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170章
建安年间的祭祀大典,仍大致遵循光武帝和明帝创立和完善的祭祀礼仪。包括祭祀乐舞。上陵祭,五郊祭等大型祭祀一直被沿用,对乐曲,乐器,乐人,舞器,舞人等都有严格要求。建安八年冬,天子恢复了八佾舞,更是风靡各地的祭祀大乐舞。江东虽然偏安一隅,时下更是诸侯割据天子势微,但孙权也不敢擅自启用大汉天子祭祖的庙堂乐舞。于是他便采用了其他祭祀乐舞来为太夫人祭礼作配。这一次,将用【玄冥】歌和八佾舞【育命】作祭。本是冬至祭天祭地用的礼乐,此刻用来倒也应景。
鼓角喧天过后,祭祀开始,
首先进入江边临时搭起的祭祀高台的是乐师和祭祀乐舞的舞者。因为祭祀的全过程都要有哀歌丧乐,后程还有乐舞伴随,这些礼乐的乐师和舞者就要先行跪拜大礼祭拜逝者,然后才能各就各位,演奏伴舞。
这次祭拜大礼的乐师和舞者都来自吴侯府乐师班---清乐坊。
一队九名白衣乐人鱼贯而入。
距离乐人五丈之外是孙权和众臣站在左侧,宫妇官眷居右。远处百丈之外才是吴郡的围观百姓。
此刻除了低头默哀的孙权,那些不甚虔诚时不时抬眼观看的群臣和对面的女眷们都看见了中间那个高挑出尘的身影,虽然也是一身白衣,但他在众乐人队列里是那么的显眼。比吴地乐人高出一头的身量,匀称健美的体型,一身被风吹得飘起的白色麻纱衣,脚上跣足著一白绸带木屐。虽然披发无冠,却如霁月高风般清雅,大海星辰般舒阔。
乐人们第一批来到太夫人的灵柩和牌位前,大礼跪拜。九叩之后,照例要奏哀歌。
只见前后四个乐人分左右跪坐在白席上,拿出了笙箫鼓瑟,这些都是伴奏的乐器。
中间那个高挑的批发乐人才是主奏。他也长跪于席,把手中的白纱裹着的桐琴放在石台上。
轻抬手臂,“铮铮”数声,接着是石破天惊的玄鸟悲鸣,
忽而又如泉下清流,潺潺弱水,几不可闻。这几下高音和低音的斗转,而且听起来美妙悦耳,全无嘈切之音,抚琴乐者的技艺必须极高才能做到。就是大汉天子的宫廷乐师也未必能如此娴熟流畅毫无破绽。这是屈原所作的《惜诵》,是以悲伤的心情陈述往事之意。被楚国乐人无名氏谱曲。只是今天的弹奏高音低音都大大升级。让所有人都感受了直击心魄的悲伤。
所以一曲之后,包括孙权在内的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这弹奏的乐师。
那乐师仍然旁若无人地抚琴,接下来就是常用的礼乐挽歌【薤歌】和【蒿里】。
站在远处的清乐坊老板居仁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自己的乐坊中顶级的首席乐师也无此功力。看主公和众臣被乐曲吸引,一个个面容哀戚,目不转睛地盯着琴师的模样,居仁就知道,今天这差事完成得好,一会儿的赏赐一定多得难以估量。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一个清越的男声忽然响起,这是挽歌【薤歌】和【蒿里】。男子的声音极具磁性,高则如振翅雄鹰,低则如海底潜龙,两首挽歌唱完,大家竟然觉得意犹未尽。
居仁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真是划算啊,此人不收工钱,奏乐抚琴的技艺如此鬼斧神工,没想到还能唱挽歌。这挽歌唱得,竟然差点把自己的眼泪都唱出来。
孙权和众人的目光都被唱挽歌的人吸引住。纷纷盯着他看。
白色纱衣衣袂飘飘,长而直的黑发随风飞荡,遮住了脸孔。
孙权率领众臣走上前来祭拜。
这期间,那哀婉的悲乐【薤歌】和【蒿里】一直盘旋在梁柱之间。
众臣祭拜完毕,不约而同地望向弹奏悲乐的乐师。都想看看这人的长相。
他低着头抚琴,仿佛完全沉浸在悲乐中。
孙权走上去,大声道:“你,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