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禁(17)
大地主李润身自从兴隆开禁以来已经坐拥良田八千多亩,光租他土地的佃户就有五百多户,每年仅他自己就收租粮食120万斤,他成了北平“协记局”兴隆北半部最富有的大地主。
民国十七年,由于赶上大旱,年景不好,到秋季收成不济,佃户们从来都没有这么抱团抗租过。有狗腿子给地主李润身报告,领头串联抗租的就是几个小青年,其中刘汉章、王占永和李占山的二姑娘最积极,他们几个是“罪魁祸首”。
这天晚上,地主李润身装好一兜五百“袁大头”银元,来到兴隆警署总办韩立峰的家。他敲门,韩夫人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上次来家送过礼的大地主李润身,又看到他背着一个鼓鼓囔囔的兜子,便笑逐颜开的把他让进了里屋。韩立峰也笑脸相迎,让座,沏茶,显得很热情。
李润身进屋便把背着的兜子摘下来,故意使劲往桌子上一撴,就听见“哗啦啦”一声脆响,一听声音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玩意儿了。
落座后,还没等李润身说什么,韩总办就直接了当的问道:“李大财主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啥事请直说无妨。”
李润身接着说道:“韩总,是这么回事,最近兴隆县城里有几个小青年,天天鼓动租我土地的佃户们,抗租不交。这还了得,这不是要翻天吗?自古以来种地要交租,天经地义啊。你们警署要管管,维护正常交租秩序。”
李润身说起来没完没了:“带头串联不交租的就是以刘汉章、王占永他们几个为代表。您看,是不是先把他们几个给抓起来呢”
韩立峰面露难色,有意拖长字符说:“抓人需要有犯罪证据的呀。平白无故的是不能随便抓人的。”
“咳咳……”李润身清了清嗓子后不慌不忙地说道:“找些理由嘛,以你们警署的能力要抓人还不是信手拈来?”他的语气轻松随意,仿佛这一切都只是小菜一碟。
话毕,李润身缓缓站起身子,伸手抓起放在桌面上的那个布袋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发出一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接着,他将目光投向韩立峰,一脸自信地说:“韩警官啊,这里面的东西你可得收好咯。接下来呢,我会派专人去策划制造一些麻烦,设计一个圈套,到时候就看你如何巧妙部署警力,把那些家伙一网打尽啦。我就不信收拾不了那几个小屁孩。”
韩立峰听着那袋子里传出的清脆碰撞声,心里暗自窃喜,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李润身的计划。
王占永和二姑娘二人不仅情投意合,而且还志同道合,虽然他们两个出身不同,家境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在“五四运动”精神激励下的一代进步新青年。在这次要求地主减租减息运动中,两人在一起动员广大租地佃户,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地主们,如果不给减租就抗租不交。
秋季的阳光炽热无比,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这天中午时分,太阳高悬空中,炎热异常,但这并没有阻挡王占永夫妇前行的脚步。他们正悄然前往北区佃户庄福林家,心中怀揣着一个重要使命——与几位租地户的户主们举行一场秘密会议。
庄福林家中,气氛紧张而严肃。王占永坐在首位,他的媳妇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众人围坐一堂,目光集中在王占永身上,期待着他的指示和教导。
王占永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但坚定地说道:“各位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了商讨一件关系到大家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对抗那些贪婪的地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年来,地主们不断加重地租,让我们生活苦不堪言。我们不能再忍受这样的压迫了。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有力量去争取我们应得的权益。”
接着,王占永详细讲述了具体的计划和策略。他告诉大家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同时,也要注意保密工作,避免消息泄露给地主一方。
租户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王占永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王占永强调道:“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求地主减租一半。如果他们不答应,我们决不罢休,每户都抗租不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力,都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在回来的路上,天色已经暗淡下来,王占永夫妇俩急匆匆返回家中。在离家不远处,突然冷不丁从路边闯出来五六个陌生人,拦住他们的去路。
为首的那个身材魁梧、高大威猛的男子率先开口说道:“王占永,这么晚了才回家,你究竟跑到哪里去串联啦?”面对质问,王占永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应道:“喂!你们这些人到底是谁啊?难道我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向你们一一禀报吗?”
听到这话,大个子不禁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嘿嘿,好小子,嘴还挺硬嘛。今天要是不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你就休想从这个地方安然无恙地走出去喽。”
王占永也强硬起来:“呵呵,这道路是公用的,谁都可以走,你凭什么不让我过去呢?”
“就凭你这些天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去煽动大家一起抗拒交租。你是不是嫌自己太清闲了啊?还是觉得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想找点刺激?识相点,乖乖跟我们走一趟!”只见那名身材魁梧的大个子怒目圆睁,恶狠狠地对王占永吼道。
面对大个子的质问和威胁,王占永不卑不亢地挺直了腰板,义正言辞地回应道:“我问心无愧,从未做过任何有愧于人之事,更不曾触犯王法。这条路我们走定了,谁也别想阻拦!你们究竟想要怎样?”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坚定与自信。
王占永话还没说完便迈步向前走去,只见那大个子一个闪身横在路中间,如同一座铁塔般拦住去路。由于事发突然,王占永来不及反应,直接与大个子撞了个满怀。这一撞可不得了,只听大个子蛮横地叫嚷起来:“好啊!你竟敢撞我?”
话音未落,一旁早已守候多时的另外几人见状立即冲上前去,二话不说将王占永死死按倒在地,并迅速用绳索将其五花大绑起来。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残忍地蒙上了王占永的双眼,然后连拖带拽地朝着县城的方向离去。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显然是早有预谋。可怜的王占永此时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凭这些人摆布。
王占永媳妇在一旁看得发呆了,吓得哭了起来,迅速跑回家去报信。
刘汉章得知好兄弟王占永被一群陌生人劫走的消息,仔细听了二姑娘叙说的被劫过程,立刻分析到,这可能是一拨专门挑事的人找茬,被人指使陷害他,目的就是要整治王占永。
第二天上午,刘汉章来到县里的警署报案,说王占永昨晚被几个不明之人劫持走,现在下落不明,请求警署侦办此案。
警署里一名警员面无表情地对刘汉章说道:“你不必再费心报案了,那王占永昨日肆意挑衅生事,蓄意冲撞路人想害命,现已被我们捉拿归案,只等县衙开庭审讯判决。”听到这句话后,刘汉章心中一惊,他立刻明白过来,这其中必定有诈。王占永不可能无缘无故做出这种事情来,一定是遭人设计谋陷害。
想到此处,刘汉章连忙恳求要与王占永见一面,但那位警员却冷漠地摇了摇头,回答道:“上头有令下来,在县衙尚未正式开庭审理之前,一概不允许任何人探视囚犯。”说完,便转身离去,不再理会刘汉章的请求。
刘汉章仍然心存侥幸,不肯死心,再次坚持要求面见警署警官。然而,那位警员却显得极为不耐烦,语气生硬地说道:“我们警官现在不在,你赶紧回去吧!”仿佛对刘汉章的请求毫不在意。
听到这话,刘汉章顿时怒火中烧,心中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他瞪大双眼,紧咬嘴唇,双手握拳,恨不得将整个警署都砸个稀巴烂。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恨,怒声咒骂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世道啊!”声音中充满了失望和不满。
此刻的刘汉章感到无比委屈和无助,他原本以为警方会公正处理事情,但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面对警员的冷漠态度,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不公平对待,而这种不公正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常态。
刘汉章一脸凝重地走出警署大门,心中暗自思忖着刚刚发生的一切。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充满了蹊跷之处: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难道真如自己所料,是某个心怀叵测的地主与警署相互勾结,设下陷阱来诬陷王占永吗?
这种可能性极大,毕竟最近因为王占永积极动员广大佃户们集体抵抗地租一事,引起了不少地主的不满和恐慌。这些贪婪的地主们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想方设法要给他们制造点麻烦,甚至不惜借助警方之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想到这里,刘汉章不禁感到一阵愤怒。这些地主平日里欺压百姓、剥削农民,如今还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铲除异己,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而那被陷害的王占永,则成了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
然而,刘汉章内心深处燃烧着一团不屈不挠的火焰,他绝不会轻言放弃。他深信正义如同璀璨星辰,终将穿透黑暗,战胜邪恶。只要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定能拨云见日,揭开那隐藏至深的真相,还王占永以清白之名。
与此同时,刘汉章亦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王占永的一举一动。他渴望唤醒更多沉睡中的佃户,激发他们内心潜藏已久的勇气,挺身而出,英勇无畏地守护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
刘汉章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没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在这场捍卫公平、追求正义的征途上,他们将并肩作战,共同书写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篇章。
刘汉章在谋划着下一步的抗租行动。虽然王占永被警署关押起来了,但是由他们几个新青年自主发起的减租抗租行动不能停下来,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胜利。
刘汉章想起“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刘汉章深知,仅仅依靠少数人来推动减租抗租运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唤起广大贫苦佃户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全都投身到这场斗争之中。只有当众人齐心协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时,才能够与顽固的地主阶级相抗衡,并最终取得胜利。
他明白,这种势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宣传、组织和动员。于是,刘汉章开始奔走于各个村庄之间,与那些生活困苦的佃户们交流沟通。他向他们讲述自己对土地问题的看法以及减租抗租对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分享了一些成功案例以激励大家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此外,刘汉章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会和讨论活动。在这些场合里,佃户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并相互交流经验教训。通过这样方式,逐渐增强彼此间信任及团结精神,使得整个群体更具凝聚力。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贫困佃户受到鼓舞,纷纷加入其中,原本微弱声音变得越发响亮且坚定起来,正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般不可阻挡。而这股不断壮大势力正预示着他们终将战胜残酷无情地主阶级迎来属于自己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