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乱世不需要太多的仁慈
只见徐晃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一仰脖子,将碗里的酒喝了个一干二净。
接着,浑身像是受了某种刺激似得的打了个颤,面色潮红的问道:“嘶,此……此酒竟如此之烈。”
张宁注意到,他说话已经开始大舌头了,再看面色,明显就是喝醉了。
就在话刚说完的时候,徐晃整个人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发出一阵闷响。
“咳。”张宁愣愣的眨了眨眼,朝外招呼一声,“来人,赶紧将公明带下去歇息。”
“诺!”
走进来两名军士,一左一右的将徐晃给抬了下去。
山寨里有了好酒,睦固四人自然也是忍不了,纷纷叫着要尝尝。
张宁虽然也给他们喝,但是限定了酒量。
这四人是山寨的主力统帅,若是都喝醉了,怕是要出大事。
因此,张宁在酿完酒之后,开始制定了限酒令。
她也怕老让这些人憋着,把身体憋坏了,因此限定日期与战时都不得饮酒。
第一批的货物,由陈平派人装作商队,从井径关运送出来,然后放到平安楼与商行进行兜售。
这些高度酒,自是以高价卖给当地的豪强与士人,以及慕名而来的外地商人。
与此同时,对于军粮的革新也开始了。
张宁记得,在后世,有一种用小麦粉、糖、盐、油等原料制成的压缩饼干。
这种饼干每块重约100克,含有400卡路里的热量,相当于一顿正常的饭菜。
不仅能够解决战士的饥饿问题,还能提高战士的抵抗力和战斗力。
山寨的粮食和盐都不短缺,少的是糖。
不过糖可以用麦芽糖来替代,而且也容易做。
为了改善军粮的味道,各种熏肉干也是少不了的,不缺盐就有条件做腊肉。
一旦军粮改制成功,会对黄巾军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然而就在张宁计划着要制造新军粮的时候,背嵬军的士卒却送来了一份急报。
看着密信上的内容,张宁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皇甫嵩以高览为主将,张郃为先锋,统领五千名步卒攻山。
而在山下的位置,则由颜良文丑统率七百甲骑,以逸待劳。
人数不是很多,但这不是重点。
‘好个皇甫老贼,这下子河北四庭柱居然都齐了。’张宁的面色有些凝重。
且不说这些人武艺如何,单论张郃一个人,就是个很难缠的对手。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官渡之战,张郃投降曹操,曹操高兴的将其比做韩信。
虽然有吹捧的成分,但是以张郃一生的战功与能力来看,用兵统帅都素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张郃归顺曹操后,数十年间,参加了征袁谭、讨柳城、驱逐海贼管承……街亭之战等战役。
如果要给汉末三国的名将评价一个全勤劳模奖,那绝对有张郃的一席之地。
而高览的历史资料就很少了,暂时无法推断,不过也很正常,曹操对于大部分河北降将都没有重用。
高览很有可能被曹操打压,或是早早的病亡。
而颜良文丑的史料,也是乏善可陈,除了被杀,更没有多余的记载。
不过张宁在后世的时候,还真让她给找着了。
明朝崇祯年间的《真定府志》上面就有两人的记载。
颜良,新河人,少聪明,才气宏达,比壮骁勇善谋为乡老所推,汉末为袁绍将,累立战功,后为关羽所刺。
文丑,南宫人,汉末以勇暑,为袁绍将军。
可见颜良与文丑,并不是普通武夫,大概是属于当地比较有名望的豪强或者士人出身。
毕竟袁绍是一个很看重出身的人,能够担任他的领军大将,出身绝对就不会差。(比如淳于琼)
估算了一下黑风寨的实力,有着一万多的新军,披甲者也过了八成。
而且上次找甄逸要了两千弓弩,十万支箭矢。
双方在士卒精锐的程度上面,应该相差不大,即便是将领。
黄巾四帅也是参加了大小数十战,未必就会输给这些人。
不过要成为真正的精锐,是需要经过血与生死的洗礼的。
“来人,速传令黄帅,立即带五百甲士镇守井径关!”
张宁有些不放心山下,如果井径关破,山下的百姓可就危险了。
虽然汉军不太可能进攻这里,但也有可能出奇兵偷袭。
“诺!”
侍卫躬身抱拳,立即去传递命令。
翌日,张宁又召集了睦固、张闿、黄炳、白爵、徐晃几人议事。
看着越来越成熟的团队,她心里也是一热,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诸位,快两年了,我等终于又要与皇甫老贼作战了。”张宁甩了甩手里拿着的战报。
“此次汉军中领军的四人,皆是能争惯战之辈,大家切莫等闲视之。”
“圣女放心,倘若汉军真敢来犯,黑风山全军上下誓死捍卫圣女!”睦固第一个站了出来向张宁起誓。
作为早就有所准备的张宁,很快制定了作战计划。
为了不让各寨引起猜忌,只是提前向他们示警,等受到攻击的时候,再从后突袭汉军。
领军作战的人由白爵与徐晃担任,睦固留守黑风寨,充当张宁的眼睛。
黄炳负责运送军粮,张闿带领护卫队贴身保护张宁。
就在众人完善计划之后,接下来就只需要打探汉军的行踪,伺机出兵即可。
议事结束,让张宁感到意外的是,张信这小子竟然又主动找了过来。
“圣女,信也想随军出征,请您成全!”
看着还有些稚气的张信,张宁当即就否定了对方的请求。
“汝不过才十六岁,又未学过兵法,如何上阵厮杀?”
虽然在黑山侠会的表现让她有些惊讶,不过那毕竟不是真正的战争。
只是张信并没有理解张宁的良苦用心,继续请求道:“十六岁又有什么关系,能打胜仗与兵法又有什么关系?
再说,您当初上战场的时候。”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突然降了下来,“比我还小呢……”
“你说什么!”张宁面色一沉,语气也严厉了几分,“汝本事还未学到家,贸然上战场,与送死有什么两样?”
见张宁有些生气,张信吓得低着头不敢在看她。
张闿见了,却在这个时候上前解围,“圣女,既然是张信自己的要求,那就答应他吧。”
“张师兄。”张宁极力压低了自己的声音,“他还是个孩子,我怎么能让他去跟汉军拼命?”
张闿明白张宁心中的软肋,她只是不希望这些孩子还小的时候,经历与自己一样的事情。
只是有些事情,是早已经注定的,他抬起头平静的注视着少女。
“他不是孩子了,在与您去黑山的时候就不是了,圣女当初收留他们,教这些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过个一两年,这些孩子大半都会入伍,一年内就会征战沙场,您难道不让他们去吗?”
张闿的一番话,让张宁好像“清醒”了过来。
她虽然曾经是有过这个想法,不过想到那些一脸稚气未脱的脸庞,心里终究是有一种罪恶感。
这些孩子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武将、幕僚、谋士、探子……甚至,会在一场战争中默默的死去,无人问津。
他们的命运早就决定,那就是成为自己的工具。
她这样的做法,与当世这些士族的人有什么两样?
只是这条路是张宁早就选好的,一旦开弓便没有回头路,有些事情是痛苦而又曲折,却不能不去做的。
张闿叹了口气:“末将知道圣女心疼这些孩子,给他们吃,给他们穿,教他们读书识字,练功习武。
那他们也应该报答圣女给予的恩惠,若是没有圣女,山里的这些百姓不是饿死,就是死于瘟疫,或者死在汉军手里。
至于他们上了战场之后,能否活下来就得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技不如人战死沙场的话,他们也怨不得圣女,要怪就只能怪他们没有本事。
即便是我等,虽然有了今日,但这份安宁与富贵,也得看我等有没有本事自己保住。”
面对张闿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张宁藏在袖子里的手不禁攥成了拳头,转而一改称呼。
“张帅,我知道了,让张信跟着一起去吧。”
乱世,所谓仁义终究只是表象,实则依旧是需要以暴制暴。
张宁明白,这是一个充满着野心和欲望的世界,不需要太多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