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大权在握
崇庆州被起义军攻陷的消息,犹如丢进干柴中的一支火把,在成都府引起轩然大波。最初人们还以为起义军不过是癣芥之疾,大军一到就可以平定,哪成想竟然发展成为了心腹大患,居然都打到成都府来了。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再也挡不住那些外逃的豪商、富户。这些人带着恐惧和绝望,涌向离开成都府的道路,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在成都府的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猜测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些人担心成都府会成为下一个崇庆州,而一些人则坚信朝廷会派出大军前来解围。可是大多数人都感到无助和迷茫,不知道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然而,就在这时,四川总督丁宝桢彻底病倒了。
自从眉州起义以来,焦虑和不安就一直在困扰着他,导致他旧病复发,终日咳血,当听到崇庆被攻破的消息,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一病不起。
总督重病,四川布政使包应仁接替了他署理整个四川的事务。但与丁宝桢出身疆场不同,他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官,没有丝毫的带兵经验,更别说排兵布阵了。
因此,可以说面对当今局面无能为力也好,甩锅也罢,包应仁只得将镇压起义军的重任又委托给了新任四川按察使黄梦韫。
拿到前线剿匪总指挥的任命,黄梦韫一个头两个大,他都六十有七了,好不容易爬到按察使这个位置上,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晚节不保吗?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一个人,按察司副使祝灏。
几个月前还是祝灏向丁宝桢他们推荐自己接任按察使之职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顶着朝廷的压力硬推自己上位,现在能帮他的就只有这位能文能武的按察司副使了。
所以,在收到崇庆的战报没多久,祝灏就接到了黄梦韫递来的接力棒。拿着这封全权委托文书和一封言辞恳切的私信,祝灏的脸色变得极为精彩,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歪嘴龙王般的笑容。如果说支助起义军是被动的选择,那么现在他大权在握,一切事情都变得微妙起来。
剿灭起义军?那怎么可能!不说廖观音和李继恒在这里面的作用,他还想借他们的手撬动全天下一起反清呢。而且从历史上来讲,早点儿推翻满清,建立一个强力的新政府,也许就不会再经历甲午战败、辛丑之耻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耗干中国最后一丝底蕴。
但如果不平息这场起义,自己又该如何交差呢?他还要一直苟下去,苟到能完全压制住所有势力,避免给国家带来分裂的动乱时,他才会亮出身份扛起大旗。
那么,干脆就闹得更大吧,闹到起义军能和清廷分庭抗礼,到那时谁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清廷就不能拿他怎么办了。想到这儿,祝灏拿出信纸,开始奋笔疾书,给各方面下达自己的命令。
首先,眉州之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后续的一切计划都是空谈。只要顶住了督标和川北镇的压力,至少打成不胜不败的对峙局面,后面的操作空间就大了许多。
只是,想来现在那边已经接战,自己想要帮忙也没处使,只能祈求李继恒有那个军事谋略。倒是可以把那支前出仁寿的起义军偏师赶回去,让他们作为一支奇兵捅唐季堂的后腰。
至于武力支援,祝灏不准备再给了,前期他已经命人通过各种渠道支援了起义军火枪五千多支,手雷一万多枚。以这么强大的实力对抗只有五六千的清军还打不赢,就说明李继恒太菜鸡,不堪大用。
其次,遗留在山中的那支太平军也应该出来活动活动了,这两年他们不停吸纳着周边的穷苦百姓和从安南带回来的那些安南人,已经具备一定的势力。
向南便是云南和贵州两片庞大的地域,正好趁着这个时机扩充领土,与四川的起义军遥相呼应。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重新打上太平军的旗号,收拢广西的太平军残余势力,与满清官府鼎足而立。
对于李小海那边,现在他已经和王土司的女儿成婚,算得上是半个土司继承者,既然王宜安有意争夺彝族十八支头人的地位,自己何不借这次建昌镇全军覆没,雅州出现了权力真空的机会将李小海推上去,让他真正成为土司接班人。
李小海是自己的嫡系,支持他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只是给粮给武器,而且很可能反倒便宜了王宜安。他倒不如直接派出一支部队过去,要知道自己现在手中握着一把尚方宝剑,干什么都合情合理,只要自己说一声那是为了防备起义军进去雅州就成,谁敢管?
写完多封密信后,祝灏大大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要看各方的反应和行动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地推翻满清,建立一个新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