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自杀
当天王开洋带着市里工业生产办一些人,来到一分厂,召开职工大会,搞安全生产教育并搞恢复生产动员,轰轰烈烈的,声势造得很足,那个年代就兴这个。
总厂的厂领导也来了。
主持会议的是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的陈冬长,市工业办高主任就安全生产做了长篇报告。王开洋到场了,可正式开会时,他就离开了会场,按既定的程序,他要代表组织找各位厂领导谈话。
谈话也包括韦良渔,他包干一分厂,自然早到,可后来找不见他了。
最后在一分厂炼钢车间的铸锭坑附近,拾到一张韦良渔写的检查书,内容不全,但上面有自责的言语。
人们据此认定,韦良渔自己感到责任重大,于心有愧,跳进铸锭坑,自杀了。
王开洋向市里报告也是说自杀的。
死了十一个,又死一个,市委李书记在外面学习,接到报告后,陷入了沉思。 除了给王开洋打电话了解了一些情况外,又亲自给市公安局局长打电话,让他亲自布置警力,介入调查。李书记,不能亲自深入温钢了解情况,可王开洋的过往情况,他知道些,大老粗,可雄心勃勃,爱搞一手遮天。他也知道,像温钢这样的大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是时有的事,但此问题没处理好,又发生另个事件,这是怎么处理的?不能光听温钢自己报的情况。所以李书记对此十分谨慎。
经过了大量排查,韦良渔死时,正是分厂开安全教育大会的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整个分厂各车间的员工,除了炼钢车间有几个看炉的,不能参加的,都去制造车间开会了。当日铸造车间,只有一个铸件,而且钢水注入后,正在自然冷却,也不需要人看。否则韦良渔,死在铸锭坑会有人看到的。
会前,王开洋特别强调,分厂的任何人都必须参加这个会议,就是休班的都得来参加。这是从安全教育不漏一人考虑的,无可挑剔。
有人看到李厚银没参加大会,却独自一人往炼钢车间去,铸造车间和炼钢车间都是连着的,它在炼钢车间左边,通过天桥过道几分钟就到。他有时间作案,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所以当晚,李厚银被市公安局请去谈话。
他回答的结果是:王市长找他谈话,和王市长在一起。
说这话时,市公安局主管刑侦的马副局长盯了他很长时间,最后又问了一下:“你能确定吗?”“当然!”李厚银相当淡定、从容。
这回该轮着李厚银盯马副局长了:“你不信,可去问王副市长。”公安局又找王开洋求证,王开洋都没考虑,就确认他们在一起。其实王开洋也是重点怀疑对象,也在公安部门调查的范围内,可他们不敢直接问常委、副市长,倒从李厚银处得到了反证。
真是自杀吗?韦良渔都害怕进监狱,他敢自己跳进1000多度的钢水中,不合逻辑,完全不合逻辑。李厚银回想,王开洋既然事先定好的谈话,他应在炼钢车间主任室等着他,为什么行色匆匆从外面走来,而且说话声音不正常,
马副局长问李厚银时,他没全说真话,有一段时间,他实际上并没有和王开洋在一起,王开洋有时间,有条件把韦良渔诱骗到铸造车间,然后趁无人看到,突然下手。把韦良渔推下充满高温钢水的铸锭坑中,定是王开洋精心设了这个局。包括和他的谈话,许之温钢总厂厂长,并让他明白,他们是捆绑在一起的,利益是一致的。王开洋要是倒了,他仕途之路的靠山也没了。这样从自己利益出发,关键时就能自动给王开洋做假证。一阶段以来也确实是这样。
王开洋好像是看透了他,吃定了他。
不是吗?上次就为了前途,放弃了联手宋可馨告王开洋机会,最后导致宋可馨非正常死亡。宋可馨死了,给自己寄来了证据,可自己还是没勇气揭发王开洋,而且王家兄弟让人举报“洗钱”,又是自己改的账。
这回又联手王开洋战胜了韦良渔。是不是王开洋看出了自己功利心?一定的,肯定的。现在和王开洋利益一致,他不会对自己下手,可是有了冲突时,他也会对自己下手,韦良渔就是样板。前番他一个人去见王开洋,就有被王开洋谋害的可能。不用说走在天桥上,有突然被推下的可能,就是走在地上的过道,上面掉下个螺丝帽都可能把自己砸死,更不说设计炉爆,制造钢水迸出。在钢铁厂子内,轻而易举地就能制造事故,让人死掉。一想到这儿,他后怕极了!他真不敢往下想
自打这以后,李厚银就不下车间去了。
关于韦良渔的死因,公安部门并没有找到他杀的线索,韦良渔自杀这个结论也得到了一分厂管理层的一致认同,似乎也只有韦良渔自杀这一个可能。就这样,韦良渔被定为自杀。
李厚银又一次成了王开洋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