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技重施
寅时,一阵吵闹声打破了一夜的平静。
“按规矩我们赵姨娘每月应得二两月钱,每日一斤炭火。现如今天寒地冻的,日日克扣炭火。偌大的府内,青天白日的就想着冻死我们不成。”赵姨娘身边唯一的丫鬟巧儿站在厨房门口嚷嚷。
“哎呦,日日都按照份例给了你们的,白纸黑字按着手印的。巧儿姑娘,可不兴这样血口喷人的。”厨房里的管事冯妈妈说道。
“那手印为何与我平日里的不同,不如冯妈妈拿出来,让众人瞧上一瞧。”巧儿不服气的说道。
听到这话,冯妈妈扫视一圈,悄悄来到巧儿身边,压低声音威胁道:“巧儿,我劝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乖乖地领了炭火走人便是,小心老夫人给你发卖了。”
听到冯妈妈的警告,巧儿只留了句:“哼!”便拎着背篓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背影,冯妈妈小声自言自语:“真是不知足!”
西跨院门口。
“二夫人,巧儿有冤情,万望二夫人主持公道。”巧儿跪在西跨院门口大声喊冤。
听到有人在院门外喊冤,西跨院管事周妈妈赶紧来到门口。
“巧儿,二少爷和二夫人尚未起身。你先回去,待二夫人用过早膳,我便一早替你传话。”周妈妈好言相劝,将巧儿暂时劝了回去。
早膳刚过。
“夫人,今儿个一早,赵姨娘房里的巧儿姑娘跪在地上喊冤,说是厨房管事冯妈妈近几日克扣她们房内的炭火。”周妈妈如实禀告。
“知道了,你缓些时候去厨房处,告知冯妈妈。日后的炭火,务必日日按规定份例发放,违者罚月钱的一半。前几日克扣的数目,今日也一并补足了。”崔知韵给身边的碧珠一个眼神,碧珠立即从袖口里拿出二两银钱递给周妈妈。
周妈妈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这是主仆三人相处十几年的默契。
周妈妈和碧珠是崔知韵的母亲一手调教的,自是眼力和忠实度不凡。
厨房外隐蔽处。
“我们夫人知晓冯妈妈,平日里管理厨房一干事物的为难之处。这是我们夫人的一番心意,你别嫌弃少。”周妈妈将银子塞进冯妈妈的手里。
冯妈妈惊喜过望:“哎呦,这不是折煞老奴了吗。二夫人的打赏哪敢嫌弃。夫人真是体恤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夫人的吩咐,老奴照办便是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磨推鬼。
郑氏原先管着家,冯妈妈自是听从她的。
现如今是二夫人管着家,郑氏还像以前那样,让冯妈妈时不时地克扣李明远的妾室——赵姨娘的一应物品。
这等事让一向圆滑的冯妈妈很是为难。
崔知韵自然知道这里面的缘故。
无非是赵姨娘体贴入微,人又和善,甚得李明远的欢心。
善妒又骄横的郑氏眼里哪能容得下赵姨娘,于是她便各种作践赵姨娘。
今儿个克扣她的炭火,明儿个克扣她的月银。
纵然如此,赵姨娘也不敢跟李明远告状。
只因,赵姨娘生的兰姐儿在郑氏跟前养着,她担心告状必定会让郑氏在避人处虐待兰姐儿。
于是,可怜的赵姨娘也只能忍气吞声。
崔知韵给了冯妈妈二两银子,让冯妈妈给郑氏回禀的时候注意分寸。
这样既不得罪郑氏,又能照顾到赵姨娘的生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是,可怜了崔知韵的嫁妆,时时贴补着这个看似风光的勇忠伯府。
有道是管家三年,猪狗都嫌。
崔知韵刚管家一年,便知各方都得罪不得。
累了一日的崔知韵在酉时即将过去,才草草地用了少许晚膳。
顾不得梳洗,她便来到平姐儿的床前,看着熟睡的平姐儿一脸慈母般的欣慰。
“好孩子,娘亲定要找个时机,尽快将你带回身边,不叫你夜夜想着娘亲。”
也许只有平姐儿能抚慰她内心的各种苦楚了吧。
只是,即使这样的母女时光对崔知韵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平姐儿身体康复不过兼旬,郑氏便忍不住故技重施了。
早膳时分,看着下人们将一切膳食准备妥当,便着人请李明远和郑氏用膳。
一炷香的时间刚过,李明远和郑氏坐下准备用膳。
崔知韵给公婆各端完一碗粥,正准备给公婆布菜,便听见婆婆开口。
“哎呦呦,最近也不知是怎么了。胸口发闷,难受得紧。”
李明远见状,适时关心道:“让郎中今日来瞧瞧吧。”
话虽是对着婆婆说的,但眼睛却是看着崔知韵的。
崔知韵内心无语:怎么整日的就是个胸口发闷,也不换个说法。
但是她仍面色如常,立马接话:“是,儿媳这就着人找郎中来瞧瞧。”
说着,崔知韵便将软糯入口的早点置于婆婆面前。
看到眼前的一幕,李明远甚是满意的点点头。
侍奉公婆用过早膳,再将府内一应大小事务吩咐下去。
一个时辰已经过去。
崔知韵硬着头皮来到正屋外。
“婆婆万安,郎中瞧了,现下如何,可好些了吗?”
“二夫人宽心,郎中瞧了。说是心情郁结所致,只需心情疏散即可。若是有儿孙绕膝,自是心情舒畅,身体康健。”郑氏身边的于妈妈回道。
崔知韵知道这自是婆婆的主意,无非是又想要将平姐儿拢在身边,胁迫自己用心管家。
“那不妨圆哥儿来吧,他正值幼学之年,是个机灵的,又惯会讨您的欢心。”崔知韵抢先一步答道。
“那是个皮猴子一个,半盏茶的功夫都坐不住,闹得我头疼。何况你长嫂身子一向是娇弱,怎可让他们母子分离。我还是喜欢平姐儿乖巧懂事。”郑氏满脸堆笑。
崔知韵听到这里,还想再辩解几句。
“儿媳是怕平姐儿只是个孩童,反而让母亲受累。”
“别说是豪门府内,就是寻常百姓之家。长辈身子不利,儿孙环绕膝下也是常有的事。怎到你这里就这般不情愿。”郑氏佯装恼怒,还伴随着一阵阵真假难辨的咳嗽声。
话既说到此处,崔知韵也是无从反驳,只能忍气吞声的默许。
若是一味反驳,让婆婆故意散播出去,那就是崔家的女儿惯会忤逆长辈,而且十分不孝。
这样的话外人不知内情,只会选择相信和传播闲言碎语。
日子久了,崔家的家风和口碑便会一落千丈,那自己的嫡亲妹妹将来许配好人家便是困难了。
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仕途怕是也要受影响了,毕竟官员和其家属的品行也是朝廷用人的重要考量之一。
当日她便差人将平姐儿送到了婆婆屋里头。
无奈的崔知韵只能忍着眼泪,不顾平姐儿的一声声:“母亲,我不想去。母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