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米饭建功
唐季堂的死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也许他为满清殉葬的方式尤为悲壮,但依旧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几日后,接收到第一批粮食的李继恒彻底松了一口气。这几天眼见存粮一点点儿见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始终拿不出任何办法来。附近几十里地的野草都被吃完了,哪还能找出一口吃的出来。
并且,闻讯而来的灾民越来越多,他们受灾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从最开始的几万人逐渐聚集成了几十万人的群落。也因此,原本紧一紧还能吃十天半月的存粮只撑了三天便告罄了。
有了这些粮食作支撑,不仅这几十万百姓能够活下去,汉军也终于可以重新开拔,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十月二十二日,汉军大部队抵达南郑,南郑知县闻讯直接开城投降,汉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入陕后首座城池。
安民及赈济事宜消耗了汉军三天时间,十月二十五日,接济完灾民的汉军再次出兵,仅半日后便兵临汉中城下。
城中百姓早就得知汉军的仁义,所以,几乎不用汉军动员,城内的百姓自发聚集在了城门附近,顶着守城官兵的死亡威胁,为汉军打开了通往城内的道路。
二十七日,城固县如同上两座城池一般,重复上演了望风而降的戏码。但又有些不同的是,城固县知县在下令开城投降之后,竟然选择悬梁自尽,将自己吊死在了县衙大堂。
对于这种死节的官员,李继恒为之深深折服。他深知,这样的忠诚和勇气是难得的品质,值得他去尊敬和缅怀。于是,他下令手下的士兵将知县的尸体取下,并沐浴清洗后妥善安葬。
然而,进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二十九日,汉军兵临洋县城下。知县孔佑诚拒不投降,他还招募了全城近千的青壮据城而守,就连汉军派去劝降的使者也被他割掉了耳朵,显然是打算顽抗到底。
李继恒见到从城内逃回的使者的惨状,他一时怒上心头,直接下令开始攻城。
战斗从中午打到傍晚,汉军的火炮竟然没有办法攻破洋县的城防,甚至可以说连城墙的皮都没蹭下一点儿。五万汉军分三面围攻洋县,也同样数次被孔佑诚带人给赶下了城墙。
这场战斗可以说是汉军成军以来最失败的一次,有一轮汉军几乎都已经拿下了城楼,在向着城门攻去,可却不知哪里冒出来几百衣衫褴褛的百姓,拿着各种武器不要命般冲向了汉军,结果那几十名汉军战士硬生生被人海所淹没。
夜里,李继恒找来了洋县本地人打听,才知这名叫作孔佑诚的知县是山东曲阜人,更是出自衍圣公一脉。此人文采不俗,尤为擅长教诲,虽只有仅仅二十岁的年纪,座下却有十数老翁自愿称其为老师,属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也才知道,为什么洋县的灾民不仅不帮着能救他们性命的汉军,反倒组织起来对抗,孔佑诚那张嘴绝对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这种能力出众的牛批人物,李继恒倒是有心将他收归帐下,可思来想去也没找着突破点。好在这时董添在旁看到这一幕,贴着他耳边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交代了几句。
次日,汉军一改攻城的姿态,反而在隔着城墙不足一里的地方架起了几十口大锅。锅子底下烈火熊熊燃烧,柴火噼里啪啦地作响,锅中煮着的米汤“咕噜咕噜”沸腾得正欢。炊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带着一股诱人的米香。
城墙上,守城的青壮们远远闻到一阵阵由远及近飘来的米香,不自觉地咽了口口水。他们连着半个月没吃过一碗带米粒的粥了,更别说这闻起来像是米饭的味道了。
或许打败魔法的真就只有魔法,原本还坚定顽强的守军们,此时只感觉肚中空空如也,拿在手上的武器也变得沉重无比。
“有人跑了!”突然,不知是谁喊出这么一声,城墙上众人纷纷朝城下看去,只见有一人已经顺着绳子降到了地面,正朝着汉军的方向跑去。
“去找死!”不少人心中如是想着。现在整个中原地区饿殍遍野,这些所谓的汉军即便能拿出一点儿粮食出来,也不至于给他们这些敌人吃。由于孔佑诚刻意封锁了这边的消息,洋县城里的人们还不知汉军会赈济百姓,于是才会这么想。
但也有人对这人的勇气感到羡慕,万一对面的汉军看在大家同为汉人的份上,在临死前赏一口饭吃,那是多么好的事啊。
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汉军不仅没有将这人杀死,反而在让他饱餐一顿后,又将他放了回来。
看到这一幕的守军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人爬下城墙来到对面求取一碗米饭吃。
到了后来,绳索都已经不够用了,一些守军干脆直接打开城门,乌泱泱一群一群临阵脱逃。汉军见状,趁势派人占领了城门。
就这么着,原本打生打死都无法攻破的城池,被几十锅米饭给轻松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