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要求
楚黎照:“……”
她顿时就没了从萧砚那里套话的勇气,这半分不让人的气势真是令人望而却步。
萧砚把玩着手中的白玉,眸光若有似无的瞥向楚黎照,似乎是在等她开口,楚黎照咬了咬牙,心想,毕竟是自己有求于她,自然要先张口:“砚王殿下,您对此事有何见解?”
她说完,便看向萧砚,眼巴巴的等着萧砚回复。
此时,微风拂过楚黎照的脸庞,她觉得这天气似乎有些清凉了,不似刚刚那么燥热。
“哦?郡主可是在求本王?”萧砚收回手中的玉佩。
楚黎照:“……。”
表面上两人之间甚是融洽,背地里暗流涌动,楚黎照恨不得把萧砚骂了个底朝天。
简直是小人得势!
岂有此理。
萧砚嘴角噙起一抹笑,起身走到楚黎照身侧,修长的双腿直愣愣的占满了楚黎照所有的视野。
这腿,真长啊。
哦,不对,此时此刻不是论究这个问题的时候。
两人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近到楚黎照都能够嗅到萧砚身上的檀木香,实在是清而不郁。
“既然郡主开了口,那本王便给郡主讲讲。”萧砚松开握在秋千的手,随即说道:“熙和部此次来晋并非是为了和亲,当然要的也不止和亲。”
“熙和与大晋即便是和亲顺利,不出五年也会继续打仗。”
楚黎照望着萧砚,再抬头看了看天上被乌云遮住的明月,心中好像被蒙盖上一层阴霾:“殿下的意思是,熙和部和大晋必有一战,且是决一死战?”
萧砚沉吟片刻,接着说:“四十年前。熙和与大晋尚是南北各自统治,后因皇祖父拓宽疆域攻打各个小国,将他们的领土据为己有,熙和昭明帝便下令与大晋开战……”
“这场战争中,最不应该牺牲的那便是皇祖父的嫡妹羲若长公主,也是熙和昭明帝的皇后。”
先帝的嫡亲姑姑,羲若公主—萧羲龄。
“羲若公主?”楚黎照好像记起了什么,那不是外祖母的手帕交吗。
萧砚听闻楚黎照的喃喃自语,便也停止说,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她。
看来,她对羲若公主有所耳闻的。
“那熙和会因为一个公主与大晋不死不休?”楚黎照心中更是疑惑,她虽听说过羲若公主的名讳,但不了解她的事迹。
只不过,洛国公府中还藏有羲若公主和外祖母的画像,据说是外祖母和羲若公主是同日出生,只不过羲若公主早出生两个时辰,后来两人因某些事结缘成了闺阁姐妹。
楚黎照连忙走到萧砚身边,看了看周围,接着用期待的看着他。
萧砚被楚黎照盯得有些发怵,便只能硬着头皮接着说:“昭明帝少时在大晋为质,羲若公主对他甚是看重,本应成为羲若公主的驸马,奈何情之一字最是留不住”
“昭明帝的父皇突然驾崩,熙和立刻陷入夺嫡之争,昭明帝的嫡亲皇兄也在此时被人暗杀,各个皇子互相残杀,竟到最后无人可承位,于是便派人来大晋接回了昭明帝。”
接回去了?
那为何羲若公主又成为了熙和的皇后。
反向和亲吗?
楚黎照眸光沉静,面容姣好,此刻却带着一丝疑惑:“如此这般,羲若公主为了昭明帝嫁入熙和?”
“并非如此。”萧砚看着楚黎照紧接着说道:“三年后,姑祖母被赐婚给丞相之子—顾墨邬,也是忠勇侯顾元的嫡长兄,后来昭明帝荣登大宝平定好国内的事务后,亲自来晋提亲要求迎娶姑祖母。”
“奈何情深缘浅,姑祖母已经被赐婚给丞相长子,皇家威严,自然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即便彼时答应昭明帝,姑祖母也没有嫁他的想法。”
楚黎照听到此时,便浅浅的叹了一口气,倘若是她,自然也不会选择原谅。
彼时已经选择权力,如今再来迎娶,权力和她已经做了选择。
弃我者,永失我。
她想,如果是她,也不会再选择昭明帝。
萧砚侧眸看向楚黎照,只见她想的有些出神,便不由自主的问道:“如果是你,你还会答应吗?”
只见小姑娘猛然回神,眼神带着坚决。她的声音如山中泉水般清灵,带着一丝凉意:“绝不会,”
“那殿下会吗?”
萧砚道:“本王会,只要她愿意回头,我就一直在原地等她。”
楚黎照嗤笑了一声道:“……那殿下还真的是与众不同,臣女以为三妻四妾才是皇室的标配,情深义重,两心相许只不过是一时兴起,自然没有永远遵循的必要。”
她这话虽然明面上说出来,但心中还是有些不忿。
楚黎照见萧砚没回复,便自顾自地说着,“那后来羲若公主嫁给了昭明帝?”
“没有。”
楚黎照觉得羲若公主的故事真的是此起彼伏,既然没有嫁给昭明帝,那为何又……成为他的皇后?
“姑祖母当时与昭明帝见了一面,昭明帝便回了熙和,两人应当是不欢而散,后来熙和国力渐强,不过两年便开始攻打大晋,大晋虽国强民富,奈何军中只有洛国公和忠毅侯可用。”
“此时,老忠毅侯病重,而忠毅侯身为老侯爷的独苗也才12岁,而身为羲若长公主的驸马便主动请缨,带领军队前去迎战。”
“此战,大晋与熙和并无胜负,但最后是顾墨邬以身许国,葬身在熙和边境结束,姑祖母此时才二十岁便失去了夫君。”
“后来不知为何,姑祖母竟然主动前去熙和和亲,可昭明帝似乎是在报复她般,在姑祖母面前与李贵妃亲近。”
“姑祖母怀了昭明帝的孩子后,两人间似乎有所缓和,奈何在天元十九年……”
楚黎照似乎是想起来什么,便红唇轻启:“天元十九年,昭明帝发妻—羲和皇后薨。”
“她是和孩子一块自焚在凤鸣宫的。”
原来如此。
缘来如此。
楚黎照听外祖母说过,羲若公主死前留下绝笔信,希望昭明帝有生之年不与大晋发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