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开禁 > 第37章 抗战的日子(4)

第37章 抗战的日子(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汉章和王占永经过商量,一致决定去寻找六战区区小队,参加抗日队伍。这一决定也得到了敬一道长的许可和支持。嘱咐其他人暂时在老道洞听候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子时悄然而至。刘汉章和王占永两人各自手持一把镰刀,头顶破旧的草帽,悄然出发了。

    他们俩一口气翻过老鸹岭,然后开始艰难地攀爬着九拨子大梁,仿佛在挑战大自然的威严。最终,他们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的树木高大而茂密,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根据前几天黄酒馆老陈提供的指引线路,他们毫不犹豫地朝着东边的跌羊峪方向进发。这片区域曾是大清朝封禁长达二百多年的“后龙风水”禁地。尽管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肆虐和掠夺,但由于其地势险峻、山峰高耸、悬崖峭壁林立,这里的植被和森林依然繁茂如昔,光线几乎无法穿透层层树叶,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景象。

    此刻,他们穿梭于密林深处,宛如自由翱翔的小鸟一般,身体轻盈无比。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冒险,却也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与畅快。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而神秘,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鸟鸣声打破这份宁静。在这片远离尘嚣的世界里,他们仿佛找到了内心深处渴望已久的宁静与自由。在深山老林里,他们偶然遇到了九道石斛沟口两个暗哨。这两个暗哨隐藏得非常巧妙,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人根本无法发现它们的存在。刘汉章和王占永小心翼翼地靠近暗哨,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经过一番仔细盘问,刘汉章和王占永向暗哨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他们的语气诚恳而坚定,让暗哨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了一定的信任。一听说是寻找抗日队伍的,于是,其中一位游击队哨兵决定带领他们前往六战区区小队的根据地。

    在跌羊峪那片广袤无垠、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中,隐藏着一处神秘之地,人们称之为“六铺炕”。实际上,它并非普通之所,而是一座浑然天成的石垃棚。这座石垃棚地势险峻,四周环绕着茂密的高大树林,宛如一道天然屏障,将其严密地护卫其中。

    经过一番艰难险阻,刘汉章与王占永终于抵达了这个秘密之处。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前来拜见根据地的领导——六战区区长赵泽。

    赵区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对待这哥俩就像亲兄弟一般亲切。他关切地询问了他们一路上的经历,并对他们痛恨日本强盗,强烈要求参加抗日队伍,为亲人报仇,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这种精神,表示了深深的敬意。这种关怀让刘汉章和王占永感到无比温暖,仿佛找到了家的感觉。

    王占永随即把他前不久侦查到的黄酒馆敌人据点布防情况,向赵区长详细做了汇报。

    为了能够让刘汉章和王占永尽快地熟悉并适应残酷的战斗环境,赵区长亲自出马,向他们俩传授如何正确地操作使用枪支,并教授他们有关投掷手榴弹的技巧与方法。赵区长以其特有的耐心,详细且深入浅出地解释着每个动作的关键要点,并身体力行地为他们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王占永、刘汉章不负所望,凭借其聪慧天资及刻苦努力,迅速而高效地掌握了这些至关重要的作战技能。

    最后,赵区长安排王占永担任他的通信员。这个任务对于王占永来说既兴奋又责任重大。他深知通信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着传递信息和保护组织及其领导安全的重任。他决心不辜负赵区长的信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刘汉章则被安排为侦查员。

    没过多久,区小队就接到了来自冀东军分区的指令:要求第六战区抓住一个绝佳时机,趁大量日本鬼子向南进军遵化、唐山,向西挺进密云和北平的时候,利用敌军在此期间兵力补充不充足的弱点,一举端掉位于通往县城交通要道处的黄酒馆敌人据点,全歼据守在那里的敌军。

    那个时候,盘踞在该地区的日本鬼子大多数都急于攻打北平,导致前线兵力严重短缺。然而,他们的后续部队尚未及时赶到进行支援,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极为难得的作战机遇。面对如此宝贵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把握住并加以利用,那么必将对我方的抗日斗争产生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

    根据上级命令,此次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是第六战区的区长赵泽同志。赵泽区长在这片区域可是一个家喻户晓、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那惊人的射击本领和技巧。

    据说,赵区长手持双枪时,就如同战神降临一般威风凛凛。他的枪法犹如神助,每一颗子弹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精准无比地击中敌人要害。无论是远距离的狙击还是近距离的扫射,他都能轻松应对,游刃有余。

    每当赵区长出现在战场上,周围的鬼子和汉奸们都会感到胆战心惊。他们深知赵区长的厉害,知道一旦被他的枪口瞄准,就意味着死亡的降临。因此,这些敌人常常被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根本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赵区长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宁而战。他的存在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精神支柱,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在过去的几年里,赵泽始终站在第六战区军民抗战的最前线,带领他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战斗。他犹如战场上的智谋家,时常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沉痛一击,巧妙地与冀东独立团在家乡盘山地区的游击战相呼应。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在敌后的众多村落中成功组建了民兵武装力量,与主力部队紧密合作,齐心协力地消灭敌人。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同散布在敌后的繁星,闪耀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穿梭于山林之间,灵活运用游击战术,让敌人防不胜防。每一次出击都是对敌人的致命威胁,每一次胜利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添砖加瓦。

    在赵泽的指挥下,这支民兵队伍逐渐壮大,成为了抗击敌人的重要力量。他们与主力部队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天罗地网,让敌人不得安宁。赵泽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他不断加强与各方抗日队伍的联系,西南部与蓟州盘山包森率领的八路军十三团,东北部与黄花川孙永勤率领的“抗日救国军”保持联络,共同制定战略,协同作战。在他的努力下,第六战区的军民们士气高昂,信心满满。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赵泽和他的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夜幕降临,繁星闪烁,赵区长带领着区小队两个排的战士们悄然无声地开始了夜行军。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要跨越无数山峦,前往指定地点执行这次突袭任务。

    月光洒在大地上,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但也暴露出他们的身影。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山林之间,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耳朵竖起,眼睛四处扫视,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赵区长走在队伍最前面,他身材高大挺拔,眼神坚定而锐利。他对这片地区非常熟悉,知道哪些地方有陷阱,哪些地方可能藏有敌人。他不时停下来观察周围环境,并用手势示意队伍改变方向或加快速度。

    战士们紧紧跟随着赵区长,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尽管夜行军十分艰苦,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杀敌任务,保卫家园。

    在黑暗中,他们默默前行,脚步声轻得几乎听不见。他们身上背着沉重的装备,但步伐却依然稳健有力。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无暇顾及,只是专注地迅速向前迈进。

    夜越来越深,气温逐渐下降,但战士们的热情却越发高涨。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

    夜幕笼罩下,他们脚步轻盈而坚定,仿佛与黑暗融为一体。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觉,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一路上,他们翻越高山峻岭,跨过险峻的峡谷和湍急的溪流。尽管路途艰辛,但战士们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消灭敌人。

    经过一番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黄酒馆东山西坡。这里,树木高耸入云,茂密的枝叶交织成一片绿色的天幕,将外面的自然亮光遮挡得严严实实;灌木丛则如同一层层密集的网,让人难以穿越。这片森林简直就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是藏身和伏击的理想之所。

    站在这个位置,向西北方向远眺,可以看到一个犹如二层楼房般高大的灰色建筑突兀地矗立在村庄东侧。屋顶上方,明亮的探照灯如同警觉的眼睛,不停地旋转着,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柱,仿佛要刺穿黑夜的迷雾。毫无疑问,那里就是鬼子的据点所在。

    赵区长目光锐利,他迅速判断出形势,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指挥队伍悄然潜入树林之中。队员们动作敏捷而轻盈,宛如幽灵一般,巧妙地借助周围的地形和植被,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最佳的伏击阵地。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保持高度警惕,等待着战斗的号角响起。

    战士们迅速分散开来,各自找到合适的位置藏身。他们静静地伏在草丛中、树后或岩石旁,宛如狩猎的猎豹,等待着猎物的出现。整个伏击阵地悄无声息,只有微风吹过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

    夜间摸黑走山道,王占永不在话下,从小就跑跶惯了,紧紧跟随在区长身后。天还没亮,他们就把鬼子的据点炮楼围得水泄不通,匍匐隐蔽在外围五百米处,等待战斗命令。敌人架在一棵大槐树上的电话线事先已经在夜里被当地的民兵暗中用长勾镰剪断,炮楼里的鬼子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随着赵区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像下山的猛虎,迅速冲向敌人的炮楼。楼顶哨兵被我们的狙击手干掉以后,敌人的机枪“哒哒”地扫了过来,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边冲边投手榴弹,区小队长李松用掷弹筒打掉了鬼子的机枪手。趁着手榴弹炸起的浓烟,赵区长一个健步冲进鬼子的炮楼,两把匣子枪喷着火舌,把鬼子打得抱头鼠窜。他一口气消灭了几个鬼子,自己却突然被一个负隅顽抗的鬼子小队长从前胸打了一枪,身负重伤,倒在血泊里。王占永回头发现赵区长倒下后,愤怒地一个箭步飞奔过去,冲向那个鬼子小队长,当看到它又欲举枪射击时,他机智地稍一低头,手榴弹也同时向它那边甩了出去,王占永就觉得头皮上一溜火光蹿过,帽子被子弹“刷”地打飞了。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敌人的火力终于被压了下去。在这紧要关头,配合区小队作战的当地武装茅山民兵连吴排长奋不顾身地冲进来,抱起赵区长往外撤。王占永迅速摘下区长胸部挂着的盒子枪,护送吴排长,他们一起反身冲向炮楼外。出来后,吴排长立即吩咐外边的几个民兵,用担架抬着赵区长。其他战士迅速打扫战场,一场突袭战胜利结束。为了防止兴隆县城的敌人闻声增援,战士们快速撤离。

    在担架上,赵区长醒来时,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吴排长俯下身子,耳朵贴近赵区长的嘴,只能依稀听到“口袋……银元”。吴排长摸摸索索地从赵区长的上衣口袋里掏出半块银元,只见上面沾满了殷红的鲜血。他轻轻擦掉上面还没有凝固的血迹,这才看清这块银元是被子弹打成两半的。

    在整理赵区长的遗物时,从他的血衣里,王占永又忽然发现了另外半块银元,已经被紫红的凝血粘在上衣左边口袋里。王占永含着眼泪手捧着这半块银元,眼前模糊,只有一片鲜红的颜色在闪动。

    这块银元曾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赵区长曾经给王占永讲过,那是在他童年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亲不得不卖了他姐姐,给一个财主家的瘸子少爷当童养媳妇,得到两块大洋。一块买了一石粮食度日,一块给了他出来逃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