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爆炸现场
曹光远被刘一班一顿马屁拍的是飘飘然然,话愈发多了:“再说,现在赤党消灭不干净,也和那些地方势力有关,你像阎老西,冯上帝,都在自己的队伍里安插赤党,就连咱们潍县的那个小军阀刘珍年,手下都有好几个赤党。为什么?因为赤党惯会蛊惑人心,经过他们教育的部队能打啊!大家早就看出来了,北伐军里最厉害的就是赤党!”
“我和小何两个人在楼下放哨,一个洋人来敲铁门,刚开始我们没有理他,后来他使劲敲,我们就开了门……后来我在楼下听到枪响,就开始往楼上走,哪知道刚上楼梯,就听到一声爆炸。”
刘一班彻底叹服,连连拱手:“曹兄深谋远虑,小弟佩服,佩服啊!”
“没错。”
一个长得颇为清秀的二十余岁小伙站了出来,看上去还算比较镇定,他指着地上的尸体开始陈述事情经过:“是一个洋人干的,一头金发,个子大约有这么高,自称是德国人。”他比划了一下,丁唯尊大约172cm,看上去要比丁唯尊略高一些。
丁唯尊不禁打了个寒颤,以前自己锄奸时也曾经见识过,制造过各种各样的死法,但是今天这种死法还是第一次。
一阵烤肉味扑鼻而来,整个卧室已经被炸的面目全非。
曹光远微笑着摇摇头,继续说:“我可不是说要养寇自重。只是赤党需要休息,我们也需要休息,但是时间是站在我们一边的。我们只需要趁着他们损失太大急需补充新鲜力量的时候,偷偷往里面掺沙子,到时候,嘿嘿嘿……”
“你把搜身的过程重新来一遍,就搜我!”丁唯尊说道。
刘一班赶紧接话:“这样我们就可以来个中心开花,一劳永逸了。这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啊!”
很明显,这五个人对炸弹的爆炸完全没有防备,是在无意识或者刚刚意识到的情况下被炸成碎片的。也就是说,在炸弹爆炸之前,所有人都对爆炸制造者十分信任,是什么人能让这几个多疑到极点的赤党叛徒产生信任感?
“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再说,我也早就想见见这个声闻全国的抗日义士了!”曹光远笑道。
“把地上的炸弹碎片收拾起来,带回科里给周股长!”
丁唯尊的心里打了一个突突,难道是苏联人?如果真的是德国人的话,绝对没必要专门针对赤党叛徒下手啊!
沉默了半天,两人双目对视,刘一班突然笑了起来:“大哥,今天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蒙不弃,小弟明日在中山路百花居设宴款待,到时会有青岛特别市调解委员会会长张好古作陪,咱们一起看戏吃菜,共商党国大计如何?”
对付这种人,硬碰硬已经起不到太好的效果了。我们不应该像以往那样穷追猛打,以免赤党狗急跳墙。我觉得,这回这个契卡的特工跳出来,就是因为刘科长你杀的太狠了,苏联方面在对你表示不满呐!
放眼望去,王用章所在的二层洋楼一片狼藉,向北的一座窗口里依然在冒着滚滚黑烟,炸弹引起的爆炸点燃了整个卧室,一队文登路派出所的巡警正在那里帮忙灭火,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场面可以说无比混乱。
地上五具漆黑尸体以窗口处为中心,呈莲花般绽放,只是每个人的尸体上都好像少了个脑袋。
曹光远顿了顿,继续说道:“这赤党被我们剿灭到现在,不说十不存一,也是十成死了八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极为顽固的死硬分子,并且都是极狡猾极谨慎之辈。
“所以,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局势的变化,只要校长占了优势,那些个小地方势力庇护下的共党也就自然灰飞烟灭了。”曹光远总结道。
这种死法实在是惨到不能再惨,一眼可知,爆炸力完全的释放到了五个人的身上,没有丝毫浪费的摧毁了他们任何生还的可能。
丁唯尊指着眼前的一切,问进来的四个人。
年轻人走上前来,仔仔细细的把丁唯尊全身搜索了一遍。
所有的玻璃都被震碎,所有的饰品挂件全部落地,原本豪华的双人西式大床已经被烧得乌黑一团。
现在的局势,蒋校长和冯阎李的争斗正进入白热化,如果万一,哪怕是万一,冯阎李胜利了,自己这帮人该何去何从?政治上站错队,那种残酷,非当事人不足道也。
为兄以为,现在我们应该适度放松管制,给赤党一个活动空间。就像韭菜一样,割的时候如果伤着了根,以后可就再也吃不到韭菜了!那我们这些农民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
丁唯尊摸着下巴,耐心的听完了这个小伙子的陈述,思考了片刻后,开始问问题:“你说是你把这个外国人领进门的?并且经过你的搜查,并没有找到任何武器炸弹之类的东西?”
丁唯尊吩咐几个手下。
这时,一个队员带着四个畏畏缩缩的人走了进来,有男有女,正是王用章身边的几个幸存者。其中两个是守在一楼前门的守卫,另外两个是做饭的厨子和打扫卫生的老妈子。
说到这里,曹光远不由自主的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丁唯尊捂着鼻子,领着几个手下的弟兄走进去,一直走到二楼的事发现场。
“是啊,”刘一班点点头,“有的赤党我们不是不知道,是知道了也没法抓!”
“说说吧,怎么回事。”
丁唯尊不由得点点头,这个年轻人搜的很仔细,完全没问题啊!那这个洋人是怎么把炸弹带上去的?
“洋人?!”
就在刘一班和曹光远谈笑风生的时候,丁唯尊也已经赶到了文登路17号的事发现场。
刘一班猛地一拍大腿,连连给曹光远作揖:“曹兄,你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怪不得济南那边海晏河清,岛城这边鸡飞狗跳,原来是这么回事!”
三年北伐,大家都看出来了,说的有没有道理不重要,关键时刻还是要用枪杆子说话。
这句话后,两人突然陷入了沉默——国内政治局势变化无常,谁敢说自己押注一定准确?想当年先总理去世以后,谁都以为继任者不是胡汉民就是汪兆铭,孙科也有一争之力,谁知道半路杀出个常校长,竟然后来居上夺得党魁。