇儿在医院生孩子,小吴自然在医院里陪护。这天闲来无事小吴的手机响了,是小吴的一个战友打来的,说自己来沈阳出差想见见小吴。小吴和这个战友在部队关系就不错,退伍以后虽然各奔东西,但也没断了联系。小吴听说战友来沈阳了要见面,自然满口答应殷切招待。小吴带战友去了抚近门外一家名为“鲜一”的朝鲜族烧烤店。两人互道近况推杯换盏。这酒精最大的特点是能放大一个人的情绪,你要是高兴,喝了酒以后能让你兴高采烈,甚至手舞足蹈;你要是哭,管保能痛哭流涕,悲伤到不能自已。俩人因为长时间没有见面,自然又是秧歌又是戏的聊个没完。从部队里的趣闻聊到退伍以后的生活,俩人有说不完的话题。酒后,战友提议说:“我好不容易来趟沈阳,你不带我打个卡啊?”这打卡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去一个当地比较有名的地方。小吴一琢磨现在都晚上了,古迹都关门了,迪吧乱哄哄不太适合自己的年龄,唯有中街不仅离的比较近,而且也比较繁华,在沈阳也颇有名气。于是跟战友说:“你有啥要求你就说,我绝对给你办到,沈阳街你打听打听,就没有我办不了的事儿。”小吴受酒精影响,嘴上打飚、脚下发飘。没喝酒他是东北的,酒后东北是他的。说完俩人晃晃荡荡互相搀扶着朝中街走去。这一路上雾气昭昭,隐隐还泛着绿光。抬头看,天上月亮还挺大的,天上的繁星映衬着身边的建筑,小吴大舌头浪叽的吹嘘着自己如何如何,一旁战友附和着他的话。俩人朝北走了大约一站地的距离,来到了一条街。街上灯火通明买卖林立,各种买卖铺户门口都挂着幌子,幌子分为立幌、挂幌两类。小吴奇怪,这中街怎么也玩起了复古的主题,如今想看幌子得去关东影视城了,可没想到中街也到处都是。两人继续朝前走,小吴的战友没来过,进店这看看那翻翻,都是些日用杂货,没什么特别的。两个人一路向西,突然小吴听见一个声音:“开牌!对儿!截了!你这怎么着啊?”,这个声音小吴太熟悉了,这是推牌九的声音啊,小吴急忙拉着战友走过去,路上,战友被街上一个卖糖画的吸引,围着摊子看了起来。小吴一个人走过去,只见一个门市里一堆人围着桌上的四个赌客看热闹。小吴没进去,怕是拍电影的,贸然进去再弄出来个穿帮镜头。抬头看,一个挂幌随风招展,上面画着一对骰子写着三个大字“如意坊”。门上“如意坊”的木质招牌因为里面没有灯的缘故在夜幕下也显得黯淡无光。正看着第二把伴随着骰子声又开牌了,就听桌上一位说:“天牌在我手,想要啥都有。”又有一个接着说:“小猴树上趴,大猴来看家。”。待桌上的依次念叨完,桌上站起来一个喊道:“我赢了,给钱!”。桌上有一个接话说:“你要钱有啥用啊?这么地吧,我有个同事叫吴涛,媳妇儿今天在妇婴医院生孩子。他欠我两千块钱,本来打算我去要呢,这回你去吧。”小吴心下害怕,吴涛正是自己的名字,自己媳妇儿也正在妇婴医院待产,就朝那人看过去。一看不要紧,说话的正是自己的一个同事。那人和小吴一样也爱赌钱,不一样的是此人不抽烟;不喝酒,在赌徒里也算是个奇葩。一次小吴和几个同事打麻将,其中就有这人一个,那天小吴运气不好,输给了这人两千块钱。由于小吴当时兜里没有,所以暂时也就欠下了。可没几天这人又跟别人赌钱输大了,为此就自杀了。小吴当时还挺庆幸呢,自己可以赖过去两千块钱,没想到这会儿找上了。站起来那位点头同意,看热闹的纷纷道喜。有的说:“你运气可真不错,这把可抄上了。”有的说:“过去以后随便花,可劲儿造。哥儿几个等你。”小吴不由得看向站起来那人的脸,那人长的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额头上的眉心处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胎记。小吴此刻心生恐惧,酒也醒了大半,拉上战友匆匆离开。等小吴回到妇婴医院,小吴的媳妇儿已经生完了,八斤多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小吴接过孩子一看,这孩子的额头上的眉心处也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胎记。几天之后,小吴的爸爸让小吴去酿名斋给孩子起个名字。小吴一家文化程度不高,家里对孩子的降生又比较重视。正好小吴的爸爸有个退休的老同事,开了个买卖叫“酿名斋”,专门给人起名,也兼顾公司起名和风水堪舆。这几天小吴一直闷闷不乐,他一直想不明白,那天晚上在中街看见的究竟是自己酒后的幻觉,还是现场有剧组拍戏。小吴拿着孩子的生辰八字按地址找到了那家“酿名斋”。进门一个老先生坐在吧台里,身后墙上贴着一个太极八卦的图案,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夫妻有缘,或善缘或孽缘,无缘不聚。”,下联写,“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小吴坐下来,跟老先生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那晚中街的经历,老先生没多说什么,而是给小吴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清代文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事儿。大致是说有个人老来得子,一家人自然是对孩子加倍宠爱,但这孩子却总是有病。有人就跑过来对那个人说,这孩子是来要债的,养不大,别养了。那人不信,坚持给孩子看病。直到有一天,孩子又犯病。那人请来大夫给孩子瞧病。就听小孩儿在睡梦中说:“这是最后的八十两。”家人大夫一通忙活,最后孩子死了,一算诊费,正好八十两。小吴听了似有所悟,深以为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