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愧是我大宋镇国侯
九州岛这边,当官员和百姓接到搬离的通知的时候,一开始还难以置信。
后来当得知京都被轰炸的惨状后,很多人顿时就怕了,于是连夜收拾包裹离开九州岛。
虽然很多人不想背井离乡,但是这里以后是大宋的地盘,十日之后大宋就要过来轰炸了,不想死只能离开。
当然,也有一些人顽固的不想离开,或者他们不相信大宋真的能从天上轰炸。
于是这些人就留了下来,还有些庄园主组织家丁武士准备反抗。
倭国皇室筹钱还需要一段时间,九州岛百姓撤离也需要十来天,所以霍去病派人回去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了秦始皇。
秦始皇大喜,当即就派李宝率八百艘战船来支援霍去病等人,一是往回运输金银,二是彻底占领九州岛。
这些战船款式不一样,有的是原来大宋的,有的是没收金国的,有的是民间商船改装的,还有好几艘现代化的战舰。毕竟时间短,任务重,只能先这样了。
秦始皇在册封李宝的第二天就给了他好几艘先进的战舰,还给了他很多的关于海军的资料,李宝如饥似渴地钻研,熟悉战舰的操作,并且培养操控战舰的人才,忙得不亦乐乎。
李宝本以为要很久以后才有机会出动海军,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任务了。
李宝率领的船队几天后就登陆了九州岛。
此时,给倭国人撤离的时间还剩下三天,于是李宝派出一部分船队去本州找霍去病运输金银,剩下的全部留在这里,只待三天后彻底驱逐所有倭国人。
倭国剩下的百姓一看宋军真的登陆了,又撤走了一大部分,现在剩下的只有极少数。
又过了几日,霍去病这边先期拿到了两千万两黄金和八千万两白银,这是倭国现在能凑齐的全部金银了。
看着这么多金银,霍去病心中庆幸,还好李宝率船队来了,否则他是真发愁,太重了。
宋代一斤约为640克,一斤有16两,所以宋代的一两约为40克。
换算下来,两千万两黄金的重量是8000吨,八千万两白银的重量是32000吨,加起来是4万吨,
用轰炸机运输显然不合适,最适合用船运回大宋。
拿到金银后,霍去病等人拿着合约离开了京都,十日之期已到,他们要去轰炸九州岛。
看着霍去病等人离开的背影,崇德上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祸害终于走了!他的乖孙子也不用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了。
近卫天皇每次见到辛弃疾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瑟瑟发抖,直接逃离,辛弃疾有时候还追上去揍人家一顿。
这皇宫里每一个角落,辛弃疾都撒过尿,因此整个皇宫在霍去病等人离开后,都时不时飘过一股尿骚味。
轻轻地,我走了,留下了很多尿,这是我占有的标志,这里有我的味道。
过几年,我再来,会真正取回属于我的一切,这倭国皇宫,会变成我的府邸!
——辛弃疾
大宋的军舰满载着金银,在空军战队的护航下,驶回了九州岛,与其他舰队汇合。
此刻,岛上的倭国人已经极少了,霍去病和岳云率领的空军战队联合李宝率领的军队开始清场。
李宝海军战队来了800艘各式舰船,十几万人。
这样一支军队战斗力极强,根本不是剩下的倭国百姓和地方武装能比的。
更何况还有空军的轰炸。
“从此刻开始,九州岛就是我大宋领土,如遇倭国人,杀无赦!”李宝一声令下,大军开始地毯式清场。
一座座庄园被摧毁,一群群人被杀戮。
九州,变成了炼狱般的存在。
这些人临死前悔恨不已,他们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逃走,为什么不相信宋军的实力。
整整一个月后,大宋军队彻底接管了九州岛。
秦始皇直接派了官员过来任职,并配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又过了一些天,大宋不少的商人开始在这里建立商行和置办田产。
后来,也有一些沿海地区的渔民来这里歇脚,九州岛渐渐恢复了繁华,成为宋朝一处商业据点。
面对这一切,倭国那边是又气又恨但是又没有办法。
这么多年以来,他们都是独享这片岛屿,与其他地方隔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但是此刻,他们居然与大宋接壤了,这让他们生出强烈的不安,仿佛大宋随时都会对他们发起进攻。
霍去病等人回到了家中,辛弃疾高兴地跟秦始皇说自己在富士山和倭国皇宫占地盘的事情。
“好,不愧是我大宋镇国侯,不愧是朕的儿子,你喜欢的话,那倭国皇宫以后就给你。你快点长大,长大后,朕封你为王,跟朕一起占领更多的地盘。”秦始皇抱着小辛弃疾笑道,干儿子也是儿子啊!
赵构亲生儿子死了,吕布又是个不讨喜的,自己就算是偏爱辛弃疾,估计世人也觉得正常,毕竟辛弃疾太可爱了。
这小孩真是越看越喜欢,能脚踩天皇脑袋,真是挺猛的。
难怪历史上的辛弃疾能率领50人夜袭金军大营,从几万军队中活捉叛徒张安国啊!从小就这么猛!
更难得的是这小子文武双全,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起多少后世人的共鸣啊?
众人听到秦始皇许诺辛弃疾封王,不由得心生羡慕,一个小孩何德何能让官家如此厚爱啊!
辛赞则是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好好培养辛弃疾为国家栋梁,不辜负官家厚爱。
过了些日子,科举考试会试阶段已经结束,到了殿试的环节。
殿试的试卷由阅卷官们阅完后,选出答的最好的,最多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及另七人名次。
可以说,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含金量极高,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因为宋朝殿试试卷是将名字糊起来批阅的,所以只有拆开后才知道谁中了榜,这样很公平,也能为国家筛选真正的人才。
当众人看到状元和榜眼名字的时候,不由得傻眼了,很多人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