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漏算了关键人物!
听到韩进龙的叹息,趴在地上的君长峰咬咬牙。
在他耳中,这动静更像是恨铁不成钢的打磨。
于是君长峰开始冥思苦想起来,自己究竟是哪一步又被君长云给算计了。
片刻,他幡然醒悟,抬头道:“韩老,我懂了!真凶就是张子墨!”
韩进龙看似浑浊的老眼盯着他看了看,随后摇头苦笑道:“是,也不是。”
看着君长峰若有所思的神情,韩进龙无奈解释道:“州牧大人亡故,已经过去了一旬有余,如今的青州,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凶手是谁,而是一定要有一个凶手。”
“张子墨是不是凶手,其实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只要有人认为他是凶手,那么抓住这个凶手的人,就最有可能成为青州的继任者!”
君长峰紧锁眉头,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有完全懂。
韩进龙顿了顿,又道:“你猜他为何要告知你张子墨是真凶,后来又要让你去抓那影门暗子?”
君长峰足足思考了半炷香时间,忽然眉头大动:“调虎离山!”
终于对了一部分。
韩进龙点点头,道:“他做足功夫之后,把你支走,再去抓捕张子墨,其后便告知整个青州,张子墨便是杀害州牧的真凶,如此一来……”
砰!
听到这里,君长峰一掌拍在地面上,青砖碎石四溅。
“世人必将认为此乃大功一件,理所当然便会奉其为主!”
君长峰说到这里,起身便要冲出宫去。
“慢着!”
韩进龙见状连忙呵止,或许是君长峰的反应太过出乎意料,这一声之后韩进龙开始咳嗽起来。
君长峰有些焦急:“韩老,既是如此,我们再不行动,岂不是为时已晚?”
韩进龙咳了半晌,道:“早就为时已晚,又何必去争这点时间?”
君长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来回在宫内踱步:“这便如何是好?我没想到,三弟竟然会如此算计我!”
韩进龙就这么盯着他看了半晌,又是一叹:“君长云这次,或许要失策。”
一听这话,君长峰顿时瞳孔一缩:“为何?”
韩进龙笑道:“他漏算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张子墨。”
“此人哪里是什么中原第一草包王爷,分明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行家,在青州文会之前,整个大夏都被他的名头给蒙蔽了!”
“如此城府之人,又岂会被君长云这等伎俩给擒拿?”
“在我看来,君长云这次,十有八九要吃瘪!”
君长峰听到这里,脑海中开始浮现起张子墨在城门口的种种反应。
正如韩进龙所说,这张子墨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表现出半点的惊慌失措,就算是自己用及其强硬的态度去威胁,他都不当一回事。
就好像……事态的发展完全在他计划范围之内一样。
想到这里,君长峰不觉有些毛骨悚然。
“报——!”
正在这时,门口忽然响起一阵脚步声。
是来自甘露宫的急报。
“说吧。”
韩进龙见人,眼中浮现出一抹期待。
那小厮咽下一口唾沫:“甘露宫那边的最新消息……君三公子回来了!荀汇大将军也和他们一起!不过……君三公子似乎受了重伤!”
……
东阳城,温府。
温如玉伸手沏茶,张子墨就端坐在对面,两人一时无言。
如今张子墨的诉求,已经彻底摆在了温如玉面前。
他希望对方能够前往南阳城,和他一起辅佐君落雁,成为青州的新任州牧。
只是温如玉对此的态度,仍旧仅限于刚刚那一句“难”,除此之外没有表露出去与不去的意愿。
张子墨也并未着急,只是静静等待温如玉的回答。
温如玉放下茶壶,看向张子墨的神情是发自肺腑的和蔼。
见证过世间百般的人情冷暖,他自然知道张子墨对他温如玉而言,是没有半点虚妄的真诚。
而他同样,对张子墨这段时间的种种表现,是发自内心地钦佩和欣慰。
两人虽说认识时间不长,却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张子墨以诚相待,他自然也不会虚与委蛇,只不过要他出山这件事,却是和他多年前立下的誓言背道而驰,这并非是短时间就能衡量清楚的事实。
温如玉将茶杯推到张子墨面前,笑道:“此事暂且不提,不过……我确实没有想到,君等闲竟会死在灵儿手上。”
张子墨感慨道:“无巧不成书。张图、君等闲、灵儿……包括那天恰好不在场的我,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许都不会造成如今的结果。”
他自然是没有将施浣纱以及的事情告知温如玉,无论是出于保护自己还是保护温如玉,这些事情的确都没有说出来的必要。
而关于灵儿的事情,他却是必须要说。
想要说服温如玉,就必须要和他一起承担一些事情,比如一起向君落雁隐瞒此事。
当然,若是温如玉还是当初在南阳城和君等闲一起睥睨青州的二把手,这事倒还真得好好衡量一番了。
温如玉点点头:“我明白。但为什么是君落雁?”
张子墨一脸为难道:“实不相瞒,若是换作其他人问,我会告诉他君家三个儿子有多么多么不堪,相比之下君落雁又是多么多么契合……”
“但对温大哥,我当然是直言不讳。你我二人,同样需要一个靠山,倘若这靠山是整个青州,至少足以屹立在这乱世之中。”
温如玉平静的眼神似乎闪过一抹锐利,笑道:“果是如此,看来子墨的确是对天下大势,和我有类似的判断。”
张子墨点点头:“非是野心,自保而已。”
如果说先皇驾崩只是个导火索,那么兖州的事情就直接引爆了整个中原。
温如玉双眼微眯:“大夏王朝历史本就不长,先皇秦寿四处征战,最终占地十三州,疆域之大,舆图之广,历古所无;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便是大商极盛之时亦有不及。”
“但此举却也埋下了种种弊端,原大夏六州,灭五国添七州,至少人心不会全向着大夏。”
张子墨默然。
正如温如玉所言,先前他对于大夏的历史知之甚少,大多来自于灵儿和贾元的赘述,不过在天渠阁恶补一番之后,他也对当下的形势有了充分的判断。
秦寿若是在位,倒还好;但只要这暴君一死,十三州内外,必生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