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让你写景区,你写烟波江上使人愁 > 第79章 古城墙上的春望

第79章 古城墙上的春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直播镜头中,李程走到城墙的女墙边,他轻轻抚摸着六百多年前重建的明代古城墙。

    眼神尽是悲伤和落寞。

    看到这个场景看直播的观众好像知道了点什么。

    “我的天,他这个眼神怎么回事?”

    “按照惯例,这个表情一出来,必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主播你给我停住啊!这个眼神不是我们能承受的住的!”

    “是啊,请记住你的使命!”

    “你这次是要来爽!”

    “我们要看到的是暴爽的环节!”

    但李程丝毫没有理会直播间的弹幕。

    他的情绪还在持续酝酿中。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了镐京。”

    “公元前206年项羽焚毁咸阳。”

    “公元元年之后500年间,长安一直在战火中,不知多少人流离失所。”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叛军攻破了长安。”

    此时直播间的观众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但厉害的网友却并没有受到李程的蛊惑,他们已经开始了自救。

    “长安这座城市的是有过辉煌,但是它也是在战火中不断重生才有了他辉煌的一切!”

    “所以说长安才是华夏民族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因为它无论经历过多少的战火,总是在一次次的重建!”

    “是啊,在抗战时期这里竟然经历了147次的轰炸!”

    “这可真是丧心病狂!”

    “但是我们仍然挺了过来!”

    “我大长安今天依旧是华夏西北重镇!”

    画面中李程触摸着着城墙的一步步缓缓向前走。

    随着他的脚步,触摸过的城墙迅速变得破败。

    连长安城内外的建筑都迅速破碎,仿佛恢复到了那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长安。

    在那时,随处可见的孩童啼哭。

    在那时,随处可见的饿殍遍地。

    在那时,破败的城墙、破败的长安失去了它的光环。

    李程走在这城墙之上,却踏进了千年前的长河。

    “这就是李程复原出来的安史之乱的场景吗?”

    “这比想象中的还要惨烈啊!”

    “是啊,那些小孩看着真让人心疼。”

    “旁边还躺着一个大人,肉眼可见的不知道饿死了多久了!”

    直播镜头中。

    李程的脚步看上去有点沉重,他的声音很沙哑,听上去不像先前吟诵时的那样,让人能感受到好听。

    但带来的震撼却丝毫不弱于前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这句诗里,与先前惨烈的画面形成了对应。

    “长安城的春天是美好的,可是却已经是以前的美好,此刻的长安城草木虽然深却已经是杂草!”

    “是啊,还是枯败的杂草!”

    “同样的景色同样的地点却因国破而呈现了两种不一样的风景。”

    “实在是让人唏嘘。”

    “说的好啊!”

    “我是学历史的,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教授。”

    “他总对我们说和平来之不易。”

    “可是年轻的我们又怎么能理解得了‘和平’这么沉重的词?”

    “那时候他说,你们看到的是历史,但那可是我亲身经历的时代!”

    “他说,那时候前一天你还在和一个朋友吃饭聊天,你们说这今天的饭菜是多么的难吃。”

    “你们痛恨着外敌是如何的残暴!”

    “你们谈论着华夏的儿女是多么的热血……”

    “但或许明天,或许后天,他就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当时我们不懂,完全没有共鸣。”

    “现在我想我应该能懂这种情感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李程的画面和诗句是有力量的!他已经解读到了这种情感!”

    “楼上的,恭喜你,你们老师要是听到你能想的通这个道理,一定会高兴的!”

    李程沿着城墙继续走,身后继续重现那个时期的惨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出来,那被一直点名的中文系课代表已经开始了翻译。

    他完全不给其他观众机会,因为他知道,这已然成为他逃脱不了的命运。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课代表同志,这就是先前说过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吗?”

    “是的,花香、鸟鸣本来是美好的东西。但是到了此刻在我听来却充满了悲伤。”

    “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这是对家国最为忧伤的体现!”

    “你们认为很美好,但在我看来,却满是悲伤。”

    “这也是先前‘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重量。”

    李程走到角楼处停了下来,他看着远处的云彩。

    看着急掠而过的大雁。

    念出了这最后的四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城墙之下,长安文旅局李局长不断的重复吟诵着这四句。

    他出生在上个世纪。

    他没有经历过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

    但那个时代匮乏的物资也让他的童年过的并不理想。

    他是听家里的老人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

    因为那个年代一家人如果走散了,那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

    就更别说这种不确定的家书。

    而在直播间的观众可能在理解上就没有这么深刻了。

    “朋友们,这四句是什么意思啊,分开每个字我都看得懂,但是为什么连在一起,就显得这么的深奥?”

    “这四句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情感。”

    “他是写了一个场景,说战火持续了三个月之后,一个老人眼看国家混乱、家人不知所踪。”

    “他内心忧愁啊!”

    “他本就已经脱落的头发被他挠的掉了更多,已经连发簪都插不上了!”

    “他是用一种状态在写忧国思家的程度。”

    “懂了。”

    “还得是课代表,理解透彻。”

    这时一个异样的声音传来。

    “我虽然不想打破各位欣赏的状态。”

    “但是我就想问一句,说好的爆燃呢?”

    “怎么变成爆虐了?”

    “我想看爆燃!”

    “朋友,别急,你看都会来的!”

    “他正铺垫呢。”

    李程走下角楼,随着他的脚步移动,周围的景色迅速发生了变幻。

    大家看到的不再是悲伤、压抑。

    看到的是收复关中之后,大秦铁骑踏上城头摇旗呐喊的画面。

    看到的是大火过后,人们辛勤重建的画面。

    看到的是,长安光复过后,在阳光之下,那震慑人心的明光铠熠熠生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