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初访地毯业
阿里被深深的震撼到,他自认为自己看的书够多,学习的够努力,可是和眼前这个自己同龄的人对比起来,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如他。
这一刻他回想起自己自学汉语时看到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那时他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现在他有点明白了,看完了万卷书,还需要通过走万里路来开拓眼界,郭良已经从中国来到了阿塔,而自己一定要阿塔走到中国。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工业的魅力。”阿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可以问你一些关于现代工业的问题吗?”
“当然。我相信你做翻译做多了,认识的人多了之后,会从你认识人中学习到更多从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送你句中国的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啊,我听过这个,谢谢,我会记住的。”阿里默念了几遍,牢牢记在脑子里。
继续漫无目的的闲逛,看到一家租车店,让阿里去租了一辆车,阿里刚拿驾照,郭良不敢让他开,去请了个老司机。
花钱的时候郭良突然想起来出国的时候李寿交代的事情,要把手里的十几万美金花完。
想到这郭良手捂着脑袋,重重的叹口气。
现在没有一点头绪。
“有了车,咱们就可以去远一点的地方了。”郭良舒舒服服的坐上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腿有点发酸。
沿路有很多阿塔的饭店,里面和旅馆里每个房间一样,地上都铺着各种花纹的地毯,这引起了郭良的兴趣。
郭良想去当地人家里看看,是不是家里都长这样。
“阿里,你家在哪?今天方便去你家吗?”郭良问。
“方便。”阿里给父亲打电话,经过同意后说,“我爸爸说要请你们晚上吃饭。”
“好啊。去之前我们也买点东西当礼物。”郭良问他。“你家几个孩子?”
“我家就两个,我是哥哥,我有个弟弟在裁缝店打工,他不爱上学。”
“你们家孩子挺少啊。”
“对,我家只有两个孩子,但我有很多的堂兄弟。他们都在村子里住,没有来喀布尔。”
车子开进一条土路,司机的驾驶技术很高,在近30度的斜坡,还可以灵敏的避开各种水坑,地上突出的大石头,然后保证不熄火。
“你家住这?”
“在山上,可能还要再开一会儿。”
郭良来到这个国家之后,眼前的城市景象就像加了天然的滤镜,黄黄的,灰灰的,除了主干路几乎没有绿化。
条件好的住的是中国中北部农村那种水泥砖瓦房,外面的白漆不刷满,露着砖头和水泥。条件差的就是泥巴房,裂缝里塞着茅草。
车子开到路的尽头,抬头可以看到山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房子。
“咱们往上走十几米就到了。”阿里打开后备箱,把郭良刚刚买的面粉扛肩上,手里提着一桶油。
然后走在最前面引路。
穿过几家人的小院子,终于看到了阿里家。
门口很小,一个佝偻着背,头上带着一圈黑色布条编成的头饰,单手背后,单手朝着郭良伸过来,郭良听懂了他一直在说什么祝福的话。可能是和宗教有关。
“请进,请进。”
阿里把面粉和油放到屋里,拉开门帘,除了阿里的爸爸,大家都得弯着腰钻进去。
大家的鞋子脱在门口,也不用摆放,就这样随意的在地上散着。
“屋里挺凉快的。”
郭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屋里没什么家具,更别说冰箱电视洗衣机了,连电都没有!
借着外面的阳光,郭良仔细看了看阿里家的地毯。
“你们每家每户都有地毯吗?”
“对,这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阿塔手工地毯有很多外国人买。”阿里坐到郭良身边给他介绍。
“纯手工?”
“对!”阿里很肯定。
“这起码有几米长,你们怎么手工?要织多久?在工厂还是在家庭,具体的流程是什么?”
郭良这一连串问题抛出,阿里也不知道。只能问自己的父亲,老人家说这一片就有人在家织地毯,可以让阿里带郭良去看看。
“那我就不和你客气了,走,咱们现在就去看看。”郭良没坐多久,就跟着阿里又出去了。
这一片区域的房屋间隔非常密集,最多可以通过一辆摩托车,小汽车就开不进来了。
阿里边走边介绍:“这家人是我爸爸之前的同事,在采石场工作,然后塌方了,腿被压断了,没法工作之后,就在家里织地毯。他家里有十个小孩,所以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郭良现在听见十个小孩已经免疫了,要是那天阿里告诉他这家人有二十个小孩,郭良可能都不会怀疑,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再生,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家人的房子比阿里家大,而且有一个小院子,带正门。
阿里先进去打招呼,郭良和高武站在院子里。
院子里可以看到他们做饭的灶台,还是用着传统的火炉,一个背着大编织袋的男孩正在往外倒今天捡的垃圾,郭良突然明白今天看到的一群小孩在捡垃圾的原因。
“你们用塑料引火?用塑料当燃料!这有毒啊。”郭良捡起一片闻了闻。
高武捂着鼻子,等适应了松开手:“幸好是露天的,不过他们这光秃秃的大地,也找不到什么木头可烧。”
郭良咂舌:“你听听这奇怪的事儿!二十一世纪的人为了做饭。用的燃料是塑料,连木头都用不起了。听着多赛博朋克。”
高武看到他们晒衣服拉的晾衣绳,上去摸了摸:“看到这个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了。你看这还有搓衣板。”
“你别乱碰人家的东西。”郭良让高武回来。
“他们这的人不种地啊?唯一的区别是,我们老家在这个墙角后面会放农具。”
“可能是在城市里吧。不过就这片硬邦邦干旱的土地,我估摸这也种不出啥来。”
俩人正聊的火热,阿里从屋里出来叫他们:“进来吧。”
刚进去,映入眼帘的场景,郭良这辈子永生难忘,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阿塔人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