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垚国
垚国,养心殿内。
此时,垚国皇帝与三位参政的皇子,以及垚国重要的大臣们齐聚一堂。
“诸位都看看吧。”垚帝发话后,将今日清晨刚收到的消息递给了丞相闫文章。闫文章阅后,将纸条传给了大皇子。
垚帝目睹这一幕,仅是淡淡地看了闫文章一眼,并未言语。
三皇子生得极为英俊,是最肖似垚帝的,亦是垚帝最为钟爱的儿子,更是垚帝心目中的太子人选。然而,由于大臣们坚持立嫡立长的传统,力挺大皇子为太子,垚帝不愿妥协,此事便一直拖延,以至于垚国太子之位始终悬而未决。
三皇子作为最受宠的儿子,一直以未来储君自居。见闫文章先将消息递给大皇子,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大皇子接过字条,展开一看,嘴角微微扬起。他自幼接受最好的教育,自然聪慧过人。看到这条消息,大皇子瞬间明白了垚帝的意图。
他阅毕消息后,将纸条递给了一直沉默不语的二皇子。二皇子相貌平平,在三兄弟中最不受宠。由于从小遭受的待遇不佳,他养成了不争不抢的性格,在其他两个兄弟眼中,二皇子成了无威胁、可拉拢的对象。
二皇子默默地看完消息,没有任何表示,便将纸条递给了三皇子。
三皇子看到纸条上的消息,不禁哈哈大笑。“这汐国竟然愚蠢至此!使团分明就是被派出来送死的,他们竟然还让皇子担任主使。”其余官员听到三皇子的呼喊,也大致了解了纸条上的内容。
当汐国边境数百村庄遭屠戮的消息传来,这些人便开始商议。他们认为,汐国定会派遣使团进入烨国,以将此事坐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坐实烨国的罪行,汐国竟然连皇子都派了出来。
少保崔浩明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他连忙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此次汐国使团出使烨国,显然是让他们去送死。按常理,他们只需派出几个身份过得去的人即可,怎会无缘无故地派出一个皇子呢?”
垚帝微微颔首,问道:“那以崔少保之见,这是为何?”
崔浩明思索片刻后说道:“由于曹彦泽身份特殊,此事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汐国派他出使烨国另有安排,这是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其二,他可能是被其他皇子推到这个位置上的。但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不大,毕竟曹彦泽身为嫡次子,传闻与太子关系甚笃。”
这时,太傅郭琦站出来说道:“这显然是汐国三皇子所为。汐国三皇子乃垚国公主所出,其武修天赋极高。在重武的汐国,必然深得汐帝宠爱,相信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他定是想让二皇子出来送死,以除掉一个竞争对手。”
听到太傅郭琦这番话,垚帝点头表示认同。
少保崔浩明无奈地苦笑一声,心中暗自思忖:“你想在汐国安插‘钉子’,汐国又岂会傻到毫无防备?听闻汐国太子的武修天赋更胜一筹,而二皇子的文修天赋也毫不逊色。在汐国极度缺乏文修的情况下,汐帝怎么可能让文修天赋极高的二皇子去送死,这汐帝得多愚笨啊!”
垚帝发问:“汐国使团决不能安然返回汐国,诸位可有妙计?”
太师王桐应声而出:“如前所述,定要让使团葬身烨国。此次使团主使乃汐国二皇子,除掉二皇子便大功告成。”
太傅郭琦紧接着出列说道:“既是主使,其护卫必然厉害,远超我等预估。汐国虽有众多武道高手,但都分布各地统率军队,且要为汐国南进谋划,难以直接调遣来护卫二皇子。真正能随意调动的,唯有禁军副统领公孙涛。公孙涛乃二品武修,如此,我等只需安排一名二品武修和一名二品武僧,便可轻易将其解决。”
少保崔浩明质疑道:“既已安排一名武僧,汐国难道不会另寻他人来保护二皇子吗?”
太傅郭琦凝视着少保崔浩明,反问道:“难道是‘护边观’?护边观当代唯有观主‘凌霄道人’为一品,其余至多二品,凌霄道人绝不可能亲自保护二皇子,顶多派出一名二品高手。莫要忘记,不仅我们企图让汐、烨两国相争,南边的樾国定然也会遣人截杀汐国使团。”
少保崔浩明闻听此言,便沉默不语,心中总觉得此事或许存在变数。然而,看到垚帝的神色,即便进言,垚帝恐怕也不会采纳。于是,他将疑虑深埋心中,不再开口。
那么,此次谁愿前去刺杀汐国二皇子呢?
“父皇,既然汐国派出了皇子,儿臣作为垚国皇子,也应为了垚国的千秋大业,挺身而出!”大皇子急忙说道。
此行那第三个人显然是凑数的,说是指挥刺杀行动,可除了一品高手,谁敢指挥二品高手呢?再说了,你指挥,他们也未必会听。而他前去,摆明了就是为了结识两位二品高手。他认为这次行动摆明了会成功,毫无危险,不仅白捡个功劳,还能结识两位二品高手。
三皇子见大皇子抢了先,心中暗骂一声,也紧跟着跪地说道:“为了垚国大业,儿臣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儿臣愿去执行此任务。”
垚帝其实也想让三儿子多结识一些高手,于是便有了答应下来的想法。可又是大皇子先提出来的,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将目光投向了各位大臣。
就在这时,丞相闫文章拱手说道:“老臣认为,其余两位皇子都过于耀眼,容易引人注目。不如让二皇子前去,二皇子平素为人随和,应该较难被人察觉。”
好的,以下是添加了更多修辞手法的内容:
丞相闫文章深知垚帝定然会犹豫不决,而在犹豫彷徨之际,必定会询问他们这些大臣。若是帮了其中一方,不仅没帮到的那个人会对你心怀怨恨,垚帝也会认为你有所偏颇,进而对你心生戒备,到时候自己的项上人头能否保全都难以预料。
既然左右为难,何不将二皇子推到台前,如此一来,便可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
垚帝闻听此言,频频点头,对这个方法甚是满意,随即便命二皇子带人前去刺杀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