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且悲且喜且从容 > 第40章 旌善

第40章 旌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乡老受到如此训斥,心中不禁感到十分委屈。他暗自思忖着,凌大路家中稻谷产量的高低与自己并无关系,但又不敢当面申辩。少卿见乡老沉默不语,心想他必定是心中不服气,于是继续追问:“同样都是上等田地,为何在不同人的手中,产粮量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难道这稻种还能认出主人不成?”此时,村民群众中有几个人微微抬起头来,似乎想要回答问题。然而,当他们看到周围其他人都默不作声时,便又低下了头。

    少卿见无人答话,心中略感不满。他随意地指向队伍最前面的一位甲长,说道:“你来说说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甲长被点到名字后,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大人,据我所知,这凌大路种地向来比较马虎。俗话说得好,人若是亏待田地三分,田地也会亏待人三分。他下的功夫不够多,自然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不过,这凌大路并非我甲里的村民,这些情况我也是道听途说罢了。”

    少卿听到自己想听到的答案,脸上露出些不易察觉的笑意,但这笑意只是一闪而过,随后他又故意放慢语速,不紧不慢地问道:“养正之本,教化之源”,这教化村民之事,难道不是你们这些乡老的职责所在吗?乡老一听少卿这话,顿时慌了神,连忙说道:“实在惭愧啊!是我等未能尽职尽责,但这绝非是我等未曾劝诫过啊!今日这春社集会,就是专门为了督促提醒大家要勤劳耕作,切不可荒废农事啊。这前几日,这村中各甲长就已经带领着全村村民下地劳作了,可总是有些偷懒怠惰之人,非要拖到快要播种的时候才开始整地、施肥。”

    少卿心想,今天这么多村民都在场,谅这乡老也不敢撒谎。于是他转头对村民们大声说道:“今天我们来拜土地神,祈求神灵保佑今年风调雨顺,让庄稼有个好收成。但是大家心里也要清楚,哪一年不会遇到点风雨呢?这地里可不会平白无故地长出粮食来。这丰收除了需要老天爷的眷顾之外,更要靠我们自己去播种、耕耘、收割才行”

    接着这少卿又问道:“这凌大路是哪一甲的农户?”凌知义听闻,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完蛋了,自己恐怕也得挨一顿责骂。他一边在心里暗暗咒骂着凌大路一家人,特别是对这凌大路家的女眷,更是大大小小问候了一遍,一边连忙答道:“回禀大人,小人便是凌知义,这凌大路乃是我这一甲之村民。凌大路荒于农事确实是小人的责任,小人虽已多次对其提醒责骂,但终究还是我管束不力啊!”少卿原本准备好了一肚子责骂的话,可见到凌知义如此主动地承认错误,后面那些骂人的话便没有说出口了。再加上他注意到凌知义正是这个村子里亩产量最高的农户,不禁问道:“哦?既是如此,那你倒是说说看,既然凌大路荒废农事导致产量低下,那你家产量高又是什么原因呢?”

    凌知义听到这话,心中暗喜,庆幸自己刚才反应快,主动认错,不然这会儿怕是要被这少卿骂得狗血淋头了。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回大人的话,小人认为,种田务农就如同读书求学一般,需要用心经营,不可有丝毫懈怠。我家的田地,都是我全家上下打理,从播种、施肥到除草,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而且,我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调整种植的作物和方法。比如,今年夏季多雨,我就选择了一些耐涝的作物,避免了水灾的影响。此外,我还经常向村里的老农请教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种植技术。”

    少卿点了点头,对凌知义的回答表示满意。他心想,这凌知义倒也是个勤恳之人,若能将这种精神推广至全村,或许整个村子的农业生产都会有所提升。

    于是,他对凌知义说道:“嗯,你所言甚是。不过,光你一人努力还不够,身为里正,你应当带领其他农户共同耕种。你可有什么计划?”凌知义听了,赶忙回道:“谢大人夸奖。其实,小人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组织村里的农户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的产量,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少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说道:“好,这个主意不错。特别是对于凌大路这样的农户,你也要多加督促,切不可再让他们荒废农事。”凌知义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按照少卿的指示去做。他心里明白,这次虽然侥幸逃过一劫。

    少卿又接着说道:你站起身来,且在此将你家耕种之心得与众人分享之。

    凌知义缓缓站起,心中盘算着,慢慢说道:“一岁之中,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四时顺布也。四时有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冬至以后,阳渐长。立春,阳之出也。春分,阳气之中也。立夏得阳三之二,至夏至而机矣。夏至以后阴渐长。立秋,阴之出也。秋分,阴气之中也。立冬得阴三之二,至冬至而极矣。这种稻之事,首先便是抢时,如这春分时节,就应该施肥养地,精心挑选种子并进行浸泡。这第二点则是依靠地力,土地肥沃才是稻谷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施肥可以采用农家肥滋养田地,此外,榨油后的枯饼、火木燃烧后的灰烬、草皮和树叶等都可以作为肥料使用。而这第三件事情就是要预防灾害了,其中最难防范的当属虫灾和蝗灾,大多时候只能依靠人力去解决。采取收后火烧田地的方法,似乎能够减少一些虫灾的发生。而水旱之灾更是每年都会出现,尤其是那些地势较低的田地,虽然肥沃,但每年夏天都会遭受水淹,只能更多地关注地势较高的地方。然而,由于地形限制,引水至此却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幸运的是,近年来这些灾害都是小规模的,这也算是上苍眷顾、皇恩浩荡啊!&34; 凌知义这半文半白的一大段话,虽然有些地方语句并不通顺,但少卿还是能够理解他的意思,听完后只是点点头,问道:&34; 你是否曾经上过学堂呢?&34;

    凌知义连忙回到:小时曾读过两年书,其他都是父母所教的。

    少卿接着说道:“不错,乡亲们呐!这天下之人,俱是承蒙天子恩泽,就该如这亲人一般,互相关爱扶持才对。而你身为甲长,更应该是村民的表率啊!”

    凌知义连忙说道:“大人教训得是!小人每日间均带着这帮人劳作,该整地了,该插秧了,该耘禾了,小人均会提醒各家各户,但总有村民偷懒耍滑。”

    经凌知义这么一提醒,这少卿又想起凌大路一事来,沉下脸,喝问到:“到了今日,可还有谁家未开始这窖粪、醸土之事?”

    这村中的村民极为淳朴,且今日有这么多村民皆在此处,听到少卿言语中带着怒气,这村中几家懒户却不敢隐瞒,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这其中便有着凌大路在其中。

    少卿接着说道:“乡老啊!你们可知道,天子赐予你们良田供你们耕种,本就是天大的恩赐。然而,你们却不知感恩戴德,荒废农耕之事,实乃大不敬!因此,从即日起,将荒于农事导致全家受罚列入乡规族法之中。今天正好是村社之日,但考虑到你们已经开始农事劳作,便暂且从轻发落。就由各甲长对你们每人掌嘴二十下吧!”

    随着少卿话音刚落,土地庙前顿时传来一阵“噼噼啪啪”的掌嘴声响。在这个小村庄里,少卿的话语犹如天条律令般威严,哪怕是那些平日里最为刁钻难缠之人,此刻也不敢有丝毫违背之意。待到掌嘴结束时,只见那些被打的人大多脸颊已经高高肿起,嘴角还溢出丝丝鲜血,看上去狼狈不堪。看到此情景,少卿才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哪个甲长因为对方是同村熟人而手下留情,那么在他眼里,这样的行为绝对是不能过关的。少卿接着说:“主薄,你且向这乡衙之人和这村中之人介绍一下这旌善亭一事。”主薄连忙应道:“遵命!”

    这县丞和这主簿随着这少卿来到这林溪村时,二人只敢默默跟在后面,一路上也不敢发出任何声音。这位少卿大人似乎根本没有把他俩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对着村民们训话。此刻,当他们听到少卿大人突然喊自己,不禁喜出望外,连忙向前迈了两步。

    尤其是那位主簿,早就按捺不住,想要在少卿面前好好展示一番自己的才华。只见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他先是从洪武皇帝平定四海的壮举谈起,接着又夸赞起洪武大帝的文治武功来。主簿越说越兴奋,口若悬河、眉飞色舞。

    少卿却听得有些不耐烦。心想,如果再让主簿这样说下去,恐怕就要从洪武元年开始一年一年地追溯历史了。于是,他赶紧打断主簿的话头,说道:“直接说说这旌善亭的事情吧!”

    主簿被少卿这么一打断,才将话题绕回到旌善亭上来。

    且说这旌善亭乃明太祖法古为治,以敉宁天下。深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善教莫若使民之自化。首诏有司:凡孝子順孙、义夫节妇,具实以闻,特加旌表。且命内外府、州、县旁及里、社,各立旌善亭一区,有善如前者,悉书其名于亭上”。

    “国朝州、县皆立此亭(旌善亭)于申明亭左……先是,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九日,礼部官钦奉敕旨:天下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宜加旌表,以励风俗。勘合照会天下诸司,行移所属备榜晓谕”。

    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旌善亭就像是如今乡村里的红黑榜一样,它的作用就是对村里的正面典型进行表彰和公示,同时对反面典型进行公开警告。而这个申明亭则类似于村里的议事亭。目前,这旌善亭和申明亭已经在各个府县都设立了起来,但在乡村这一级别尚未完全推广开来。主簿介绍完毕后,乡老和甲长们都猜测这位少卿可能会要求在村子里设立旌善亭。果不其然,少卿接着说道:“孝顺子孙、义父节妇应当得到嘉奖表彰,那些勤于农事的人同样也应该受到表彰。关于修建旌表亭的事情,可以由村里自行商议决定。不过,虽然现在还没有旌表亭,但是可以在村里比较显眼的地方设立一个旌表栏,对那些孝顺子孙、义父节妇以及勤劳的村民给予表扬,而对于那些荒废农事的人,则要给予告诫和劝勉。如果有人多次被告诫,那么可以对其实行家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这县丞、主簿及乡丞、乡老等均是大家赞赏,均是高呼少卿大人英明。

    凌知义心中想到,前几日还在想如何治理这凌大路,今日这少卿大人来了,就让自己给了这凌大路二十个大嘴巴子,且这村中这族法将这懒惰受罚列入后,不愁以后治不了这凌大路。

    凌知义正想着如何拿捏这村民之时,这少卿又说道:这稻谷种植,最是讲究天时地利,先说这天时,就是要知道到了什么时候要做什么农事,这林溪村中,可有谁知道这诸多的节气?

    这林溪村的乡老,少时曾参加过元朝时期的科考,只是未曾高中,但当年却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见少卿问话,连忙说道:小人知道,便将这二十四节气歌背诵了下来: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少卿这次却是完全点头微笑,语气也变得温和起来,轻声问道:“乡老,您可知道每个节气都适合做哪些农活吗?”

    乡老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回答道:“我自幼生长于这林溪村,对于这些自然是清楚的。”

    少卿紧接着又问:“那么,如果到了特定的时节,乡老能否带领全村人去做相应的农活呢?而且关于推行新农事一事,若由乡老来牵头负责,您觉得如何?”

    乡老听后,心中略感惊讶。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责任之重。虽然在村里享有一定的威望,但要直接管理这几十户农户,确实让他有些担忧会带来麻烦。然而,内心深处,他也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为村庄尽一份力。

    于是,乡老缓缓开口说道:“只是老朽年事已高,虽有心为村中尽力,但恐怕自己能力有限,误了这等大事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自身年龄和能力的顾虑。

    这乡老本想接着说:“若得大人厚爱,必将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可还未等乡老把话说完,少卿却接着问道,这村中还有人知道这节气吗?

    凌知义赶紧说道:“小人幼时也曾经背过,接着便将这二十四节气歌背诵了一遍,只是中间错了几个字。”

    这少卿自然听出了错误,只是又问道:“还有谁人知道?”却再无一人应答。

    少卿环视四周,见无人回应,便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凌知义本就是甲长,而且在这村中也算是个善于农事之人。既然如此,这次村中推行新农事一事,就由这凌知义牵头负责吧!你们村中其他甲长都要听从凌甲长的差遣,这乡老嘛,也要全力支持他才行。大家可都听清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