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官场:从基层崛起 > 第215章 成果初显

第215章 成果初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六的晚上王笠纶一家人难得的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们这个家有点奇怪,儿子有两个妈,但气氛始终很融洽温馨。

    王笠纶和儿子的交流确实很少,或许也是因为交流太少,面对王笠纶时,儿子表现的还有些畏惧。

    可能这么说有些严重,但确实是有些放不开的。

    当讨论的出国学习的事时,儿子也有些不太敢表达真实想法。

    好在两位母亲都善解人意,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多话她们都帮着说了出来。

    “你自己是什么意思?”王笠纶最后还是问了儿子自己的意思。

    “我觉得两个妈妈说的很对。”儿子犹豫了一下后答道。

    “那行,随后我们给你安排出国,你自己也做下准备吧。”王笠纶没有再说什么,他看得出来儿子确实是想出国的。

    又过了几天,王笠纶接到通知,让他次日下午到政务院开会,会议规格很高,是政务院的办公会议。

    这种会议几位正副院长,政务委员,以及正副秘书长等人都会出席,王笠纶算是被特别加进去的。

    王笠纶已经提前知道了会议的主要内容,很明显就是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他也估计老夏会让他在会上发言,因此也提前做了一些工作。

    很快就到了会议开始的这一天,这也是王笠纶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格的会议,可以说这种会议就是真正的左右时代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会议。

    会议直接是夏庭邺主持,每个人手上也都提前拿到了会议资料,显然开会之前夏庭邺的办公室团队,已经做了更多的调研。

    一开始就直入主题,而夏庭邺引入主题的点,正是王笠纶提到的那个三川镇畜牧站。

    那个编制比全镇的牛都多的畜牧站。

    这种会议的气氛有些沉闷,就算发言每一个人也都是斟字酌句,果然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夏庭邺点名让王笠纶来发言。

    “王主任早些年也参与过基层的体制改革,当时你所在的县还是全国唯二的两个试点县之一吧?说说看你的想法。”夏庭邺让王笠纶发言,还提了一句王笠纶的过往。

    这话基本上就是在说,这方面王笠纶是有经验的,而历史也已经验证,当时徽山县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

    成功的人说的话自然更有说服力,这是夏庭邺希望通过王笠纶的发言成为会有转折点。

    这基本上也是大多数领导掌握会议节奏的一种常用手段,一开始抛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安排一个心腹,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也可能不用商量,懂事的心腹一眼就能看出领导的心思,自然发言就是往领导希望的方向上靠。

    有了这一番发言,接下来领导就顺势认同观点,剩下的就是附和与赞同,再接着讨论的主要方向就变成了该如何去做这件事。

    领导讲究的就是一个不着痕迹,润物细无声。

    王笠纶的发言确实也很有针对性,主要讲的也就两个方面。

    首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没说自己暗访云凤镇所得,而是通过会议提供的资料数据,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而后提出改革如何启动,既然是中州最先提出的,那就干脆让中州找个县先行试点。

    果然王笠纶七八分钟的发言结束后,会议的议程直接转变到改革目标和具体该如何操作上。

    王笠纶之后是兰副院长发言,她倒是对王笠纶的提议进行了补充,认为一个县试点不如学二十年前那样,弄两个县试点对照,正好还是让河西找一个县。

    这些话参会的人都懂,这分明就是河西系的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谁都知道中州和河西都是夏庭邺的势力范围,选这两个地方试点,那成功的几率自然非常高,如果两个地方都成功了,全国推行其他巨头都不好说什么。

    而且这种事情还真就只能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先行试点,要是放在别人的地盘上,给你搞得不伦不类,最后可能沦为笑柄。

    古往今来这类事情可不少,放古代内阁首辅制定的好政策,因为在地方没有自己的势力,好心办坏事,最后弄得草草收场的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直接沦为吉祥物的,这类同样不在少数。

    会议最终敲定,让中州和河西自行择一县作为试点,具体方案地方党委政府按照政务院会议原则自行规划。

    王笠纶以为到此会议就该结束了,可夏庭邺忽然又抛出了一个话题,这可是事先都没和他通气的。

    “农村群众是咱们国家最广大的一个群体,也是国之根本,等这次改革成功之后,我想是可以考虑,彻底免除农村群众一切税费的时候了,这件事也该提上议程。”夏庭邺好像是临时想到的,听起来这也像是一个临时提议。

    王笠纶注意到,旁人应该也都事先没有得到通气。

    这个问题大家倒也不是很意外,因为这两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有一些学者专家提出过了,只是还没有放在国家层面讨论。

    现在夏庭邺在这种会议上提出来,那这事就要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研讨阶段了。

    虽然没有得到事先通气,但王笠纶还是明确的表示了支持,最后会议纪要里,这件事也被安排到相关部门开始前期调研讨论了。

    而这件事主要前期工作,还就丢给了发改委和农业部,以及财政部。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王笠纶的工作强度又变大了许多,不过好在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具体跟进大多数事情了。

    地位的变化工作性质也有了本质的改变,他要做的更多是掌握方向,解决一些下面人解决不了,或者说不敢做决定的事情。

    基层行政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废除农村税费,成为了未来两年主要做的三件事。

    很快这三件事也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热点,同样也是群众讨论最多的话题,而有了这些事情,政务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逐渐有所改变。

    办实事,关心基层,这种标签被大多数人认可,就连夏庭邺对政务院的掌控也逐渐加深。

    而有了基层群众的好感,政务院的行政命令,在地方执行程度也有所提升,加上发改委的权力,原本地方势力膨胀的趋势被有效遏制。

    (实在抱歉,不是故意拖着不写,而是新书写一天,相当于这本书半个月收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